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位于重庆市的地理中心,长江由西向东横贯中部,流程47公里。“东汉”永元二年(90年),从‘枳县’(“战国”时期“秦”置,治所位于今涪陵区)分置出‘平都县’,治所倚靠‘平都山’(今名山),为建县之始。以后合合分分,治所未变,隋义宁二年(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名‘豐都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改为“酆都”;1958年,周恩来总理定名“丰都”,意“丰收之都”。 最为流行的是“阴、王成仙说”,据《神仙传》(西晋.葛洪)中记载,民间传说“东汉”有两位方士‘阴长生’和‘王方平’来到‘平都山’修行,最终羽化成仙。《洞天福地记》(唐.杜光庭)将此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五福地。随着“天师治”(全国“二十四治”之一)的设立,这里成为中心,道教兴盛起来。 后人附会“阴、王”二人为“阴王”(阴间之王),此山渐成“阴都”。县名“豐都”与“阴间京城”之“酆都”联系起来,“酆都”的出现,更使鬼城说法开始盛行,随后记录在文学作品与典籍中。 山上渐渐建起“阴曹地府”为主题的庙宇,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此后‘名山’取代了原名,广为传扬。 “丰都”别称“鬼城”,它就这么成为了人们亡灵的报到、归宿之地,“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但大诗人李白还真没来过! “报恩殿”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她可是不敬佛门,被打入地狱变为饿鬼;而他教化众生,消除“罪鬼”,自己才能成佛。 “寥阳殿”原是朱椿(明蜀王)的香火殿,清初重建。殿前石桥被附会成“奈何(梵文意:地狱)桥”,是阳间通往冥府之桥,桥下水池称作“血河池”。《西游记》中对它有生动的描写,“时闻鬼哭与神嚎,血水浑波万丈高。无数牛头并马面,狰狞把守奈何桥。”宣扬“惩恶扬善”的“上善”文化,“百年”之后,“行善自有神保佑,作恶难过奈河桥。”善人能顺利通过,甚至飞升成仙,或者“白无常(阴差)”接引,再经阴天子(酆都大帝)发落,投胎到富贵人家。<br> 传说“鬼门关”是亡魂进入地府的必经之地,需持“路引”通行,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必须接受检查。作为报到的依据,这张黄纸印有“为丰都天子阎罗大帝发给路引”和“天下人必备此引,方能到丰都地府转世升天”,上面还盖有“阎王爷”、“城隍爷”、“丰都县太爷”三枚印章。游人在导游的召唤下,争先恐后地走上“黄泉路”!<br> 路尽头有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立的“劝诫碑”,劝诫人们多行善事,以孝为先,与人为善,不做坏事。”它由两位县长所立及所书,“天子殿惊览地狱酷刑警世,黄泉路喜看残碑古训育人。” “天子殿”始建于“西晋”,名“乾竺殿”,称谓多次变更,有“酆都观”,“阎君殿”等,现存是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的。 这是“阎罗王”所居之处,楹联写道:“不涉阶级须从这里过,行一步是一步;无分贵贱都向个中求,悟此生非此生。”的确! “任尔盖世奸雄到此就应丧胆,凭他骗天手段入门再难欺心。” 微笑的“白无常”“你也来了”;狰狞的“黑无常”“正在捉你”。 殿堂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仿阳间的司法体系。“阴天子”秉圭端坐,两侧站立着上传下达的“六案功曹”,以及四大判官: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查察司(陆之道),以及阴律司(崔珏),他执生死薄,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当然,还有牛头、马面等“鬼差”。他们威风凛凛,随时准备执行命令,无论作恶的鬼魂有多大本领,即便上天入地,都插翅难逃。<br> “泪酸血咸手辣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眼红心黑须知头上有青天。”殿左右的廊房设东、西地狱,又名十八层地狱,刑罚有:磨推、挖心、车裂、锯解、油锅、转轮等,以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意在劝说朝拜的善男信女们自我反省忏悔,在阳间做善事,多积德,也印证了那句古老谚语:“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br> 与‘名山’相望的是“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其鹿鸣寺(玉鸣泉)就是为纪念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登游而建,留下“白鹿夜鸣迎嘉宾”的优美传说,苏轼还写下《仙都山鹿》等千古佳句。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他表达了对仙境美好的向往之情,以及对逝去仙子的留恋之情。 “恩来亭”为纪念周恩来总理3月来“丰都”视察而建。“有个专管人生死的阎王爷”没有保护好自己,1958年的“大炼钢铁”,同类的铸像和钟磐文物被撬走;1966年“文革”,各种神像被捣毁,荡然无存;1981年,建“鬼城”旅游景区;1988年举办了自1949年以来的首届“鬼城”庙会。生命在这里终结,新的又从这里开始。<br><br><br>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18点18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