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术界免费教学的危害性

兢业太极

<p class="ql-block">  在武术界存在着公益培训和免费教学的现象,但公益培训并不等于绝对免费,免费教学要做到适当有度。“长期免费教学”看似慷慨,实则对整个生态、教练本人乃至学员都潜藏多重危害。根据武术界免费教学培训实际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类风险:</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秩序混乱:学员随意性破坏了教学秩序。</p><p class="ql-block"> 从学员讲,没有经济付出,思想上没有压力和约束,往往不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学员在思想上,认为反正是免费,今天不学明天学,反正机会很多。学员在行为上,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松懈、偷懒,甚至不尊重教练,认为教练的付出是应该的,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成常态,有事不请假。这时教学秩序被破坏,培训管理难度很大,教练对违反纪律的学员批判重了,有的学员要么“反目成仇”,要么“一走了之”,甚至有些学员会拉帮结伙对抗教练。</p><p class="ql-block"> 从教练讲,没有经济收入,为了公益事业还要准时认真上课,在学员随意的情况下教练被捆绑成为“奴隶”,形成教练认真和学员散漫、教练付出和学员索取的状态,时间一长教练也会变得随意性、不负责。在学员和教练都有随意性时,会导致教学和培训以失败而告终,组织者和教练前期的付出不但白费,还可能会引起学员不满而成为“仇人”。</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质量失控:把“传武”降格为“公园操”</p><p class="ql-block"> 没有收费驱动,教练往往不备课、少纠错。学员“练一会聊一会”,动作变形无人管,最终只是“活动筋骨”,无法形成实战或健身价值,甚至形成习惯后改起来非常难。 </p><p class="ql-block"> 免费课多流于“表演式”教学,讲拳理多,讲技击少,讲外形多,讲内功少,只教套路,不教桩功、推手和散手等,导致“学三年套路不如学散打三个月”的认知落差,进一步拉低传统武术公信力。</p><p class="ql-block"> 三、师生关系异化:学员从感恩到反目成仇。</p><p class="ql-block"> 长期免费教学让学员形成“理所当然”心理,习惯成自然,一旦形成吃“免费餐”习惯,有一天组织者和教练开始收费或减少课时,极易被贴上“金钱致上”“忘恩负义”“索取学员”的标签,出现道德绑架,进而出现网络挂人、线下围堵、举报无证办学等报复行为。例如,现实中有许多“收费即翻脸”“师生变仇人”的现象。 </p><p class="ql-block"> 免费教学模式还吸引“薅羊毛”式学员,他们总想占便宜,会去蹭课、录音录像,反正免费“不学白不学”,甚至有些转身就把自己学到的“秘传”挂网卖钱或自己收徒传授获取收益,造成知识产权和门派声誉双重损失。</p><p class="ql-block"> 四、教练生计与可持续性危机</p><p class="ql-block"> 好的教练不仅付出几十年的精力和汗水,更是花重金拜师学艺、培训进修、参加竞赛和交流活动等,教练免费教学形成付出和收益不对称,教练没有收入不仅前期投入的成本难以回收,也难以更新器械、租赁专业场地、出版书籍资料、进修深造和继续提升等。</p><p class="ql-block"> 有些教练生活所迫,只能“一边上班谋生,一边业余教拳”,精力和时间分散导致教学质量进一步下滑,形成“免费-低质-无人付费-更穷”的死循环,<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终“越教越穷、越穷越敷衍”,教学培训没有一个良性循环,会</span>严重影响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传播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总之,社会中人人都喜欢“免费”,也有人以善心为公益搞“免费”,但武术界绝对免费教学有很大危害性,违背了武术界“艺不轻传”的原则。“绝对免费”一旦成为常态,就会把武术应有的专业价值、安全底线和师生伦理一起拉进深渊。武术传承传播不是去义务劳动,武术公益事业不等于绝对免费。武术公益性应该是在收回正常成本投入的情况下不过多盈利,即不以盈利为目的。武术成本包括教练费、场地费、设施费、器械费等。公益性教学培训不是无度的,而应该是保本的,即合理收费。武术传承传播需要“合理的收费”来保障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场地安全和教练尊严,免费教学要适当适度,这才是对学员学习、对文化传承传播的真正负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