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旗上的星与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时,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与军旗同步升起。那面缀着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字样的红旗,在风中舒展如浪,总能让人想起1927年夏夜的南昌城头——枪声划破黑暗,为苦难的中国托举起第一簇星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九十六载光阴流转,星火已成燎原之势。从雪山草地的野菜充饥,到上甘岭坑道里的冻土豆;从南海礁盘上用钢钎凿出的高脚屋,到高原哨所终年不化的积雪;从1998年抗洪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墙,到2008年汶川地震中空降兵从五千米高空纵身一跃的背影……一代代军人把忠诚刻进年轮,让"八一"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去年夏天,我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见过谭震林同志穿过的草鞋,仿佛在讲述写当时战士们行军的艰难困境。还有血染的公文包渲染的公文包。嗯。准是第35军104师312团2营副营长张兴荣。他在。三浦战役中。腹部被炸伤。临终前将。浸染纤细的公文包赠给战友。龚继先后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可当外军越线挑衅时,这位父亲却张开双臂挡在最前面,身后是祖国的领土,身前是数倍于己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故事,在军营里从不罕见。驻守帕米尔高原的"高原戍边模范连",官兵们在海拔五千米的哨所写下"缺氧不缺精神"的誓言;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战机突发故障时,为保护数据放弃最佳跳伞时机,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航天员大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训练舱里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载荷,只为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刻,电视里正播放着边防战士巡逻的画面。他们蹚过齐腰深的冰河,雪粒粘在睫毛上结成冰碴,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寒风里。镜头扫过他们年轻的脸庞,风霜刻出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可当他们对着镜头敬礼时,眼里分明闪着和南昌城头那簇星火一样的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小区门口的LED屏滚动播放着"致敬最可爱的人"。忽然想起爷爷的军功章,那枚铜质勋章边缘已磨得发亮,背面刻着1953年的字样。他总说自己只是个普通兵,可我知道,正是千万个这样的"普通兵",把"八一"的火种播撒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每个清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军旗猎猎,映照过烽火硝烟,也守护着万家灯火。那抹耀眼的红告诉我们: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把黑暗挡在了看不见的地方。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别忘了那些站在星光下的人——他们的青春,早已化作军旗上永不褪色的星与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