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将我带入了那拉提草原的怀抱。作为新疆草原的天花板级存在,那拉提的美令人屏息。站在天界台上俯瞰,北面山麓金黄的杏子压满枝头,河谷间庄稼遍地,南面伊犁河谷牧草繁茂、野花满山,浓绿的森林如玉带缠绕山腰。这里三面环山,西面豁口承接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润泽万物,塑造出独特的地貌。若是在五月前来,天界台便成了花的海洋,也因此被誉为“空中花园”。为何一边是种植业,一边是牧业?原来,那拉提草原的河谷海拔约2000米(即天牧台),而天界台草原则高达2200至2800米,高度差异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生态。</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位美丽的养蜂女,身着素衣,与花海为伴,仿佛是草原上最动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界台上,俯瞰整片那拉提草原,天地辽阔,心也随之开阔。风吹草低,牛羊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天界台上人山人海,游客如云。拍照时甚至得带上暖水壶,它也成了旅途中忠实的伴侣,从火焰山一路陪伴至此,见证了这段旅程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坐上区间车,我们来到了下一站——天牧台。这里是体验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绝佳之地,饮食、服饰、舞蹈、骑马应有尽有。那些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令人眼馋,可惜时间有限,我们还得继续赶往下一站——游牧人家。</p>  <p class="ql-block">游牧人家是游客休息用餐的地方。刚下车,便看到卖列巴的小餐车,一首《苹果香》让我知道了列巴其实就是面包。价格昂贵,正犹豫间,同伴已买下。我们四人尝了尝,味道平平,但正如俗语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还有骑马体验,从这里徒步可至溪水边、森林深处,感受草原与自然的交融。站在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手折一朵野花,远眺雪山,不禁感叹:大自然才是最完美的画师,将色彩调配得如此和谐。若时间充裕,还可前往天成台、雪莲谷,或探访哈萨克族牧民的家。但我们只能匆匆一瞥,下午还得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巴音布鲁克。</p>  <p class="ql-block">离开那拉提,我们乘坐高价区间车驶向独库公路。这条公路由独山子至库车,分为北、中、南三段。我们舍北段而行,沿途风景如画,真可谓“一日阅尽四季”。一路上目不暇接:森林、草原、河流、牛羊、养蜂人、毡房、露营地,翻山越岭,穿河越谷,终于抵达巴音布鲁克景区。此时已近六点,是否太晚?不晚,因这里十点多才日落。我们马不停蹄换乘景区大巴,直奔天鹅湖——中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克湿地是中国十大湿地之一,风景如诗如画。开都河及其支流蜿蜒流淌,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壮丽画卷,尤以“九日连珠”最为震撼。导游却惜字如金,只说“你们自己看吧”,至于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问了也不答。甚至劝我们别进喇嘛庙,说没什么看头。殊不知,那座喇嘛庙正是巴音布鲁克蒙古人的精神家园,是土尔扈特人东归后所建,承载着他们对藏传佛教的信仰。让我们共同关注这段厚重的历史——东归文化吧!</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17世纪初,为寻求新牧场,土尔扈特部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带领下,迁往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汗国,延续藏传佛教信仰。然而,沙俄的压迫日益加剧:征兵、干涉内政、强制改教、重税压身。1771年,年仅26岁的汗王渥巴锡毅然决定率部东归。17万部众踏上归途,历经严寒、酷暑、瘟疫、饥饿、缺水,遭哥萨克骑兵追击,被中亚部族阻截。最终,仅余7万人抵达伊犁河畔,牲畜财产几近殆尽。乾隆皇帝感其忠义,在承德避暑山庄隆重接见渥巴锡,并将他们安置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从此,这片土地成为土尔扈特人新的家园,也见证了他们不屈的东归精神。</p>  <p class="ql-block">来到“九曲十八弯”,只为等待“九日连珠”的奇观。许多游客因天气无功而返,我们心中也忐忑不安。快八点时,乌云密布,阳光却在云层间闪烁,仿佛在预示奇迹将至。导游发来消息:“天气有变,建议返回。”我们犹豫了。但唐老师坚定地说:“你看天边还是亮的,或许一会儿就能看到。”于是,我们选择坚持。</p>  <p class="ql-block">坚持,终有回报。我们四人终于等到了“九日连珠”的出现,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无人机、手机、相机齐上阵,有人不断变换位置,只为捕捉最佳画面。我也顾不得危险,坐在栏杆上,仰头拍摄。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值得。</p>  <p class="ql-block">虽不及网络图片那般惊艳,但我们已心满意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唯有坚持,方能遇见奇迹。全团唯我们四人得见此景,上天真是眷顾。这一天,注定成为我们新疆之旅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