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熊克成美篇号96703295</p> 八一走进遵义 <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的黔北,子尹路上的梧桐叶在烈日下纹丝不动。遵义会议会址那座中西合璧的砖木小楼前,一队身着迷彩服的年轻士兵正举拳宣誓,他们的声浪撞在歇山式屋顶的"老虎窗"上,惊飞了檐下栖息的燕子。这是2025年8月1日,我站在这群年轻军人身后,望着门楣上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贴金大字,忽然觉得那黑底匾额反射的阳光,与90年前会议室里那盏洋油灯的光晕,在时空中完成了一次灼热的叠印。</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今天我的家乡南昌,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八一广场,万人齐聚共同见证: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空中猎猎飘扬! </p><p class="ql-block"> 南昌,98年前,您于沉沉暗夜中扣响石破天惊的第一枪,如同划破长空的启明星,那枪声,是宣言,是号角!</p> <p class="ql-block"> 贵州遵义,北倚娄山,南濒乌江,罗山带水,形势险峻,为黔北重镇。战国时属夜郎国、鳖国,汉时设县,唐初称播州,贞观十六年改名遵义县。</p><p class="ql-block"> 虽然城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遵义之所以成为无数国人向往的圣地,是因为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等八点六万余人,开始了伟大长征。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当时的中央领导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大事上,背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也不对广大干部、战士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工作,使战略转移变成了大搬家式的行动,对行军打仗极为不利,造成了长征初期的重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暂时将国民党“追剿”部队甩开,为召开会议赢得时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堪称我们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遵义会议最大的历史功绩。</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军事上的转危为安,最终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也因此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p> <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这天总有这么多人来南昌、井冈山、赣南、遵义、红军走过的草地、延安朝圣——从遵义会议的煤油灯到当代军营的北斗导航,从四渡赤水的机动灵活到朱日和军演的体系对抗,人民军队的每一步跨越,都能在遵义这座小楼里找到精神密码。</p> <p class="ql-block">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举世闻名、彪炳史册,如今的遵义、如今的贵州,处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遵义会议凝成的遵义会议精神因其“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科学内涵而历久弥真、历久弥新,遵义会议精神如今依然激励着贵州各族人民群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军人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向人民子弟兵致敬!</p> <p class="ql-block"> 八一遵义行</p><p class="ql-block"> 熊克成</p><p class="ql-block"> 黔北名城转折地,</p><p class="ql-block"> 明灯一盏破阴霾。</p><p class="ql-block"> 金戈铁马乾坤定,</p><p class="ql-block"> 四度赤水出奇兵!</p><p class="ql-block"> 爬过雪山与草地,</p><p class="ql-block"> 长征胜利到延安。</p><p class="ql-block"> 闯关夺隘惊心魄,</p><p class="ql-block"> 丰碑立志耀前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