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热” 预防有妙计,贴心指南伴暑假

中山市古镇镇镇南小学

<p class="ql-block">  当前,广东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这两种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疾病严重威胁师生健康。为保障全体师生及家人的健康安全,镇南小学全面开展防控宣传教育活动,现发布防控指南如下:</p> 再识 “双热”:假期需警惕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 <p class="ql-block">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 “花斑蚊”)传播。</p><p class="ql-block">  感染登革热后,潜伏期一般为3-14 天,多数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7天。同时,还可能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p> 基孔肯雅热 <p class="ql-block">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同样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p><p class="ql-block">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6天,患者会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剧烈,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皮疹、恶心等症状,一般不会发展为重症,但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p> 一、清积水:积水清零,断蚊“温床” <p class="ql-block">  1.翻盆倒罐: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废旧花盆、水桶、轮胎、瓶罐等闲置容器,倒净积水、倒置存放,让蚊子“无巢可筑”。</p><p class="ql-block">  2.定期清洁:家用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桶)每3-5天彻底换水并刷洗内壁,清除蚊虫幼虫滋生温床。</p><p class="ql-block">  3.植物养护:水生植物同步每3-5天换水,清洗根部和瓶底,花盆底盘勿留积水;建议将水养植物改为泥沙种养,从源头减少蚊类栖息。</p> 二、灭成蚊:科学高效,安全第一   1.家庭优选:优先使用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安全方式,避免儿童接触。<br>  2.规范操作:使用蚊香时,请按说明书放置在通风处上风向,确保驱蚊效果与使用安全。 三、防叮咬:内外防护,精准避蚊   1.居家防护:安装防蚊纱窗、纱门,睡觉时挂好蚊帐,构筑“物理防蚊网”。<br>  2.户外避蚊:避开“花斑蚊”活跃高峰(上午7-10时、下午4-7时),尽量远离树荫、草丛、凉亭等阴暗区域;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 四、出境游:全程防护,健康监测 <p class="ql-block">  1.行前准备:提前查询目的地登革热流行情况,暂缓前往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2.途中防护:旅行全程做好防蚊(如穿长袖、用驱蚊用品),若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及时就近就医。</p><p class="ql-block">  3.回国后:入境14天内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及同行人员健康情况,避免延误治疗。</p> 五、早就诊:主动报告,配合防控 <p class="ql-block">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皮疹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并配合开展相关检测,主动告知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发现有蚊虫幼虫的阳性积水时配合清理。</p> <p class="ql-block">  家校携手,共筑健康!防蚊防控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参与,让我们从“清一盆积水、灭一只蚊子”的小事做起,用行动切断传播链,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p> 撰稿:李苑怡<br>一审:徐洁<br>二审:陈钰纯<br>三审:刘姝莺<br>供稿单位:中山市古镇镇镇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