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没有人谈出场费,也没有人计较得失。文艺工作者们用最真诚的心,为工农兵服务,用最朴实的行动,把艺术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那时的演出,不是为了掌声和鲜花,而是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那一颗颗火热的心。</p> <p class="ql-block">文艺轻骑隊的战士们,背上行囊,深入基层,奔赴战位。他们坚持“兵写兵,兵演兵,兵颂兵”的创作理念,把战士的故事搬上舞台,把战地的豪情融入歌声。他们不是明星,却是最耀眼的光。他们不是英雄,却演绎着最动人的英雄篇章。</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有人告诉他们,还有四位执勤的战士没能看上这场演出。他们没有犹豫,只说了一句:“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们驱车几十公里,只为在那片寂静的执勤点,再唱一首歌,再跳一支舞。那一刻,他们不是演员,而是战士的兄弟,是战地文化的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在战场上,文艺兵的歌声比炮火更响亮。他们用旋律唤醒战士的斗志,用舞蹈点燃心中的火焰。他们不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却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就像《英雄儿女》中的王芳,她在前线慰问演出,为救战友,不幸负伤。她的故事,不只是电影,更是那个时代文艺兵的真实写照。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为兵服务”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一群人穿着蓝色的传统服饰,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红旗在风中飘扬,观众围坐四周,脸上写满了笑意。画面下方写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那一刻,我仿佛也站在那片草原上,听着歌声,看着舞步,感受着人民的喜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艺,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应是扎根在人民心中的种子。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开出最美的花。只有贴近工农兵,才能写出最动人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那一代艺术家,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走进农村、工矿、学校、街道,把艺术带到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求名利,只求把最美的歌声、最真的故事,送给最普通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艺术的芳华,不在于舞台的华丽,而在于泥土的气息。那些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的演出,才是最真实、最动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童年时的露天电影院吗?那块白色的幕布,那台老式的放映机,那群围坐在一起的乡亲们。那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园地。即使岁月流转,它依然鲜活如初,温暖如昨。</p> <p class="ql-block">图片文字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 谢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