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五岁那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我和一批中学生,从上海人变成了兵团战士。我和我的战友们,用十三张个人照和一张集体照诠释了我们的军人情结。看着那一张张青涩的容颜,让我想起了上山下乡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我的战友们曾经拥有同一个身份,叫兵团战士,后来又被历史称作为知识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零年五月廿二日,我与上海的一批中学生,一同乘上驶向东北的绿皮火车,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临行前,我收到了政府发给我们的军绿色棉袄、棉裤、雪地靴和棉大衣,还有一顶军绿色带绒毛的棉帽子。学校分管毕业分配的老师对我说:“你们是一群穿着军装,没有领章帽徽的兵团战士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未满十六岁的我傻傻地以为自己是一个女兵。到了北大荒才发现,我们只是一批穿着绿色军棉衣的农垦战士。为了弥补那份缺撼,不愧为兵团战士的称号,我们就像解放军战士一样,不怕艰难和困苦,用汗水耕耘着广袤的田野,用青春书写着人生的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年秋天,我们十三位上海女知青,约好休息日搭乘连队的卡车,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友谊照相馆拍集体照。然后又各自拍了一张戴上绿色军棉帽的照片。因为有人说,把帽沿翻上去,一圈圈毛绒绒的挺好看,戴上它女孩子就像是《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也有人说更像《林海雪原》的小白鸽。虽然那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自己不是军人,但是有着军人情结的十三位女知青,还是戴上了这顶军绿色的毛绒绒的棉帽子,一个个拍下了蕴含着军人情结的照片。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一种信仰,不是军人却向往军人精神的一种表现方式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想用青春的记忆、激情和梦想,向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兵团战士们问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想对你们说,战友啊战友!每个人的花季都怀揣过梦想,会义无反顾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人生。战友啊战友!风雨兼程我们曾经一起走过,你还记得我们年轻时候的军人情结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张黑白照片,充满少女气息的我,因为一份特殊的军人情结,在特殊的年代与一群北大荒女知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友谊照像馆拍下了十三张雷同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微卷的羊绒绒毛覆盖了军绿色的棉帽,我和我的战友们,对着镜头的那一刻,十三位女青年,那份失落与向往交织在一起的影像,留在了岁月的长河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