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戍边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郭建斌先生《守防伊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险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〇二五年八月一日</p><p class="ql-block"> “八一”前夕,收到老首长、原新疆军区边防八团政治委员郭建斌先生的新著《守防伊犁》,书中详尽记述了他火热的军旅生涯中一九六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期间守防伊犁经历。这是今年“建军节”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人生虽是短暂的,但当兵的历史,却是人生绽放的灿烂华章,一生念念不忘,一辈子深深珍藏。“解甲岂敢望故恩,思乡恋边与日增”,“转眼离开部队四十年光景,生命中依然沸腾着毕生依恋的火热军营,脑海里翻滚着戍边西域的铁马冰河,血液里流淌着守卫伊犁边防线的峥嵘岁月”,“说不完的伊犁边防情,道不尽的惠远军营恋,守防路上发生的串串县情、奇迹、趣闻,梦牵魂绕,刻骨铭心……”——我想,这便是他写作这部书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郭建斌先生了解边防,熟悉边防,也将青春奉献给了边防。从二〇〇〇年《巡逻丝道》到二〇二四年《守防伊犁》,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在漫长的边防线上巡逻边防的足迹。他有善学善思并作日记的好习惯,因此才会有这些军旅生涯的详尽记录,才会有边防八团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认识郭建斌先生,是一九八三年八月。在乌鲁木齐陆军学校政治队毕业后,由于陆军第六师、第十一师精简整编,我们来自这两个师的干部学员被军区统一分配到军区守备部队和边防部队,我便来到了边防八团,任政治处组织股干事,先后承担青年、组织、党务工作,跟随在老首长身边工作,聆听他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边防八团历史悠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虽说我只在这里工作了四年,却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年,也正是郭建斌先生履职团政委期间。读着郭建斌先生《守防伊犁》,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在伊犁、在惠远、在边防八团工作、学习、生活情景。往事浮现在眼前,宛如昨天。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了解了边疆,了解了边防,特别是伊犁的历史,惠远的历史,边防八团的团史。同时,也得到了郭建斌先生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书中描述的很多事情是我经历过的。比如,书的开篇中写道:“1984年春节,大年初一带机关家属没有来队的‘单身汉’一起到边防,与一线干部战士欢度春节……。三天三夜,在冰天雪地中,行程800公里,包括100公里边防线,慰问了13个边防连(站)和边防营,30多户随军及来队探亲家属。”这里的“单身汉”即我。这是我分配到边防部队后第三次前往边防一线,也是第一次到了所属的全部边防连(站)。一路同行,首长逐一给我介绍每个边防连(站)的情况,防区当面苏军情况,以及边界争议情况。清代18号界碑、老惠远废城的遗址,我知道了伊犁历史上的耻辱;“高瞻远瞩”的红卡子、“红歌连”阿拉马力、“国门卫士”标兵连霍尔果斯、“百年哨所”黄旗马队,让我对英雄的部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跟随老首长在霍尔果斯边防连蹲点,我学到了做好基层连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黄旗马队边防连文化娱乐活动现场观摩会,探索了边防连队文化生活新路径;军民共建,开创了军政、军民、民族关系的新局面;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培养了能保卫祖国、又能建设祖国的人才;在部队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活动,稳定部队军官戍边的信心;地方、武警、兵团和部队的“四位一体”共建联防创新了边境联防新体制。这些亲身的经历,又让我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战友王建荣、陈新先生讲:老首长“阅历丰富,组织领导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很强,团结共事协调能力很艺术,个人品德素养、榜样的标杆作用”,“良好文学功底和他日常养成的记录好习惯”,影响着周围的人,感召着周围的人。当然,这些优秀的品质、作风和习惯也深深影响我至今。</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在边防八团的日子里》系列回忆录中谈到了“我眼中的团长政委”。这里,让我以1986年7月3日的日记来结束我的读后感:“到边防八团任职的这几年,总的说来是很不错的。工作上我是尽职尽责,虽说有时辛苦一点,但首长、战友对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无私的关心、帮助,给予我的比我付出的更多,使我终生难忘”。</p> 附一:保存的在边防八团工作期间的部分文稿目录<br> 1、1984年2月15日:关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情况报告<br> 2、1984年3月25日:郭建斌政委在霍尔果斯边防连蹲点的基地做法<br> 3、1984年4月14日:关于学习贯彻军委(84)7号文件精神的情况简报<br> 4、1984年5年15日:着眼自身特点搞好育才工作<br> 5、1984年12月14日:做好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 附二:<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于召开文化娱乐活动现场观摩会的情况简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分区政治部:<br> 元月二十一日,我们在黄旗马队边防连召开了文化娱乐活动现场观摩会,就边防一线连队如何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进行了探索。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政治处主任、团工委副书记刘兴林、边防直属党委负责同志、霍城一线连队的六名政工干部及团青年干事、黄连全体干部。六十三团场领导、团工委书记、农十一连连长、和十一连子弟校教导主任及团场部分青工干部、团员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以黄旗马队边防连与共建点农十一连的文娱联欢活动为观摩对象,既是一次军民联谊活动,又是活跃边防部队文娱活动、做好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新的探索。其主要特点是:<br> 一、内容丰富多彩,改变了边防连队单调的文化生活。会上,观摩了黄旗马队边防连举办的舞会和游艺活动。适应时代特色的青年集体舞、交谊舞,舞姿优美,情调高雅;而具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舞,欢快明爽,深受民族战士喜爱。男声独唱朴实无华,乐器共鸣声调高雅。使与会者置身于美的世界,陶醉于美的享受。游艺活动也特点各异,猜谜语、六十秒抢答是竞赛,反映了青年战士敏捷的思维,勤奋好学的特点;钓鱼、套圈、吹蜡烛、吹乒乓球、杆点炮竹、蒙面敲锣则是青年战士精力专一的表现;而气枪射击则突出了青年战士热爱本职、掌握军事技术的技能。整个现场表演,形式多样,内容新颖。<br> 二、适应青年特点,增强了青年思想工作活力。此次现场观摩会,较好地破除了迷信,大胆地探索新时期青年战士的特点,实施正确引导,把青年广泛的求知欲与兴趣、爱好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为开展适应青年特点的娱乐活动拓宽了路子,又增强了青年思想工作活力,使青年在思想情操、文化结构和生活内容等方面能沿着健康、广阔的路子发展。<br> 三、改革创新,为一线连队开展活动蹚出了路子。这次会议,立足于边防特点,吸取了二线连队普遍开展活动的经验,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探讨了“在边防连队如何开展文娱活动”这个课题。通过现场观摩,参加会议的连队政工干部反映说:观摩使我们打开了眼界,消除了思想顾虑,学到了好的经验,“一线连队不是不能搞活文娱活动,而在于我们如何创造条件”,“回去后,我们要干,要立即组织”,并当场作出了活动计划、安排。<br><br> 边防八团政治处<br> 一九八五年元月二十五日</div> 附三:<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持集体领导 努力为基层办实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党委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防第八团党委简要事迹</div><br> 边防八团党委,近几年来,注重自身建设,把工作着眼点放在边防,放在连队,率领部队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部队的军事训练、边防执勤、边防建设、育才工作、军民共建以及营区绿化、共青团工作多次受到各级军区、三总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绿化委员会的表彰。仅一九八五年,全团就有八项工作、六个单位共十五次受到军区以上单位的表彰,党委正副书记双双荣立了三等功,党委真正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br> 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党内关系,增强“一班人”的团结,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近几年来,党委政治生活正常,“一班人”认真贯彻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首长和机关的职能作用。工作中,他们把常委会与首长办公会分开,不包揽行政事务。党委议定的事项,由军政主官分别实施。军政主官确定副职分工,副职向主官负责,主官向党委负责,既减少了会议,又增强了行政首长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重大问题上,正、副书记注意发扬民主,尊重每个委员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党委“一班人”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常委民主生活会上,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彼此间既弄清思想,又心情舒畅。八三年以来,常委相互谈心交心341次。在所在支部、党小组中,他们又是普通党员,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从八三年七月党委新班子成立至今,七名常委每年每人平均参加支部、小组生活会13次,从外地出差、休假、学习中写思想汇报121封。<br> 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连队,扎扎实实地抓基层。党委“一班人”在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带头改进领导作风,摆脱繁忙的日常事务,扑下身子深入连队抓落实。三年来,党委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1607人次9891天。7名常委每年人均下基层113天,当面解决问题79个。仅今年1——5月,常委先后5次带领工作组下连,人均42天。<br> 对基层的实际问题,党委都下功夫想方设法解决。近三年来,他们从历年节余经费和农副业生产收入中,共拿出40多万元,用于补助连队解决吃水、洗澡、照明、学习娱乐场所、住房、道路等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边防连队干部的后顾之忧,扩大了劳动服务社,安排随军家属就业55人,与地方协商为32名就业家属转了大集体职工;开办了两所幼儿园,57名孩子入园得到照顾。为关心干部战士成才,适应军地新形势的需要,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投资5万余元,办起了团育才学校,平均每年培育军地两用人才480人。并与伊犁师院联合开办了我军边防部队第一个“军营干部大专班”,为军区边防连队干部就地育才开拓了新路子。几年来,全团上下培养军地两用人才1849人,其中有46人获得大专文凭,494人获得单科结业证书,有198人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有273人取得等级技术职称,有784人领到各种技术合格证书,满足了干部战士渴望成才的愿望。为解决干部战士家庭纠纷,使其安心边防、安心部队,党委常委仅一九八五年就亲自为干部、战士写回信70余封,帮助10户军人家庭重归于好。为了使边防工作顺利开展,他们把共建共守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三十二个边防共建点,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安宁和部队边防执勤任务的完成。八四年,原北疆军区在该团召开了现场会。<br> 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出好样子。边防八团党委,近年来严格要求每个党委成员作风正派,工作模范,社会检点,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逢年过节为干部分配物资,部队干部多少,党委成员多少,不搞特殊。在安排家属就业上,党委首先想到的是边防连队干部。党委副书记、团长李绍龙,家属批准随军近十年,因部队随军家属多,工作一时不能全部解决,便一直未让家属来队居住,直到八五年初全团每个随军家属都安排了工作后,才随队安排工作,党委成员下连队,都严格按《准则》办事,与干部战士实行“五同”。一九八四年二月,党委书记、政委郭建斌在霍尔果斯边防连蹲点一个多月,从未让连队加过一个菜。由于党委“一班人”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部队作出榜样,部队风气正,士气高,完成任务出色。<br><br>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日<br></div> 附四:<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政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政委郭建斌同志简要事迹</div><br> 郭建斌同志一九六八年入伍,一九八三年任团政委、团党委书记。三年多来,他善于团结党委“一班人”,注重“一班人”的自身建设,使“一班人”形成合心合力,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团党委多次受到总部工作组和军区的表扬。<br> 他极度重视机关建设,去年来仅为机关同志上《机关工作应用文讲座》撰稿四万余字。在政治工作中,大胆改革和探索,总结了《新时期青年工作的特点、任务、方法》《干部管理改革》《适应边防实际,搞好共建共育共守》《服从国家大局做好精简整编工作》等十多份经验论文,其中有五份被军委、军区转发,有力地指导了部队工作。为了在部队开展“三爱教育”,他着力挖掘驻地文史资料,亲自整理出《伊犁将军府——惠远》《谪戍惠远的爱国英雄林则徐》等有价值的详实史料,印发到部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对全团干部了如指掌,对所属三百余名干部,都建立了个人“档案”,为党委正确地选拔、培养、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br> 育才、共建工作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重大改革,他既挂帅又亲自组织,办起了一所正规的育才学校,并开设了全军边防部队第一个军营干部大专班。共建工作成为军区典型,开创了军政、军民、民族关系的新局面,上级几次在部队召开了现场会。<br> 郭建斌同志始终把边防工作放在首位,与其他团领导一起呕心沥血建设边防,部队被军区誉为“边防执勤先进团”、“边防建设先进团”。三年多来,他踏遍了部队驻地的三县一市,对二百多公里的边防线多次进行了兵要调查和边界勘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由于他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先后荣获伊犁军分区嘉奖、北疆军区记三等功。<br><br> 边防八团政治处<br>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日<br> 军营 惠运钟鼓楼 伊犁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