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如梦聚星堂

那座山

“早知赤水湾,何必下江南。”这句旅游推介语,让无数北方人心动行动。而偏好文化演绎的我,从中嗅到的是《烟雨如梦》——一曲大戏穿越晚清江南豪门生活。<div><br>乘车驶入涉县的大山里,的确不敢相信,眼前的清漳河畔,横卧着一座南方风格的古镇“赤水湾”。而最具代表性的古建聚星堂,犹如一颗明珠漂浮在玉带般环绕的碧水之上。</div> 视角,远远地掠过堂前那对威武的石狮子。一排高大的廊柱威严直立,六挂悬顶的灯笼尽显雍容。木门吱呀,油然洞开。婉转典雅的江南曲调,如丝带,似水流,隐隐现现,起起伏伏,自静谧幽深的堂内传来,张扬着豪门大院不可窥测的神秘。<div><br>循音,缓步,屏息,向前,连续穿过空大的堂室,顾不及留神漆滑的地面、奇构的假山、鎏金的梁头、雕花的木窗,径直来到了深宅内院。大堂空旷,廊柱林立,舞台北坐,沉香沁脾。只因敬畏在心,未敢加以详看。唯见,两方天井似眼睛一样,透过晃若瞳仁的云朵,欲将天上的秘密一古脑儿地泄露而出。</div><div><br>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先进的科学与文化也引入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藩篱开始被拆散,贵族豪门固守的礼教,悄然且必然地承受着外界的冲击。</div><div><br>江南李府,几代望族,传至清末,颓势渐露。为了延续家族往日的辉煌,寡居多年但富有远见的老太太,早早地将家事交由大小姐如烟全权掌管,并送二小姐如梦出国深造。</div> 翻阅浩繁的李氏家史,只可窥见兴衰的一角。沉思之际,安静的大堂突然被喧嚣的音乐所塞满,硕大的寿字张挂正中。圆帽长袍的老管家立于堂下,拈须发令:“今日老太太六十大寿,大家都麻溜儿地动起来”。长长的尾音,久久地回荡。下人们早已从两厢推门闪出,紧张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div><br>八名丫鬟素衣黑辫,宽裙窄袖,粉面峨眉,碎步快走。在管家一声声带有节奏的催动中,运用舞蹈的形式,演绎着拂尘、针织、浆衣、奉茶等晨起的工序,将繁琐但精致的生活逐一展现。</div><div><br>不觉间,我已被这序幕所裹挟。环顾四周,阁楼回廊,翘角斗拱,雕梁画栋,木扇花窗,无一不是繁华似锦,无一不彰显着主人的富有与地位。在难以想象的奢华之前,不由得抚掌赞叹。</div> 快意观瞻豪门生活,信步来到舞台之上。戏帘轻挑,锣音四溅,鹤发童颜的老太太在大小姐如烟的搀扶下踱步前出,左瞅右看,唠唠叨叨着祖宗的规矩。孝顺的如烟一一点头,回身却又面色微敛,眼波微沉,文静的外表遮挡不住内心隐含的忧思。<div><br>风雨飘摇中的家业本就经营不易,年轻羸弱的女肩更是独木难支。更何况,正值二八芳华的年纪,整日里却困于大院高墙之内,这让如烟如何心甘?她天天盼着妹妹早日归来。</div><div><br>管家和丫鬟跟随老太太缓缓退去,偌大的正堂,空留下如烟孤寂的身影;灯光投射下,愈发显得娇巧而渺小。作为顶梁柱的她,只有默默地承担着家族的重任,只有在孤身一人的时候,垂袖,斜体,一圈一圈不停地旋转,在如泣如诉的音乐中,把自己舞成一团解不开的麻。而内心里对外部世界涌动的向往,在高大如监的院墙围挡之下,化为一团团虚幻的泡影……</div><div><br>怅惘登楼,但见长长的回廊空空荡荡。丫鬟们和着凄美的乐声举手投足,凭栏起坐,和应着楼下大小姐的舞姿,眼神无助地投向天井之外,仿佛那里才有解脱。接下来的舞台上,幕布轻合,灯影渐暗,大院如同上了一把生锈的锁。而锁上的,何止是如烟一颗年轻的心、众丫鬟的心,也有心随戏动的我的心。</div> 大堂沉寂之时,幕后的老管家亮亮地一嗓子——“二小姐回府了”,引得丫鬟们四处张望,叽叽喳喳,欢呼雀跃。<div><br>灯光大亮,舞曲急响。一身洋味儿的二小姐如梦,像从天井中掉下来的小仙女,突然闪现在大堂中央。随即,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回穿梭,格格地笑,嗒嗒地跳,笑声和跳声,像极了珍珠散落了一地,散落在聚星堂楼上楼下的边边角角。笑够了,跳累了,俏皮的如梦又把西洋带回的墨镜蒙在了老管家的眼睛上。</div><div><br>如烟从堂后飞快迎来,姐妹相逢,对视拥抱。姐姐急切地询问妹妹远洋之外的生活和世界。妹妹夸张而又真诚地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这两年,我在海外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一次啊,本小姐不走了,我要把咱们的聚星堂办成一座女子学堂,让家乡的姐妹们学文化、学技术,一起走进新生活。”</div><div><br>“真的吗?”“真的!”两姐妹的问答,又惹得丫鬟们一阵惊呼。已飞跃下楼,站在姐妹俩身后的我,听得真真的。</div> “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和规矩不容你们胡来!”<div><br>随着老太太的话语像惊雷一样从后堂传出,宽大的天井上空变得黝黑阴沉,数声惊雷接连炸响,聚星堂随之晃了几晃。</div><div><br>原本寄望于如梦学成归来,帮助如烟料理家业,不曾想,这个死妮子要把聚星堂改成女子学堂。这家业保不住了啊!老太太的胸口像被什么重重地撞伤了,随之软软地瘫倒在地。</div><div><br>如烟、如梦急切地上前,声声呼唤,跪地嚎啕。</div><div><br>稍稍缓过气来的老太太念叨:“家业,家业……”两姐妹连声说:“在呢,在呢,家业不败!办女子学堂,就是要把一家业做成百家业,到那时候,咱李家的产业就成了民族的大产业!”</div><div><br>老太太听着,唇口微乐,眼角一行清泪蠕动而出。</div> 随着喜庆的唢呐声冲天响起,阳光自天井抛洒而下,整个聚星堂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之中。木雕、石雕、砖雕上的花鸟人物鲜活如新,跃跃欲动,要一同加入到老太太的六十大寿庆祝中。<div><br>恍惚中,我也跟随着管家四处奔忙,不亦乐乎。片刻,成排的红灯笼高高挂起,点亮了堂内每一个角落;巨幅的红绸布挽成花束,扮靓了回廊每一寸地方。老管家扎起红腰带,丫鬟们缠起红头绳,大小姐的红唇重新点画,二小姐的红衣更换一新。老太太红簪别发,红光满面,笑盈盈端坐于正堂之上。下人们齐齐整整地行跪拜大礼,恭祝老太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div><div><br>李府上下红红火火,人们心头火火红红。</div> 晚清的大背景,多彩的实景剧,摄心的音乐线,潜伏的情感泪,共同构置出的这台雅致、精美的豪门大戏,惊艳着我,惊倒了我。台上台下,如梦人生。戏散人归,回味无穷。谁曾想,一次涉县赤水湾之旅,竟在现实与历史中作了一回穿越。<div><br>走出聚星堂,阳光普照,天地开阔,满眼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杨柳丝丝,波光粼粼。刚才不断变幻的时空,让我仿佛间步入了晚清变革的岁月;此刻繁华簇拥的景色,又让我一脚踏回了如花的世界。转身,回眸,蓝天下的聚星堂檐角高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