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军旗猎猎,岁月流金。在这个属于全体军人的光荣节日里,凤阳县温馨家园酒店的一隅,暖意融融。6 位年过七旬的老兵 —— 他们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炮兵团的战士,如今是鬓角染霜的退役老兵,带着各自的爱人如约相聚。这不仅是一场庆祝八一建军节的宴席,更是一次跨越半世纪的 “军旅重逢”,为他们共同的 “当兵五十一周年” 刻下难忘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宴席未开,回忆先至。老兵们围坐一起,目光里闪烁着对过往的珍视。蒋国法说:“当兵前,家里穷,常常朝不保夕,能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望。” 话音未落,陆开德说:“是部队给了我们新生!” 话语间,那段淬炼成钢的军旅生涯仿佛就在昨日 —— 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炮兵团里的协同作战,边关哨所的风雪值守,还有战友间 “一个馒头分着吃” 的情谊…… 他们叙述着自己如何从懵懂的农村青年,在部队的大熔炉里褪去青涩,练就一身本领,成为守卫家国的坚强卫士。“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责任。那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护好老百姓的每一分安宁。” 李家成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脱下军装,他们的 “战场” 换了模样,却从未停下奉献的脚步。回到地方后,老兵们带着部队赋予的坚韧与担当,投身于家乡建设的洪流:有的在乡镇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乡村发展奔波;有的扎根农田,用勤劳的双手助力农业生产;有的在企业一线,以军人的严谨作风带动身边人,有的在机关工作,热诚的服务民众…… 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 “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徐力说:我们兢兢业业工作一辈子,问心无愧。闫玉良说:“我们把青春献给了部队建设,把终身献给了地方发展。这一辈子,值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从未磨去那份军人的自豪。谈及当下的生活,老兵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蒋学志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给了我们厚实的生活保障,看病、出行都有优惠政策,逢年过节还有人惦记着我们……” 话语间,是对国家关怀的深深感激,更是对 “老兵” 身份的骄傲。陆开德激动动说:这份认可,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温暖的回响 —— 国家记得我们的青春,部队记得我们的坚守,人民记得我们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的最后,6 位老兵起身举杯,浑浊的眼睛里映着彼此的身影,也映着窗外飘扬的红旗。“来,为了八一建军节,干杯!”“为了我们的五十一年战友情,干杯!”“为了国家越来越好,干杯!” 酒杯相碰的清脆声响,像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风雨兼程,军魂在岁月中沉淀;七十载初心不改,赤诚在时光里闪耀。老兵用青春诠释了 “军人” 二字的重量,用一生践行了 “奉献” 二字的内涵。这个八一,他们的相聚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 “军人” 荣光的最好传承 ——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与担当,永远是他们最珍贵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咱当过兵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