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的人(评书)

彰武吉日嘎

<p class="ql-block">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记战斗英雄赵德成(评书)</p><p class="ql-block">作者:赵冠华</p><p class="ql-block"> 1934年腊月29这天,锦州省新民府彰武县旧屯村的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准备着过年,大街小巷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住在村西头的老赵家更是双喜临门,热闹非凡。原因是喜得贵子!赵家增添了诸多喜庆,全家老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儿。 户主老赵头儿赵庆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赵德成,希望他将来能够德才兼备,事业有成啊。</p><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一路艰辛自不必细表。</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1947年,15岁的赵德成背起了书包,来到了学堂读书,他聪明过人,对《百家姓》、《千字文》过目不忘,一年级没念几天就上了二年级,二年级没念几天又直接上了四年级,四年级仅念了几个月就考上了五年级,半年后就上了六年级。就这样,在两年之内学完了初小到高小的全部课程。</p><p class="ql-block"> 1950年,屯子里来了征兵的,家有男丁的,两个以上出一个,独子不收。比和年长一岁的哥哥又争又抢,刚满17岁的赵德成就自告奋勇,毅然决然的扛起了枪,当了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五师三团二营六连当了一名战士,天天骑马打枪,训练战术,好不威风啊!第二年,接到上级的命令,部队被改编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独立八团,参加抗美援朝。随后赵德成又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六零七团五连。在五连二班当上了一名高炮手!入朝参战。</p><p class="ql-block">炮声隆隆战旗飘,</p><p class="ql-block">保家卫国志气高,</p><p class="ql-block">中朝儿女多英雄,</p><p class="ql-block">打得那美国佬儿鬼哭狼嚎!</p> <p class="ql-block">  朝鲜战场,战火纷飞,所到之处一片焦土,敌人的飞机无恶不作,炸毁桥梁、铁路、民房,不时的寻找我军驻地,实行毁灭性的轰炸!当时的高炮部队专门打击敌人的飞机,也是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战场上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成了敌人机枪扫射和投掷炸弹的目标,伤亡特别严重。战士迅速减员。军委命令高炮部队必须迅速扩增兵员! </p><p class="ql-block"> 1952年五月,赵德成接到连里命令,让他和王传贵、小四川王仁、刘二来一起去接新兵。朝鲜人民军派朴中仁同志做向导。赵德成被任命为新兵训练队指导员,和战友们一道带领着96名新战士,抗着辎重。沿西海岸南下,泅渡青川江,隐蔽前行边走边训练,向部队驻地十字架山北侧靠拢。这天来到了沙里院附近的山窝子,时间正是上午九点左右,新兵在山坡上列队准备宿营训练。“战友们!”赵德成清了清嗓,“一路走来,我们跋山涉水,躲避敌人,吃苦训练,学习对空作战和山地作战的技能,主要是为了我们能打赢十字架山一仗做好充分的准备!同志们,我们虽然都很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但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首先咱们要修好掩体,尽量不要过早的暴露自己。要胆大心细,稳准狠的消灭敌人!敌机来了,我们千万别乱跑,要就地卧倒隐蔽,敌机投弹炸出的弹坑,是我们最好的掩体,一般来讲敌机是不会把炸弹投到同一个地点的。每一个射击小组就是一个战斗队,要形影不离,学会用手语交流。尽量少说话,保存体能和体力”话音未落,“翁~~”敌机的马达声就声嘶力竭的传到了大家的耳朵。“各战斗小组,不要慌!听从各训练队队长的指挥!马上分散卧倒隐蔽!”“王传贵!”“到!"“刘二来!”“到!”“王仁!”“到!"立刻组织大家隐蔽,负责大家的安全!抓住时机狠狠地打击敌人!”“是!”三十余架敌机呼啸而来。“同志们准备战斗!”“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敌机扫射的机枪喷着火舌,向大家的头上飞来!“哎呀不好!我们刚到这里,也没发现有敌侦查机前来,看来我们附近有自己的部队啊,他们有危险!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大家准备对空射击!”“同志们!让敌机再飞近点儿,给我狠狠地打!”“是!”敌机刚刚进入我们的视线。“同志们!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我们的高炮发出了怒吼,敌人当时大吃一惊……“怎么?怎么这里会有高炮部队?妈的!侦查时你们他妈瞎了眼吗?”敌机飞行队长正在骂娘,只听“当”的一声,飞机左翼被我高炮击中,飞机当时就失去了平衡,受伤的老鸹开始了斜飞!飞行队长顿时呜里哇拉的一顿大叫。“返航!返航!马上返航!”敌机立刻乱了阵脚。没头苍蝇似的向我高炮阵地袭来,想在调头逃跑前占点儿便宜。没想到敌机的腹冲,给我高炮阵地带来了机会,“咚!咚咚!咚咚咚!”当时就有两驾敌机屁股上冒着黑烟向山顶的岩石撞去!“嘣!嘣!”两声巨响震耳欲聋!还有一架在空中就“咣!”的一声炸掉了!那火光那响声,真的比八级地震还大!敌人一看不好,哪敢恋战,胡乱投下一些炸弹,赶紧爬高逃窜了!打扫战场时,发现有十一名新战士受了轻伤,没有大碍,王传贵同志为了掩护战友光荣的牺牲了。战士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掩埋了战友,懂得战友情的真正含义。也在战斗中提高了战斗力!当时敌机前来攻击的目标暂时住扎在山西坡的挺进三八线的我志愿军406团全体指战员安然无恙。团长赵树岩同志还派来了慰问团,给高炮新兵训练队带来了许多补给和慰问品,以表示对这支高炮部队的感谢之情!这支高炮部队在训练途中,击毁敌机三架,击伤敌机六架,保护了兄弟部队,迅速的成长了自己,增强了战斗力!一个月后顺利归队,回到高炮六零七团。</p> <p class="ql-block">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六零七团五连开到了前沿阵地----十字架山,“十字架山”就是座首洞南山,位于朝鲜金城地区北汉江西岸,虽然海拔仅663米,在朝鲜诸山中不算太高,但它的命名非常形象,真是山如其名——主峰坐镇中央,四个角各延伸出一条大山梁,整个山的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攻占十字架山夏季反击战,是和李承皖的嫡系部队交战。难度相当的大啊。 6月3日这天晚上,部队接到了命令,要在马四德里一带和美国交战。 那天正是一个雨天,部队就埋伏在一座小山顶上,天上下着雨,战士们每人顶一块雨布,就躺在雨布的下面,身下面是泥水,身上面是雨水,就这样,架着高射炮等待歼敌命令。 敌人的飞机遮天盖日的飞过来了,足有百十来架,可恨的美国鬼子在志愿军阵地上方来回盘旋,扔了炸弹后紧接着的就是机关枪的扫射,高炮战士们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在雨中打退了敌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一度出现焦灼状态。</p><p class="ql-block"> 这时指挥部命令赵德生带两名战士去山下的村里解救朝鲜百姓,嗡嗡作响的敌机疯狂的轰炸,向手无寸铁的百姓扔下了罪恶的炸弹。他们三人趁着天黑摸进了村,敌机不时的在村子上空盘旋。他们三人听到了房子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哭声,便一起敲开了老乡的门,他们刚刚进屋,只听“轰”的一声,小土房就被炸弹炸起的尘土埋上了。他们费了好大劲才从窗口爬了出来,救出了朝鲜的阿妈妮和她六岁的小孙女儿。</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搜救任务后,他们又回到了阵地上,在枪林弹雨中和战士们一起与敌人进行生死的较量。 战斗在雨中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最后,敌人扔下了十几架飞机的残骸,在志愿军的炮火中仓皇离去。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战斗更加激烈了。赵德成所在的连队负责攻打十字架山。早上六点,万炮齐发,我军向十字架山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冲锋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勇敢地冲上敌人的阵地,阵地上真是枪弹横飞,火光冲天!敌人的飞机刹时起飞就像蝗虫一样向阵地上扑来,高炮部队英勇作战,敌机不断的冒着黑烟被我军击落,战斗持续了五个小时,十字架山战役我们终于赢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 7月25日,赵德成参加了在朝鲜的最后一次战斗~金城战役。攻打李承皖的嫡系乔燕山部队。激烈的战斗结束了,美国宣布就此停战。从此,朝鲜解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部队也撤到了后方。身经百战的赵德成同志亲自击落敌机两架,荣立了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1955年2月,赵德成回到了可爱的祖国。回国后就参加了解放浙江一江山岛的战斗。同年3月,又随部队来到浙江、福建等地,执行守卫飞机场的任务。这一年的8月,赵德成在团部任一级文书。</p><p class="ql-block"> 1956年秋天,一股国民党残余部队和西藏的一些地方反动武装在四川和西藏所在的横断山脉一带造反闹事儿,父亲所在团被派到山里剿匪,经过多次战斗,彻底消灭了这股国民党残余力量,使山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1957年,赵德成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复员回乡。在彰武县印刷厂做了一名检字工人。自此,他的部队生涯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为民”是他的工作准则。 做一名捡字工人,赵德成的工作是一流的。他捡字的速度是全厂最快的,捡字的质量是全厂最好的,工作效率也是全厂最高的。一次,厂里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捡字大赛,技术过硬的赵德成在比赛中大显身手,一小时之内捡了3100多字,获得了第一名。 荣获了彰武印刷厂捡字能手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时值1961年,当时虽说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有余,可抗美援朝、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整个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倡导城市职工精简,赵德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自动到农村去。赵德成帅先响应党的号召,带着一家三口回到农村---苇子沟土城子落户。 来到土城子后,赵德成担任了生产队的畜牧队长、大队民兵连长,生活稳定了下来。 </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时,他正担任土城子大队的民兵连长。组织民兵训练、培训民兵战略战术是他的主要日常工作,在工作中他还保护了一大批文革被运动了的老同志。他经常组织民兵实战演习,忙碌的不得了。 夜间训练那是常事儿。</p><p class="ql-block"> 这天,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突然,三声清脆的枪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大家纷纷跑出家门,看个究竟。原来是民兵连长赵德成带领着民兵在搞夜间实战演习。民兵们在他的带领下一路急行军来到土城子小南窝堡家南的大黑山。进行攻打大黑山的实战演习,与事先安排在大黑山的“守敌”展开激战。激烈的枪声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民兵们攻占了大黑山。从那以后,人们才深深记住了在彰武县苇子沟公社土城子大队有这样一个能带兵训练的民兵连长。 白天是民兵训练时间,到了晚上,他还要把民兵集合起来,进行战略知识培训。讲解如何修筑工事,讲夜行军的常识,怎么在密林里辨别方向,怎么在山地、坟地作战等等。通过训练和培训,提高民兵的战斗能力。</p><p class="ql-block"> 一天凌晨一点左右,土城子民兵连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有10名特务流窜到苇子沟土城子的官山一带,要马上组织民兵去抓捕。 接到命令后,赵德成马上集合民兵,下达作战命令,凭着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不到一个小时,就把藏在官山上的10名特务全部抓获。 10名特务被五花大绑带到大队部进行审讯。这时,县武装部的领导和公社的领导都来了,他们哈哈大笑。原来,那10名“特务”是县武装部派来配合演习的武装部干部。全公社共出动了十二个民兵连,10名“特务”全部被土城子的民兵连抓获。为此,土城子的民兵连荣获了集体一等功!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民兵连。</p><p class="ql-block"> 赵德成的民兵训练是一流的,在组织宣传上也是一流的。 他经常应邀到阜新市军分区及阜新各县区给部队和地方民兵做报告,到县武装部作报告,每年不下二、三次。</p><p class="ql-block"> 1964年,赵德成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被选拔为土城子村党支部副书记。一九七四年,苇子沟成立了农机厂,他又被公社党委、政府做为第一人选,调到农机厂,任农机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 从此,他以厂为家,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农机厂。 到外地去引进项目,搞轧花机,做汽包回水盒,五十多人的农机厂让他搞得红红火火。成了纳税大户。一九七八年,他来到了公社企业办公室,担任苇子沟工业办公室主任。 一九八零年,农机厂面临倒闭的危险,外债累累,工人开不出工资,赵德成看着自己精心创建的厂子,心疼得不得了,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农机厂,决定让厂子再活过来。 他又开始出去跑项目,从外地引进了法兰项目,仅在一年内,不但还清了五万六千元的欠款,还盈利八万元,工人的工资全部兑现。 企业状况有了好转,乡党委又决定让他兼任了乡企业办公室主任工作。直至1989年,赵德成才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家中,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赵德成,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从工居功自傲,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用他的不怕牺牲的、忘我的、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军人的民族之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疆场忘我不为名,</p><p class="ql-block">头颅性命全看轻。</p><p class="ql-block">只为军人守天职,</p><p class="ql-block">可亲可爱写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