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站先到河南大学(旧址)看看。</p><p class="ql-block">中伏时节,跟着洛阳童行户外队进山,第一站来到了潭头镇的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办学旧址。这里曾是国立河南大学在战火纷飞年代的“避风港”,如今静静伫立在山间,诉说着那段不屈的岁月。纪念馆外墙挂着“奋发进取”的标语,阳光洒在门前的树影间,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琅琅的读书声。</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潭头办学旧址</p><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1938年,日军侵华迫使河南大学从开封迁至潭头,在此办学五年。理学院、农学院等设在不同村落,师生们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教学科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这些旧址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潭头河南大学旧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潭头村、党村、张村、古城村、大王庙村一带,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抗战时期办学旧址及纪念馆构成。</p> <p class="ql-block">1937年因战事迁至豫西南镇平和鸡公山,1939年转迁至潭头镇办学至1944年,现存10余处年久失修的硬山式砖木结构民居院落及河大遇难水井等遗迹,文、理、农学院分别分布于古城村、党村、大王庙村等村落。</p> <p class="ql-block">该旧址2016年2月被列为河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潭头办学旧址纪念馆于2015年建成开放,设5个展厅展出历史图片及师生遗物,2016年10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进村寻找学校遗址。我们沿着石板路进村,寻找当年的学校遗址。斑驳的土墙、古朴的石阶,还有那口见证历史的水井,仿佛都在低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了一处古老的建筑结构,有砖砌的柱子和木制的栏杆,背景是蓝天和绿色的山丘,环境显得宁静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我们找到了一栋带有瓦屋顶的建筑,墙上贴有“河大女生宿舍”的标志牌,旁边有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几个人的合影,照片下方标注了“1943年萍头七七服务社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群女生赶紧站一起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男同胞也要来一张,回忆一下他们当年追女生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图片展示了一个传统的水井结构,井口上方悬挂着红色的横幅,井壁由砖石砌成,井内有辘轳和石槽,周围有木制的栏杆,背景是树木和蓝天,阳光明媚,井边的柱子上也挂着红色的布条,井口上方的横幅上写着“长青井”三个大字,井的结构显得古朴而坚固。</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的镜头就是厉害,把70岁的奶奶拍出37岁的少妇。</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李家大院。一面装饰有竹编图案的砖墙,墙面上方有“李家大院”的指示牌,背景是蓝天和部分绿色植物,墙脚是石头堆砌。图片中,一株开满粉色花朵的植物攀爬在屋顶边缘,阳光洒在黄色的泥墙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墙角挂着一个干枯的植物装饰。图片描绘了一个传统的水井结构,木制屋顶上悬挂着红色的横幅,井口周围有石块和木制栏杆,背景中可以看到树木和部分建筑。</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墙面上有三个圆形装饰,分别刻有“李”、“大”、“家”三个字,背景是整齐排列的砖块,上方有瓦片屋顶,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图片中,一堵黄色的土墙前,屋顶上长满了绿色的植物和紫色的花朵,阳光洒在墙上,投下斑驳的树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栋传统的土坯房,墙壁呈浅棕色,窗户上有木制的格栅,门上挂着一串葫芦装饰,树影斑驳地投射在墙上和地面上,周围有紫色的花朵点缀,显得宁静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三个女人一台戏</p> <p class="ql-block">这媒婆今天最开心</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小路蜿蜒穿过村庄,两旁是黄色的土墙和绿树,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小路旁边有木制的栏杆,环境显得宁静而幽美,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热热热赶紧跳到水里凉爽一下</p> <p class="ql-block">这帮小姐姐开始撒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