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薪火 、丹心系故园-—《青芝山》一书由中国姓氏文化出版社出版

杨文健

<p class="ql-block">一部名为《青芝山》的鸿篇巨制,因侨领杨金树、欧阳大春等人的慷慨襄助,经林瑞霖、杨文健等编者数年心血耕耘,终成十六专题篇章、六卷鸿篇的文化瑰宝。此书不止于历史钩沉,更是一部凝聚赤子情怀的文明备忘录,其出版的意义与价值已跨越地理的边界,成为联结海外游子与故土乡情的精神纽带。其一,以文献存续记忆,守护文化根系。青芝山的山水草木,见证着代代先民的开拓与守望。《青芝山》以编年体例梳理地方史志,考据碑刻族谱,收录口述故事,将散落民间的文化碎片聚沙成塔。十六专题涵盖自然地理、青芝山概述、碑匾石刻、古今诗联、民间传说、青芝山探秘、大事记等。汇聚六卷篇章从生态资源到人文遗产,为后世留存了一部动态的地方文化基因库。侨领杨金树、欧阳大春深知,唯有夯实故土的文脉根基,才能让漂泊者找到灵魂的原乡</p> <p class="ql-block">其二,以智识凝聚侨心,重铸精神家园。这部巨著的诞生,本身便是一曲家国情怀的协奏曲。海外赤子以真金白银的奉献反哺故土,杨文健、林瑞霖等学者焚育继昱编裳典籍,两种姿态共同诠释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书中专设“风景通览”章节,记述青芝山108景景物通览;在“董应举与青芝山”专题中探究董应举人生事迹,得以系统呈现。《青芝山探秘》中体现奇观、史略、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其三,以学术激活资源,启迪当代实践。《青芝山》跳脱地方志书的窠臼,创新采用“生态-经济-文化”三维视角。其中“古树名考”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摩岩石刻”成为非遗活化蓝图,“侨乡经济变迁”则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历史纵深感。编者以全球视野重新诠释本土经验,使地方性知识升华为可复制的文明样本。</p> <p class="ql-block">其四,以薪火照亮未来,赓续文明薪传。当这部重达四斤的典籍从福州印刷厂运抵侨乡琯头时,归国探亲的游子们摩挲着书页热泪盈眶。书中记录的不仅是祖地“下南洋”时随身携带的一包故土,更暗含着文明存续的密码。从青芝山走出的新一代侨胞,将从这些文字中读懂先人开枝散叶的勇气,触摸到中华文化韧如蒲草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尾声</p><p class="ql-block">《青芝山》的编纂史,本身即是一部微缩的华侨精神史。出资者以金石之诚守护文明火种,执笔者以史家之笔定格沧海桑田。这部典籍的价值,不仅在当下为学术研究提供坐标,更将在未来化作贯通古今的渡船,载着不同时空的中华儿女,共赴一场永不止息的文化长旅。</p> <p class="ql-block">图文:杨作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