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崇安寺和二仙庙(南太行避暑七日游之一)

Benxin

<p class="ql-block"><b>  陵川县城附近有一寺一廟:寺為崇安寺,就在县城的崇文镇;廟稱二仙廟,離縣城也不遠。這一寺一廟在當地挺有名氣,在外面名氣就不大了。我們遊覽之前,大多不知其名。走馬觀花的去了一趟,卻頗為驚奇:遊覽所見都是“真傢伙”,那些古建築遺跡、古樹碑刻,久遠的到了隋唐,宋金元明清的更是不少,千百年打磨的却是货真价实。徜徉其間,與逛那些新建古城、金碧輝煌的寺廟,那感受可是不一樣。面對這些被厚重歷史浸潤的古建築遺跡和古木石碑等,即使沒多少文化,也能体会历史沧桑之一二!与众多景区景点比较而言,这一寺一庙还真是被严重低估冷落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陵川·崇安寺</b><b>(7月20日)</b></p> <p class="ql-block"><b>崇安寺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其创建年代无从稽考,唐初原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命名为“崇安寺”。2006年崇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古陵楼前的平台,有左右两组比较小的九龙壁。</b></p> <p class="ql-block"><b>不收门票,随意进出。“拿着豆包不当干粮……”</b></p> <p class="ql-block"><b>崇安寺坐落在县城西北的卧龙岗上,现存建筑为两进式院落群,依地势从低而高造三层平台,在最高台上建崇安寺的山门——古陵楼。古陵楼后有当央殿,再其后为大雄宝殿。古陵楼左右有钟鼓二楼,当央殿西有插花楼。其建筑布局,仍大体保持了明代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古陵楼:是崇安寺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山西最美山门”。这座两层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建筑,现存为明清遗存,但保留了宋代青石门框及断臂石狮等珍贵文物。门框刻有“嘉佑辛丑年(1061)”字样,是宋代建筑艺术的实物见证。其恢弘气势和独特结构使其成为陵川县城的地标建筑。</b></p><p class="ql-block"><b>↓宋代青石门槛和断臂石狮</b></p> <p class="ql-block"><b>当地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说法,认为陵川得名于崇安寺旁的石勒陵墓。史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死后夜葬于山谷,世人莫知其所,于是传说石勒葬于陵川县城西北角处的崇安寺门东侧,又有人说葬在崇安寺的佛座之下,于是才有了陵川这名称。</b></p> <p class="ql-block"><b>山门里面两侧的四大金刚神像</b></p> <p class="ql-block"><b>当央殿(过殿):又称毗卢殿,位于中轴线一进院,现存建筑主体为明代风格,内部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殿前月台宽阔,与山门、大雄宝殿共同构成寺院核心区域。过殿在历代修缮中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建筑特征,明代建筑主体结构沿用至今,寺内碑刻记载其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宋、金时期 ‌‌。</b></p> <p class="ql-block"><b>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b>鼓楼(西)</b></p> <p class="ql-block"><b>西插花楼为元代遗存的二层“三滴水”式楼阁,因翼角翘起形似官帽得名。其梁架采用天然弯木,结构随意自然,体现了元代建筑风格,是寺内仅存的插花楼(东楼已毁),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并存。‌‌</b></p> <p class="ql-block"><b>钟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脊饰琉璃,顶复布瓦,檐部为琉璃剪边。崇安寺钟楼悬挂钟很独特,不是挂在二楼,而是挂在一楼,距地面很近。现在一层悬挂的是仿制宋代铸铁大钟的青铜大钟。</b></p> <p class="ql-block"><b>宋代大铁钟:钟楼内原来悬挂的宋代铁钟铸造于崇宁元年(1102年),高约2米,重达万斤,钟面铸有方格纹与八卦图案。传说其声可传30里,是国内罕见的宋代大型铁钟,兼具历史价值与工艺特色。‌‌现在这口大钟放置在一间房屋里,领队找到管理人员开门让我们看看,这真不是俗物。</b></p> <p class="ql-block"><b>毗卢殿后门西墙,有嵌入式墙碑‌两块,字迹难以辨析,猜测其中西面一块可能是《佛宝舍利来源录》碑,主要记载了历史上,崇安寺供奉的佛宝舍利多次现世的经过,是研究寺院佛教圣物传承的重要文物‌。百度上有这样的介绍,不知是否指的是这里?</b></p> <p class="ql-block"><b>隋唐石佛殿‌:现在仅存一面墙,上有模糊石雕佛像‌‌。石佛殿位于崇安寺的中轴线上,供奉隋代石刻佛像,主佛为释迦牟尼,两侧为两位弟子及两位菩萨。‌石刻佛像线条流畅,神态各异,主佛面容慈悲,双目低垂,展现了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技艺,是研究隋代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一帮人挺显年轻</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陵川·二仙庙</b><b>(7月22日)</b></p> <p class="ql-block"><b>陵川二仙庙,又名真泽宫,位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地处山谷之中。二仙庙虽称庙,实为道家宫观,祀俸“冲惠真人”和“冲淑真人”两位姐妹神仙。陵川的二仙庙曾是陵川古八景之一,现在陵川二仙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相传唐代陵川县乐家庄有一对姓乐的姐妹(冲惠、冲淑),自幼聪慧孝顺,却遭继母虐待,但两姐妹始终坚守孝道,最终被天帝接引至西山修炼成仙,玉帝赐予金钵云游人间,显灵帮助百姓。</b></p> <p class="ql-block"><b>据记载,该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59年)。到了北宋时期,正值北宋与西夏交战,军粮不济。就在这关键时刻,乐氏二女显灵,为宋军煮粥送饭,使得宋军大获全胜。这一事迹传到了宋徽宗的耳中,他大为感动,便敕封这两位女仙为冲惠、冲淑真人,并赐庙号“真泽”,入祀典,每年由官府祭祀。从此,二仙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她们也成为了晋东南地区特有的神祗。</b></p> <p class="ql-block"><b>二仙姑以“有求必应”著称,是地方百姓信奉的神仙,其疏涝泄洪、祛病消灾、赐子送福等帮助百姓的传闻,在晋东南地区影响深远,多地都建有二仙庙,而陵川的二仙庙是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自2000年起二仙庙被列为道教宗教场所,庙会香火遂盛。二仙庙传统庙会是每月一次,如今只剩正月初八、二月十五和三月十五三次大型庙会。</b></p> <p class="ql-block"><b>整体布局:庙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中轴线前有山门,左右各有小旁门。一进院有过殿、拜亭和东西厢廊庑,二进院为正殿,正殿两厢为耳殿,左右有东西梳妆楼对峙。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基本保留着金代楼形制。</b></p> <p class="ql-block"><b>二仙庙在金皇统二年扩建为现今规模,金贞佑年间曾毁于兵燹,元初恢复旧貌,明洪武十八年重修,以后历代迭有补修。庙内现存建筑除后殿、东西梳妆楼等为金代所建,其余为明清时所建。 ‌‌</b></p> <p class="ql-block"><b>二仙姐妹:冲惠真人和冲淑真人</b></p> <p class="ql-block"><b>↑西梳妆楼(金代):双层三檐歇山顶楼阁,融合缠柱造与叉柱造技法,为我国现存最早楼阁式建筑实例之一。‌‌↓</b></p> <p class="ql-block"><b>↓东梳妆楼(金代)</b></p> <p class="ql-block"><b>唐柏:庙内有四株唐柏,树龄超过1200年。树干木瘤形似十二生肖,成为独特自然人文景观,故又称为“十二生肖柏‌”。不过要费很大的劲,在不同的高度、角度方可领略一二。</b></p> <p class="ql-block"><b>寺内还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其代表人物,当属金元文坛巨擘元好问。</b></p> <p class="ql-block"><b>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b></p><p class="ql-block"><b>(元好问15岁诗作。诗碑为元延祐四年(1317年所立,保存了元好问少年时期的诗作‌‌。)</b></p> <p class="ql-block"><b>摸鱼儿 元好问</b></p><p class="ql-block"><b>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b></p><p class="ql-block"><b>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16岁时旧作,后改定。)</b></p> <p class="ql-block"><b>在陵川,常见“好问”的字样名称,我们住的酒店就叫“好问大酒店”。查了一下方知,元好问的叔父也是养父,曾任陵川县令,元好问15-19岁时,曾随养父在陵川读书,因此陵川被认为是元好问的第二故乡。</b></p> <p class="ql-block"><b>画梁雕栋 非常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老顽童一行太行避暑七日游,选定的是南太行最高的陵川及其周边风景区。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东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太行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县城一带海拔为1290米。南太行著名的王莽岭景区即在陵川境内,海拔为1700多米。陵川历史悠久丰富,周边风光优美,又因为海拔比较高,适宜避暑旅游兼顾,因此在这里住了四天。每一天都是早出晚归,有的景点并不大,却也使人流连忘返。这段话写在这里,算是概括说明,前面就只是记叙景点风光了。</b></p><p class="ql-block"><b>谢谢你的浏览欣赏和关注!</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8月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