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的锡林浩特,清风拂面,蓝天如洗,白云似棉,辽阔之感扑面而来。城中街道整洁,绿树成荫,既有现代化都市的风貌,又不失草原城市的质朴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锡林浩特市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全盟的“心脏”。听闻锡林浩特市先有庙后有城,于是,赶紧踏访贝子庙。</p> <p class="ql-block">清朝雍正年间,从青海来的活佛在锡林河畔传经布道,受到贝子巴拉吉尔道尔吉的赏识,为其修建木质小庙。乾隆八年(1743年),在阿巴哈纳尔左翼旗旗庙基础上开始修建贝子庙,历经七代活佛精修,于1803年竣工,乾隆帝御赐汉名“崇善寺”。 </p> <p class="ql-block">因贝子庙是当地重要的宗教场所,各地信徒前来朝拜、听经,人口逐渐聚集。同时,清政府推行“蒙地建一庙,胜养十万兵”政策,喇嘛教发展,贝子庙成为宗教文化中心。此外,各地商客来此设点经商,使贝子庙地区变为锡盟北部旗里最大商贸活动集散点,进一步促进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逐渐形成了锡林浩特市。图:锡林浩特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初至贝子庙,远远望去,庙宇坐落在“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与周围广袤无垠的草原相得益彰。其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金瓦,飞檐斗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步入庙中,一股庄严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抬眼望去,各大殿一字排开,错落有致。中为朝克沁殿,乃行政教务之核心,此殿高大宏伟,气势磅礴。殿内供奉着诸多佛像,或慈眉善目,或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两侧分别为拉布楞殿、却日殿、满巴殿和珠多都巴殿 ,各殿皆有其独特的功能与韵味,却日殿中环绕一周的转经筒,尤为引人注目,足有几百个大小转经筒整齐排列,轻轻转动经筒,发出清脆的声响,似在传递着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是锡林郭勒草原上藏传佛教圣地,锡林浩特市内,是内蒙古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素有“草原佛国”之称。它不仅是蒙古族信仰中心,更是锡林郭勒草原历史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历经七世活佛不断修缮。整个建筑群有朝克钦、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七座大殿,五座拉布楞(活佛殿),五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个庙仓及两间喇嘛住宅在庙宇的东西两侧和后面。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在贝子庙建成后的百余年间,该庙成为远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场所,香火极盛。寺内存有大量反映蒙古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壁画,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艺术的宝贵史料。并且有着雕梁画栋、重楼复阁、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还有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这座被誉为“北国名刹”的古老寺庙,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更因其 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令人叹为观止。其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贝子庙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令人感受到藏传佛教的庄严与神圣。其次,寺庙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 蒙古族传统建筑风格与藏传佛教的建筑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兴建贝子庙时,贝子巴拉吉尔道尔吉环顾四周水草丰美的草原,一时竟不知把庙址选在何处。于是,贝子率众人在西、南、东方向的宝勒根山、热宝拉格尔山、格义阿木山选找庙址,但都不理想。最后当众人疲惫不堪地来到北面的额尔敦山时,突然发现在绿茵茵的草丛中盛开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此时,大家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因为黄花象征着吉祥,黄色代表了黄教,就这样,庙址选在了额尔敦山下,额尔敦山也由于贝子庙建在脚下的缘故,成了牧人们祭祀山神、路神、祈祷六畜兴旺和家人幸福的敖包。</p> <p class="ql-block">位于锡林河畔额尔敦敖包山下的这座贝子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共耗费白银174万两。全庙分五大殿,周围建有十几座小殿和2000多间喇嘛住宅,总建筑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昔日的贝子庙里喇嘛多达1200多人,终日香烟缭绕,诵经声、钟鼓声不绝于耳,骑马坐车从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的牧民络绎不绝,成为北方草原的一处宗教圣地。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贝子庙也逐渐衰落。在"文革"中该庙部分建筑遭到破坏,近年来政府投资进行了修缮,再现了贝子庙昔日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贝子庙作为中共锡、察、巴、乌盟工委所在地,成为内蒙古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和乌兰夫同志亲自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发源地。乌兰夫曾居住于贝子庙西侧,现已成为红色旅游基地。贝子庙是锡林浩特及周边地区近270年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风俗和科学艺术的历史见证物。</p> <p class="ql-block">如果您不是蒙古族或者满族,您对“贝子”一词可能不太了解,啥是“贝子”呢?呵呵!它可不是食品的呼市贝子奥。呼市是这个“焙子”,同音而已,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属发酵烘烤面点,具有外脆内暄、麦香浓郁的特点。作为当地早餐主流食品,常与羊杂碎搭配食用。好吃!好吃!都好吃!</p> <p class="ql-block">“贝子”是清代宗室爵位中的重要等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官职,而是用以表彰皇族宗亲身份和地位的荣誉性爵位。</p><p class="ql-block">清代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贝子位列第四等,等级排序如下:</p><p class="ql-block"> 1. 和硕亲王</p><p class="ql-block">2. 多罗郡王</p><p class="ql-block">3. 多罗贝勒</p><p class="ql-block">4. 固山贝子(简称“贝子”)</p><p class="ql-block">5. 以下为镇国公、辅国公等更低等级。</p><p class="ql-block">贝子位于“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属于高级宗室爵位。</p><p class="ql-block">授予范围:主要授予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即宗室成员),通常为亲王、郡王或贝勒的后代,经皇帝册封获得。少数情况下,非宗室的功臣或蒙古贵族也可能被特封,但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贝子是清代宗室中的高级爵位,代表皇族成员的尊贵身份,虽非具体官职,但拥有丰厚待遇和特殊特权,其地位和传承由皇帝直接掌控,是清代皇权与宗族制度结合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活佛井泉滋善念,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贝子庙殿映祥光,德厚泽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9日,乌老师等蒙古族师生踏访贝子庙留影</p><p class="ql-block">师生共赴贝子庙,探佛韵悠悠,领略千年梵意</p><p class="ql-block">学子同临古刹中,寻蒙元浩浩,感知百载风华</p> <p class="ql-block">在这喧嚣的尘世中,贝子庙宛如一片净土,让人心神安宁,忘却烦恼。</p> <p class="ql-block">贝子庙,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庙宇,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更是草原人民智慧与信仰的结晶。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却依然屹立在这片草原之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愿这片净土永远宁静祥和!</p> 庙前广场 <p class="ql-block">夕照锡林湖</p> <p class="ql-block">编辑摄影: qh</p><p class="ql-block">文字解释:网络</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晓沐甘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