青岩古镇——状元故里

峰回路转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也是贵阳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这座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因明朝屯兵而建镇,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军事重镇,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p><p class="ql-block"> 青岩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古代贵阳通往云南、广西的战略咽喉要地,也是一个主要用于控制粮道的古驿站,在徐霞客的游记中青岩被称为“南鄙要害”之地。古镇依山而建,四周环山,地势高亢,明代在这里修建城墙时,采用了当地特有的青石,这也是“青岩”得名的由来。这里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老的定广门和城墙,是电影《寻枪》的拍摄地,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定广门城墙俯拍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 青岩古镇的主要景点:状元故居、慈云寺、万寿宫、文昌阁、龙泉寺、寿佛寺、背街、周恩来之父故居、定广门、 赵公专祠、 百岁坊、迎祥寺、天主堂,这些景点现在大多包括在80元的联票中。</p> <p class="ql-block">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p><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有名的牌坊之一,靠近定广门,牌坊由周朝忠之子周国栋为表彰母亲王氏抚育子嗣的艰辛及儿媳刘氏侍奉婆婆至耄耋之年的事迹而建。周朝忠曾任贵州按察使,其家族因“节孝两全”的事迹被朝廷嘉奖,牌坊成为当时“为黔疆扶正气”的象征,顶部刻有“圣旨”二字,彰显皇家旨意。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定广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定广门陡峭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定广门</p><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游客一般从南门进入,因为主街道明清街是南北走向,定广门是贵阳通往定番(今惠水)和广顺(今属长顺)的重要关口,所以得名定广门,控制着贵阳的粮道,当年“米三日不至,省城即成粮荒”,定广门入口的长台阶设计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其布局利用地形优势形成天然屏障,增强防御能力。 ‌</p> <p class="ql-block">  定广门由巨石砌筑,包含敌楼、垛口、炮台及双重城墙结构,现存城楼为清代重建并保留清代形制,远看甚是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是古时贵阳南部最重要的军事防线。</p> <p class="ql-block">赵理伦百岁坊</p><p class="ql-block"> 此坊作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茶马古道(贵州段)子项,</span>是青岩古镇唯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赵理伦是清代青岩地区的知名富商,其家族世代经商,与官府关系密切。道光帝为表彰其长寿与贡献,特赐建此坊。牌坊上端刻有“钦赐”二字。</p> <p class="ql-block">名人故居</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邓颖超母亲曾居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恩来父亲曾居处</span></p> <p class="ql-block">背街</p><p class="ql-block"> 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保留最完整的一条石巷,与古镇四条主街同期修建,曾为屯兵重镇的粮草运输要道,马帮铃铛与脚夫号子声曾终日不绝。‌‌‌‌以510米长的青石板路和千层岩垒砌的古墙闻名,石砌的院墙是以糯米熬浆黏合千层岩而成,极富地方风貌,具军事、文化和影视价值。</p> <p class="ql-block">  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泛着青黑的光芒,搭建起古镇坚强的骨架,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是摄影的绝佳地点,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也正是在这条巷道内拍摄的,被誉为"网红打卡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寻枪别苑</span></p> <p class="ql-block">  石缝中自然生长的青苔与蕨类植物形成"活墙"景观,雨后被浸润的深灰色墙体与鲜绿苔藓形成独特视觉层次。‌‌</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p><p class="ql-block"> 万寿宫为江西会馆,供奉东晋的许逊真君,万寿宫是江西人信仰的载体,明清以后江西移民把万寿宫建到了全国各地,据查约有1400多座,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在异地他乡,万寿宫是江西人的同乡会馆,又是江西商人的商务会所,他们以会馆为号召,团结一体,共谋发展,有着极强的凝聚力,门前牌楼上的“八仙图”浮雕,体现了商人的竞争意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万寿宫的“八仙”暗中变成了“九仙”——多了一个许真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西明清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影壁墙</span></p> <p class="ql-block">  自青岩人赵以炯高中状元以来,大家把青岩的宴席都叫做“状元宴”或“状元席”,以“状元宴”为特色的青岩饮食文化兴起,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其家中还保留着一张传世“状元宴”菜谱。</p><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闻鸡起舞、妙笔生花、金榜题名、鱼跃龙门、满江红、步步高升、响铃圆子……光听菜名就流口水了。一入口,满嘴的清冽喷香让人便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扬眉吐气感。</p> <p class="ql-block">北城门</p><p class="ql-block"> 又称玄武门,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年),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北城门矗立在青岩河畔,高大而雄伟,见证了许多年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的棕编</p><p class="ql-block"> 是源自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棕榈树叶经选材、软化等工序编织成动植物或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  棕榈树叶需经过清洗、晾晒、软化等12道工序,成品兼具观赏性和文化内涵‌。作为汉族传统技艺,棕编与古镇原有的蜡染、银饰等手工艺共同构成多元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青岩猪脚</p><p class="ql-block"> 古镇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又名状元蹄,是用十余种香料小火慢煨而成,肉质酥软,骨肉轻抿即离,蘸上由糊辣椒、折耳根、香醋调配的秘制蘸水,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相传古时考生赴考前必食此物,只为图一个“金榜题名”的吉兆,青岩古镇状元蹄的得名源于清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科举状元赵以炯的历史典故,主要通过‘蹄’与‘题’谐音寄寓金榜题名之意。‌</p>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小贩售卖一种名为“嘉宝果”的水果,外形类似葡萄但更甜,果皮较厚,果肉多汁,甜度高,富含花青素。</p> <p class="ql-block">贵州红酸汤</p><p class="ql-block"> 贵州红酸汤主要源于黔东南地区,是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贵州群山环绕,交通闭塞,食盐稀缺且昂贵。苗族先民们为了弥补食盐的不足,便用酸来调味,由此诞生了酸汤。最初,酸汤只是简单地用米汤发酵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加入鲜红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经过自然发酵,形成了如今色泽诱人、味道醇厚的红酸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养羊驼的花茶店</span></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每当考生来到这里,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赵以炯是是青岩古镇最著名的历史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从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到清光绪1300多年历史上,贵州一共出了一个武状元,两个文状元,赵以炯是云贵两省第一个文状元,贵阳市内大十字的曹状元街指的是武状元曹维城,还有一个是贵州麻江县人夏同和,赵以炯便就是赵国澍的儿子,虎父无犬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昌阁内的青岩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昌阁内的状元廊</span></p> <p class="ql-block">赵公专祠</p><p class="ql-block"> 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畏三)之专祠,清同治二年(1863年),赵国澍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阵亡,清廷追封他为太常寺卿,赏骑都尉,准世袭,并降旨建赵公专祠。</p> <p class="ql-block">  赵国澍是青岩最有威信的人,他在世只有37岁,却做了几件响当当的大事,一是他27岁时散家财重修青岩城,巩固了贵阳南面的防线,在十年间,他四处剿匪,累立战功,朝廷任命他为贵州团练事务,青岩团务总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专祠内景</span></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的排水口</p><p class="ql-block"> 采用铜钱形状设计,这种设计兼具实用与美观双重功能,铜钱象征财富与好运,这种设计既符合古代公共卫生需求,又寄托了古人对富足生活的祈愿。 ‌</p> <p class="ql-block">定广门城墙</p><p class="ql-block"> 是古镇的核心景观之一,可俯瞰古镇全景并远眺定广湖,石阶较陡,需注意安全,需穿防滑鞋。 ‌</p> <p class="ql-block">  登顶城墙最高点,有一览众山小的绝美体验,眼前是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俯瞰定广湖</span></p>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之旅是历史厚度与生活气息交织的沉浸之旅,这里既有明代军事要塞的雄浑气势,又有600年文化沉淀的烟火日常,游客能在石板路的触感、卤猪脚的香气和非遗手艺的叮当中,触摸到活态传承的历史脉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