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柳池聚贤庄:非遗宴席“九品十三花”里的传承与坚守

草庐书屋

文图/李跃峰 在大荔县许庄镇柳池村,聚贤庄自2007年成立以来,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融入孝道文化,成为当地颇具特色的新型农家乐。 <br><br><div>这里的招牌,当属被誉为“东府宴席之冠”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品十三花”。早年,这道大型传统宴席只在民间红白喜事中偶尔可见,是聚贤庄的投资人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历经挖掘、整理,将其从民间灶台搬上大众餐桌,推向市场。<br><br></div><div>“九品十三花”的宴席讲究颇多,包含茶席、酒席、正席、饭席,每一席都在色、味、形、感上暗藏匠心。聚贤庄经理何冬侠对这宴席的文化与历史了如指掌,她常向客人细细讲解:从茶席的清雅开场,到酒席的风味铺垫,再到正席的丰盛主菜,最后以饭席的暖胃收尾,每一环节都承载着当地的饮食智慧。“九品十三花”不只是菜,是一本活的历史书。 <br><br></div><div>为了做好这桌宴席,聚贤庄坚守传统又不断钻研。像传统热菜的“八大”流程,师傅们从不含糊,投放调料讲究适时适量,绝不为省事“一勺混”;生粉、蛋清的使用,勾芡的薄厚,都会根据不同菜品精准调整。遇到一些古菜的经典做法,老厨师们会现场传授技艺,将老一辈的经验一代代往下传。 <br><br></div><div>凭借对“九品十三花”的深耕,聚贤庄收获了认可,先后拿下国家、省、市授予的多项金牌宴席奖。但他们并未止步,何冬侠常说,要立足大荔,就地取材,突出特色。团队会走进田间地头,把大荔的黄花菜、沙苑红萝卜等本地食材巧妙融入菜品,既保留传统味型,又研发创新,让老宴席有了新滋味。 <br>如今,聚贤庄不仅是品尝“九品十三花”的好去处,也成了传递情感的平台。<br><br></div><div>“桃李芬芳谢师恩”“金榜题名宴功臣”,每逢这样的时刻,不少人会选择在这里设宴,让传统宴席承载起感恩与祝福,也让更多人在舌尖上感受到大荔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