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文化点滴(四)新中国的第一颗水电明珠,聊聊新安江电站建设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章照

<p class="ql-block"> 新安江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b> 新安江,源出安徽省休宁、祁门两县,名徽港。向东南流入浙江省,经淳安县、建德市,在梅城镇(严州府) 与兰江合并流入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全长 393 千米,流域面积 11850 平方千米米,约占钱塘江流域总面积 25%,江年均径流量 94.5 亿立方米,其中在淳安境内68千米,流域面积2005平方千米,从安徽屯溪至建德市的铜关峡谷仅 170 千米长的新安江河段就形成 100 米的天然落差。清代诗人黄仲则游新安江时留下了“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的绝句。</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滩险流急,新安江成为建造水力发电站得天独厚之处。 早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就着手新安江电站开发,邀请美国专家多次勘察新安江。1948年春,南京国民政府从美国援助资金中拨出了1700万美金,用于兴建新安江水力发电站。1948年10月底,随着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美国觉得国民党已摇摇欲坠,就全部撤走了在新安江的水利专家。麦克洛博士离开淳安时,留下一句话:“新安江的水力太厉害了,聪明人都会去开发利用的”。</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批语(摄于淳安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毛主席高屋建瓴:</b><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安江上要建大型水力发电站,我支持</span>” 。</p><p class="ql-block"> 浙江可谓毛泽东的“第二故乡”,他自第一次到浙江嘉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就对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产生了感情,曾四十多次来到浙江。1954年3月,毛泽东在亲自起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之后,如释重负,一身轻松。离杭的前一天,年过六旬的毛泽东在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陪同下视察了绍兴东湖,水光粼粼的东湖让他心旷神怡。回到葛岭,兴致正浓的毛泽东想起了井冈山上的老战友江华,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葛岭的书房里召见了当时的浙江省委副书记江华。这两位从井冈山下来的湖南老乡品尝着刚采摘下的西湖龙井,窗外莺雀的鸣叫声和斗艳的桃花把他们带进了美好的回忆和追思中。</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拉开窗帘,江华忙迎了上去,他们俩面对后西湖,看着外西湖翠绿的柳条和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毛泽东连声说:“西湖的水多诱人呀。”毛泽东突然挑出了水的话题,他向江华说起了杭州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知府”,引出“白堤”和“苏堤”的话题。说到这里,毛泽东那双能穿透历史的双眼,望着曾担任杭州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江华诙谐地说:“将来有哪位‘知府’从钱塘江取水灌入西湖,让西湖水川流不息,那这位‘知府’将永远铭记史册” 。窗外,西湖那山水相映,一碧万顷的美景又勾起毛泽东对浙江儿女的母亲河——钱塘江的美好遐想,满腹诗文的毛泽东脑海中突然蹦出了清代诗人黄仲则“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的诗句。毛泽东问江华:“听说你们在做新安江的文章?”江华见毛泽东兴致正盛,便倾吐了雄略大志:“1947年1月,民国政府浙江省钱塘江水利资源勘测队踏勘了新安江,次年4月上书行政院,要求建电站。国民党想要办的事,我们共产党肯定比他们办得好,办得大。新安江电站建起来,我们浙江的电力就没问题了,现在我们浙江的老书记谭震林也很重视这件事”。毛泽东一拍书桌,用浓重的湖南乡音对这位老乡说:<b style="font-size:20px;">“你这想法好,新安江上要建大型水力发电站,我支持。但你不能仅想浙江,要为上海、江苏、安徽做贡献。如果新安江电站装机容量有个几十万千瓦,每年发几十亿度电,那将是对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业一个大推进</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离开杭州第二个月,即1954年5月,中共中央就下达决定,任命江华为浙江省省委书记,江华从此主政浙江省党政军工作,这为他施展才华,开发新安江搭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谭老板”亲自拍板</b><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1954年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把浙江、安徽、江苏的主要负责人,金华、徽州、芜湖、盐城、淮阴地委和淳安、建德、遂安等有关县委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请到了上海和平饭店,华东局第一书记谭震林(他的老战友们都习惯称呼谭老板)亲自主持会议。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在会上把新安江流域规划的三个方案(即一级开发、二级开发(甲)、二级开发(乙))全盘托出。刚主政浙江省党政军工作的江华,始终牢记毛泽东给他点的题,他的发言底气十足:“浙江要建成一个工业省,没有动力不行,为了全局利益,只得牺牲局部利益,淳安和遂安人民只能奉献和牺牲。浙江省委的意见:要上就上大的。淳安、遂安的工作我们去做,新安江水库移民这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决心完成。”谭震林听了浙江、江苏、安徽三位当家人的发言,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平静了下来。他激动地站起来,一拍桌子,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心里有了底。新安江开发就按一级开发,新安江电站工程一是大坝建设,二是移民安置,两项工作要同时推进。</p><p class="ql-block"> 同年 8 月,由燃料工业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大量水力勘察和调查后,编制成技术经济调查报告,1955年10月7日,国家建设委员会下达《对新安江技术经济报告的审核意见》,批准了新安江水电站一级开发的方案,拉开了新安江水力开发的序幕,由此,决定了新安江之水一江奔腾的新走向,也改变了新安江畔三十万人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设中的新安江水电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周总理心系新安江</b>:1957 年 4 月 1日,新安江水电站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在1958年的大跃进浪潮中,为了抢回坝体挖基延误时间,正常的设计进程全打乱了。设计一改再改,一“革”再“革”。这里确实也涌现了不少大胆、成功的设计,但也留下一系列问题和隐患。进入1959年,大跃进的“负面效应”开始暴露,困难如山,问题成堆,材料短缺,质量下降,施工中问题百出,隐患丛生。接着,左岸山头发生大塌方,交通中断,基坑被埋,甚至发生了第16坝段由于水泥质量问题,把浇好的坝体挖掉重来的严重质量事故。</p><p class="ql-block"> 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震惊了中南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1959年3月10日,周恩来办公室给新安江水力发电局打来电话,要求派人去京汇报。新安江水力发电局即派副总工程师潘圭绥于3月11日赶赴北京。潘圭绥是1933年国立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1951年参加了黄坛口电站的建设,1956年出席全国劳模大会时曾受到周恩来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3月14日上午9时,潘圭绥在电力工业部李锐副部长的陪同下,来到周总理办公室。潘圭绥见到周总理和蔼的笑容,颤抖的手逐渐平稳了下来。周恩来先说:“新安江电站目前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一项大工程。你们承担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最近我从电力工业部上报的一份材料上知道你们前段时间,大坝建设出现了问题,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新安江大坝是千秋万代的事业,不能留下一点隐患。据说,你们最大的困难还是水泥,水泥数量不足,尤其是质量问题。为解决你们的困难,今天不仅请你到这里,还请了建设工程部部长刘秀峰一起听取你们的汇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你们的困难。”李锐插话说:“新安江大坝前段时间出现的质量问题,我有责任。为节约水泥,混凝土内有48%掺和料,这明显影响质量。”接着他又说,“现在国家调拨给我们的是低标号水泥,我们也只得用。”</p><p class="ql-block"> 总理听了潘圭绥和李锐的回答和插话,全清楚了。他没有批评潘圭绥和李锐,怀着沉重的心情说:“新安江这么大的工程,要有一个安全系数,实验室跟大批量生产要分开,你们生产的是产品,产品是要对用户高度负责任的,不能有一点马虎。新安江下游的几百万群众也是你们新安江电站的用户,对他们的生命财产要高度负责。因此,新安江电站建设不能像搞礼品、展品一样搞得花花俏俏,不实用。”</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潘圭绥、李锐,特别是刘秀峰部长,被总理这一番话说得脸上火辣辣的。水泥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新安江电站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三人深深感到肩上压着这担子的分量。周总理接着又说:“新安江电站是全国的重点,以后水泥一定要保证质量。”刘秀峰最后做了明确的表态:“今后新安江电站需要的水泥保证保质保量,按时调拨。”</p><p class="ql-block"> 潘圭绥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新安江的建设情况,在谈到一些专门的技术名称时,周恩来总理还详细地询问和亲自做着笔记。</p> <p class="ql-block"> 建设中的新安江水电站</p><p class="ql-block"> 交谈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3时结束,共花了六个小时。交谈结束,周恩来总理还和潘圭绥一起共进午餐。原来潘圭绥打算是进京接受批评的,哪里想到批评的字一个也没听到,总理抽出了那么长的时间,谈新安江电站工程的百年大计,谈质量,细致到调度水泥为止。临告别时,周总理还和潘圭绥约定了要去新安江工地视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视察新安江水电站工程</p><p class="ql-block"> 25天后的1959年4月9日,在新安江大坝工程进入决战阶段,周恩来总理如约而至,风尘仆仆地赶到新安江工地视察,周总理的到来,给了大坝工地第一线的建设者们以极大的鼓舞。<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理还欣然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span></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为新安江电站题词</p> <p class="ql-block">  在大坝上,周总理恰好遇上了扶老携幼过大坝的移民,于是,留下了那个国家总理和移民大娘亲切交谈的珍贵镜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近万名大坝建设者2年零5个月的日夜奋战,一座高115 米( 水位高程108 米),长 465.4 米的新安江大坝雄踞铜官峡,于1959 年 9 月 21日顺利截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峡出平湖,一个面积约580平方千米,库容量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人工湖—新安江水库(后称千岛湖),由此而诞生,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西淳安和遂安的大地。1960 年 4 月 22 日,总装机容量9台中的首台发动机组运行发电,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1年零8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 本篇图文资料源于: </p><p class="ql-block"> 童禅福: 迟到五十年的报告《国家特别行动一新安江大移民》</p><p class="ql-block"> 淳安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