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1年4月返乡途中,刻意安排中途转机到贵阳,跟随当地的一个旅行团开启贵州七日游。贵州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一路上我用相机拍摄了许多沿途景区的风土人情和靓丽风景照片,收获满满。精选了一些旅程照片制作成二集美篇,分享反馈给亲朋好友们,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61, 87, 182);">第二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花溪区青岩古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距花溪城区12千米,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的青岩古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青岩堡位于“贵州城”(即今天的贵阳城)南五十里的“青岩”山下,因此得名“青岩堡”。青岩古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一段,起着沟通贵州到广西、广东的通道作用。青岩古镇也是贵州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书院文化、状元文化等多元文化兼收并蓄。青岩古镇军商文化源远流长,古镇建筑群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周渔璜墓、慈云寺、赵以炯故居、花溪桐埜书屋、文昌阁、龙泉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若干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青岩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8平方千米,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05年9月,青岩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2月,青岩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毕节百里杜鹃景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杜鹃花景区。百里杜鹃实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天然花园,以天然的杜鹃花海而得名。又因以大面积原生杜鹃林为主要特色,杜鹃林带宽1~3千米,绵延50余千米,绵延百里,故称“百里杜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享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为125.8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初期,钟德宏提议开发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但并未得到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钟德宏再次萌动推荐百里杜鹃的想法,1984年3月,在百里杜鹃繁花期,钟德宏夫妇联名给徐健生写信介绍杜鹃花开情况,4月,相关人员在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进行考察,正式定名为“百里杜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发育地貌。主要著名景区有普底景区、金坡景区、野营区、游乐区、休闲疗养区、后备发展区等,杜鹃花主要分布在普底景区,包括马缨杜鹃、大白花杜鹃、水红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等多达41个品种的杜鹃花,囊括了世界杜鹃花5个亚属的全部,贵州70余种的二分之一多,花色多样。每年的3月底~4月末是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最佳花期,也是最适合参观的时间节点。在7月初~8月末又是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最佳避暑时间节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13年,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毕节织金洞景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毕节市织金洞景区,是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境内的旅游景区,也是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织金洞景区内溶沟、溶槽、陡峭的大河谷、天生桥、溶洞处处皆是,主要景点有望月楼、塔林、南天门、万寿山、望山湖、广寒宫、雪香宫、凌霄宫、天都广场、银雨宫等。织金洞景区由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个分别代表不同岩溶发育过程的地貌单元组成,织金洞勘察长度12.1千米,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景区面积15.7平方千米,是一个集科普、探险、研学、游览和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2年7月15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洞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毕节市第2家,贵州省第9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贵阳甲秀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甲秀楼是1598年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所倡建,始建初衷,是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希望贵州“科甲挺秀”,建此楼供年轻学子们读书,改变贵州人才稀少的局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巡抚裴宗锡重修,题写楼额,并在浮玉桥上增建涵碧亭。宣统元年(1909年)毁于战火,巡抚庞书鸿重修。现存建筑为贵阳市人民政府1982年修葺,并在楼东增建月台。楼占地面积365平方米,为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木石结构建筑。现楼正门悬挂有清代楹联数对,由以清同治辛未进士刘韫良的长联最为有名。楼南侧翠微园亦始建于明代(199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其并入甲秀楼)包括拱南阁、翠微阁、斋房、龙门书院等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1982年甲秀楼列为贵州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03月28日,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02, 81); font-size: 28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02, 81); font-size: 2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谢谢浏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