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7.27 第六天 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日照游的最后一天。参观日照博物馆。也是日照6日里唯一的一个人文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离我们住的酒店只有三四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时博物馆刚开门,已来了不少参观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照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86年成立,1999年新馆投入使用。占地建筑面积9260平方米,外观呈等腰三角形,主体建筑四层,局部五层,主要展厅在二三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个展区,分展几个主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二层的《考古圣地闻名中外——日照考古历程陈列》,我们看到了日照包括山东考古界的成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几年前参观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博物馆,它使我对中国的考古工作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国现代考古诞生于1921年。那一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并确立了仰韶文化,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1928年,中央研究院考古工作者重点发掘豫北的安阳小屯遗址,发现晚商都城“殷墟”。同时,调查和发掘了多处分散于各地的古遗址。中国考古学逐渐走上科学的轨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照地区的考古工作起步也较早。1936年春,刘耀和祁延需对两城镇遗址的发掘,拉开了日照考古工作的序幕。经过近一个世纪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日照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两城镇遗址,作为日照地区龙山文化的代表,被中外考古学家誉为“考古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展厅里悬挂着考古工作者们的照片,陈列着众多的文物,那些破碎文物被修复的累累痕迹,包含了考古工作者的心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层的另一个展厅为《汉风遗韵瑰丽华章》,主要展出在日照海曲汉墓群出土的文物。海曲汉墓群被称为“王坟”和“娘娘坟”,其墓主人的身份尚未确定,但考古发现找到了一些线索。首先,拥有高大的封土堆;其次,出土多枚铜印章,包括私印和一枚刻有吉祥用语的龟形印章。私印显示墓主可能属于“公孙”、“淳于”、“从”三个姓氏。再次,出土的精美漆器和其他随葬品,如龟座凤形灯,显示出墓主人的财富和地位,墓主人身份非同寻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曲汉墓不以墓主身价增荣,也不以出土重器宝物著称,而是以墓葬群落众多和保存完好得到专家的特别青睐。它出土的大量带有民间工艺色彩的日用品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汉代器物,不仅有文物价值,更有文化价值,对于研究汉代一般民众的生活和习俗、了解汉代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有重要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东方文明五千年——日照史前文化陈列》和《东夷古国鼎立齐鲁——日照夏商周文化陈列》两个展馆,了解到日照作为东夷之国的悠久历史,尤其是对我们未去的古城莒县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展馆投影一个大屏幕“勿忘在莒”。让我想起20几年前游台湾,在大担二担森严的防空堡垒墙上蒋介石的题词。当时尚不能理解。也不知“莒”指什么。现在明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后期的一个典故。当时,燕国联合秦、楚、赵、魏、韩共同攻打齐国,6国之兵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齐桓公小白被迫退至莒避难。后来齐国以莒为反攻基地,经过5年的生聚和努力,终于打败燕国,收复了全部失地。齐桓公一心成就一番霸业,勤学苦练,广揽贤能。成为国君之后,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管仲为首的扶臣常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峥嵘岁月,对齐桓公成就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1月,蒋介石题写“毋忘在莒”4个字,让人刻在金门太武山的悬崖上。蒋介石题词的意思,就是要以台、澎、金、马为基地反攻大陆。历史证明:蒋介石反攻大陆就是痴心妄想,失败是必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三楼还有两个展厅印象深刻,一个是《山海雄观渔盐利饶》,一个是《钟灵毓秀代多名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者的内容似曾相识,是因为此前专门参观过盐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对“煮海为盐”略知一二。临海的日照亦有产海盐的传统,说明日照地区不仅土地的肥沃,又得渔盐之利,是当时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者让我们了解了日照的历史人物。比如西周开国元勋姜尚(姜太公),曾在渭水之滨的宝鸡磻溪,用直钩不设饵钓鱼,终被周文王发现,成为千古美谈。比如刘勰,南朝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其著作《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巨著,也是我在大学里接触到的古代文论之一。比如张行简,日照第一位状元。居金代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要职。比如王献唐,近现代杰出的国学家、学术宗师。比如王尽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等等,展馆里有他们的塑像。日照可谓人杰地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永久性的日照农民画展厅。内容及风格与陕西户县农民画异曲同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层大厅,刚刚结束了一场李京波中国画画展的开幕仪式,巨型的背景墙与小椅子组成的观众席尚未撤下。上网查询,李京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日照市美术家协会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展厅观看李京波的画,大约有近百件作品,既有山水,又有花鸟,画风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灵秀。画展前言称之为“道器共尊”的当代实践,达到了“艺道合一”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层,还有一个现代科技的体验馆。总之,这个博物馆的综合性强,弥补了我对日照人文历史了解的不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女儿与小丫的集章活动是万万不可少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乘2点半的高铁,5小时后回到热气蒸腾的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很怀念海边的凉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写于2025.7.3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