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世界里的生命觉醒

塔木德

<p class="ql-block">  世界喧嚣,人声鼎沸,做自己就好。细细想来,这“自己”在何处?如何寻得?世间万物皆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重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字字句句如刻刀,早已将人间的荒诞、孤独与宿命刻入骨髓。人生短短一百年,短到来不及遇见,来不及深爱,来不及坚持,来不及勇敢,来不及和宿命对抗,就匆匆结束。百年光阴,于人何其漫长,于宇宙又何其短暂,终不过昙花一现。</p> <p class="ql-block">  阅读李梦霁《允许一切发生》,被一段话深深击中:“一位导演在拍摄记录小人物命运的纪录片《一百年》时说:一百年,几乎是人生命的极限。或长或短的人生,应当如何度过?或许我们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勇敢一点儿。支撑我们一路走来的,终究不过是一个爱的人或是一件爱的事。”生活确如一场漫长跋涉,起落跌宕是常态,命运也常在转角处设下迷障。顺遂时,总以为光阴无限;困顿时,又觉前路漫漫。我们沉溺于“来日方长”的幻梦,却忘了世间最冷酷的真相——无常如影随形,你永远无法预知,是晨曦先至,还是风暴突临。</p> <p class="ql-block">  林清玄的智慧曾如清风抚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则事事如意。”回望半生,命运确曾慷慨,予我诸多所求模样。我亦努力持守“常思一二”的心境,试图忽略那如影随形的“八九”。然而,就在去年农历七月初,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飞车惊魂,将我狠狠抛向生死边缘。这或许便是命运予我的当头棒喝,一场生命至上的锤炼,一场无从回避的苦修。骤然的颠簸,瞬间击碎了表面的平静,心口如负千钧巨石,沉郁难舒。</p> <p class="ql-block">  世间岂有十足完满?雨果早已洞见: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持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那些不期而至的麻烦与困厄,未必尽是灾祸。从生死边缘挣脱,恍若重生。此刻回望,方知一切跌宕皆有伏笔。劫后余生,最刺眼的是寻常日子里被忽略的光:亲情的暖流,友情的支撑,每一寸呼吸都饱含着值得倾尽所有去感受与珍惜的深意。这趟险途,是残酷的课堂:它逼我学会宽容,体察他人负重;它淬炼意志,锻造出前所未有的坚韧;它更涤荡心灵,教我懂得感恩——真正的归宿,远非物质浮名,而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珍爱。放下过往沉疴,直面未来未知,此刻当下,便是领悟生命真谛的唯一道场。</p> <p class="ql-block">  世界喧嚣依旧,但这重生之旅,终是在心底点亮了一盏觉醒的灯。“做自己”——这看似简单的箴言,剥开“不随大流”的表象,其内核便是循着内心那点真正的热爱与光亮而行。它让我得以重新审视来路,在喧嚣中辨认属于自己的寂静坐标,于无常里触摸生活的韧性与丰饶。静水流深,慧光自生。以善意为舟,以宽厚作桨,纵前路莫测,心灯所照之处,便是坦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