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守我初心 护我家国

东哥

<h1>蔡文茂,猴桥镇胆扎村寨脚村民小组傈僳族村民,1993年退役,201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胆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自2020年12月至今在胆扎村边境一线白马山卡点长期值守,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股劲冲锋在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h1> <h1>发挥模范作用,疫情不退我不退!胆扎村西、北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国境线长42.8公里,境内有白马山、长地方、二台山三个历史遗留的边境通道。2020年11月,在白马山设置抵边防控卡点,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在组织需要的时候,蔡文茂勇敢地站了出来,参加了第一期猴桥镇边境一线卡点值守人员培训,成为了第一批常驻边境线的先锋力量。转眼5个寒冬过去了,守边的队伍来了又走,走了一茬又一茬,蔡文茂依然坚毅地戍守</h1> <h1>挥地熟优势,成为万能向导急先锋!白马山卡点有1个民警、2个辅警、2个民兵和3个本地群众共同值守,是典型的党政军警民戍边的一体模式。蔡文茂作为当地人,不畏边境恶劣的气候条件、崎岖难行的山路小道,不管是巡逻检查、搬运物理阻断设施建材,还是找柴火、寻找水源都是冲锋在前,是队里的急先锋。白马山卡点海拔高、附近没有水源,每天他都驾驶摩托车拉着水桶到距卡点4公里多的水源地运生活用水回来,早晚各一趟。前往水源点的路是泥土路,有的地段经常出现塌方仅容一辆摩托车通过,蔡文茂不怕困难,主动承包了全队一天的水。2024年10月,蔡文茂和村护林员花费了一整天时间在距离卡点3.5公里的山里找到了新的水源点,全程参与自来水接通工程,为卡点引来了可安全放心饮用的自来水。在物理阻断设施施工前,蔡文茂全程陪同支援队伍参与施工路线的确认。“蔡老大哥还真是‘活地图’,为我们准确定位施工地点、确认路线省了不少事咧!”前来支援的剑川民兵小王曾感慨地说道。对此,卡点的同事们都爱叫他“百事通”。</h1> <h1>弘扬家风文化,祖孙三代齐上阵!蔡文茂家以“忠孝信义”为家风家训,家庭和睦,子孙有担当。疫情发生以来,蔡文茂的儿子蔡传财也跟着父亲上山守卡。23岁的蔡传财是白马山卡点年龄最小的本地人,因受父亲影响,毅然追随父亲来到白马山卡点戍守。2024年9月,在强边固防物理阻断设施紧锣密鼓的施工进程中,白马山做饭的阿姨因家里有事无法再做饭,这下卡点的同志们可得饿肚子了。蔡文茂的妻子李树英得知此事,立马收拾行李,当天就带着2岁的孙女蔡承妍到边境线为施工队做起了饭。那段期间,步履蹒跚的蔡承妍小朋友在条件恶劣的边境线开始了她的成长,每天见证着新冠疫情下党政军警民联防队员们的辛苦付出。就这样,蔡文茂一家祖孙三代4个人在边境一线聚首,为了阻击新冠疫情默默奉献付出着!</h1> <h1>坚定理想信念,用汗水守护家园!自从到白马山履职至今,春去冬又来,花开花又谢,4380个小时、行程2500多公里,蔡文茂每天在边境一线巡逻值守,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巡逻值守是我作为边民的义务和责任,再说了,我们农村人本就是大山的儿女,条件再艰苦咬咬牙也能挺过去。我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守护我的家乡,我不上谁上?”每当有人问他守边那么苦是什么让他坚持下去的时候,蔡文茂总会这样真诚地笑着回答。</h1> <h1>白马山的清晨浓雾弥漫,昨夜下了一夜雨凹起的水洼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碴子,窝棚里的水早已“咕噜咕噜”冒起热气,火光中闪烁着蔡文茂忙碌的身影,戴在胸口的党员徽章异常耀眼。蔡文茂事迹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党13年来,一直为民服务,一心的信念守护着家园,正好他说“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巡逻值守是我作为边民的义务和责任,再说了,我们农村人本就是大山的儿女,条件再艰苦咬咬牙也能挺过去。我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守护我的家乡,我不上谁上?”这是一个多么有力量的回答,作为我们今天在美好和生活条件下,要记住这些人的奉献精神,我们也要为当地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在何方,心中要有树立一个信仰,更要不懈地努力发奋工作,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要让滴水成大海,就从我做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