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随想

王吉吉

<p class="ql-block">  虽已离开部队十几年,但每到“八一”,那份久违的惦念就会在心里翻涌,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这段珍贵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地铁站看到一位瘦高的军人,他很年轻,晒得黝黑的皮肤盖不住青涩的面庞和略显局促的神态,他背着背囊,拖着行李箱,在票房外腼腆的和站务员沟通些什么。因为我需凭退役军人优待证换地铁票,就来到他身后排队,隐约还能看到他脖子后晒脱皮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在部队那会儿,我和他年纪差不多,这个季节正是海训的时候。记得新兵那年,我除了小时候去海边旅游时对大海的一点印象,基本都是从电视里看到的。什么海天一色、沙滩棕榈、碧波万顷、一望无际,但真的到了训练场,只有一望无际是真的,那个海水是黑黄色的,沙滩基本是泥潭,海边杂树丛生,礁石和垃圾混在一起,说好的海天一色呢?松软的沙滩呢?长满果实的椰子树呢?那时候真是傻的很,以为海边都应该是海滨浴场的模样,再说我们是去训练的,不是去度假,不吃苦那还当的什么兵。我们一排排“小光头”一个个穿着大裤衩,在太阳底下晒的那叫一个黑。皮退了一层又一层,捆救生衣的绳子在身上磨出血印,海水一泡腌的生痛。第一年海训风浪还不小,五公里下来和海浪搏斗的精疲力竭不说,这黑黄色的海水可真是难喝啊,一浪打过来被灌的苦不堪言。以前夏天晒黑了开玩笑说晒的像黑人一样,终于自己亲身体验一把“换肤色”,说像黑人到不至于,但全身像涂了一层酱油是毫不夸张的。那时候二十岁的年纪不知道累,训练一天下来,晚上吹着海风看一场部队组织的露天电影,再睡一觉,一天的疲劳随着海水就退去了。第二天等到涨潮,我们又生龙活虎的奔向大海,继续挥洒青春。</p> <p class="ql-block">  这个年轻的战士,一定也是头顶烈日把汗水撒在了训练场上,才有了这一身军人独特的“勋章”。站务员很和气,很快给他换好了票,起身为他指了指进站的方向。我想,这就是社会对军人的一种尊重和认同。军人保家卫国不是一句空话,他们要面对高强度的训练,极端的环境,孤独与压抑,甚至危险和死亡,他们用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困苦换来了我们的安居乐业。国家对军人的保障也不是口头上的。除了各种安置政策,我手上的这张优待证,我去过的城市基本上公共交通是免费的,公园景区也大部分免费,甚至我去一些城市的市级体育馆运动健身也是打折的,听说有更多关于退役军人的保障措施都陆续会出台。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退役军人事务部给我发了一条节日慰问信息,这些细枝末节的温暖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仅在于尖端科技的突破,更在于对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尊重和保护;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民殷国富,更在于有着固若金汤的国防力量。随着国家不断优化军人的福利待遇,不断通过立法保护军人的权益,不断通过宣传舆论来提高军人的社会美誉度,我想当军人成为全社会所尊崇的职业,强军之路便有了坚实的社会动员根基。</p><p class="ql-block"> 前面的军人走后,我回过神来,把退役军人优待证给站务员看过,她同样微笑着递给了我一张票,我笑着说了声: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