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月29日上午,因要与60多年未见面的老友在上海大厦相聚,故乘地铁12号线在国际客运中心站下车,打算从北外滩走到上海大厦,顺便领略经整修更新后北外滩和苏州河畔令人心旷神怡的的浪漫景色与感受滨江的诗情画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地铁站,就可看到耸入云天身高320米的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它是集大体量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元业态城市综合体,由美国SOM事务所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设计。白玉兰广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501号,地处北外滩滨江沿线,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是现在浦西的制高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玉兰广场旁边就是位于北外滩的上海外滩W酒店,是万豪国际集团旗下的特色奢华酒店品牌,该酒店拥有374间客房和套房,总面积达5,800平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W酒店W餐厅外有一个露台,这里是拍摄陆家嘴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外滩W酒店再向前就是雷士德工学院,该学校1934年10月1日建成开学,是位于上海的一所土木工程类私立大学,用雷士德基金会部分基金建造,并以亨利·雷士德的名字命名。1944年12月,校舍被日本海军占用,强行改为东亚工业学院,学校因而停办。抗战争结束后,原址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所用,后又更名为上海航务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航务学院搬迁后,原址于1955年1月改为上海海员医院。1994年2月,“雷士德工学院旧址”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英国人,建筑师、房地产商和慈善家,1840年出生于南安普顿,1867年起侨居于上海,1926年在沪去世后葬于静安公墓(今静安公园)。他终身未娶,没有后代。雷士德毕生从事建筑工程和经营地产,去世后留下了数目惊人的财产,根据他的遗嘱,1926年逝世捐出全部遗产发展上海教育、医疗慈善事业,遗产由以他姓名命名的亨利·雷士德基金会托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雷士德工学院过马路后就来到了北外滩航海公园。该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国客中心,毗邻世界会客厅,与浦东陆家嘴隔江相望。公园以“乘风破浪、引航未来”为设计理念,采用“时空航线”和“探索征途”一区一轴的景观结构设计布局,旨在打造一个集科普展示、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航海文化主题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外滩航海公园与该地区深厚的航运历史紧密相关。公园所在之地原为上海港务局第五装卸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码头区域。1843年这里就成为上海开埠的码头,开通了与外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见证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和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北外滩航海公园里,象征航运起源的主题雕塑——《梦舟》。它以先民对江河探索的起源为灵感来源,将独木舟的造型与轻盈的具有科技感材料相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外滩航海公园里有一幅很特别的世界航海图,利用花岗岩铺装,勾勒出世界航海地图的轮廓,标记着世界上著名的10大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北外滩航海公园船型坐凳,方便游客小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北外滩航海公园里的船锚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北外滩滨江的"小巨蛋"(又可称"蛋镜"),一直是网红打卡点,其设计巧妙结合了现代元素与地标特色,巨大的不锈钢镜面反射出周围环境,景色、倒影交融,为市民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拍摄角度和创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蛋境就来到了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了,地处上海市中心核心江段,是中国母港邮轮的发源地,是全国唯一一个精品邮轮、内河游轮、休闲游艇联动发展的客运码头,是上海的水上门户、都市名片,也是境外高端访问港邮轮入境中国的首选港口,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预计迎来访问港邮轮17艘次,截至3月底已迎来访问港邮轮7艘次,接待入境游客6984人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北外滩滨江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绿化采用黄金菊、美女樱、天竺葵、八仙花、绣球花、玉簪、比格海棠等近10种色彩鲜艳的花卉植被,结合自然地形,铺设成流动蜿蜒的彩色花带,宛若条条彩带随江风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北外滩自然花境旁有一座刻有“PAULANER”字样的人物半身雕像 ,放置在类似喷泉造型的基座之上。“PAULANER”是德国著名的啤酒品牌保拉纳,又称柏龙啤酒(英文名:PAULANER,别名:保拉纳),是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品牌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龙啤酒于1634年诞生于慕尼黑诺克山上,以萨尔瓦多啤酒起家。自1810年起,柏龙啤酒开始成为慕尼黑啤酒节指定的6家供应商之一。该啤酒创始人为保拉纳修道士,我想这座半身雕像就是用来纪念他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处装饰有铁艺拱门,并布置了大量花卉绿植的户外场景,可能是用于举办活动、婚礼等的户外场地 。不少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走到北外滩的自然花境中,眼前展现的是,国际大都市与自然花境共绘的惊艳画卷。近前,蓝如琉璃的步道蜿蜒舒展,恰似一条从天空裁下的溪流,静静淌过姹紫嫣红的花境:艳红的花簇如跳动的火焰,粉紫的花苞晕染出雾霭般的温柔,翠绿的蕨叶与灌木在旁织就层次,连草甸都泛着丝绒般的光泽。花朵们挤挤挨挨,将红、粉、蓝、绿揉成打翻的颜料盘,却又和谐得如同天生的织锦。当这幅织锦与隔江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汇合在一起时,描绘出了魔都最美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外滩之美,美在自然的浪漫与国际化大都市的秩序共生:一岸繁花簇拥着一江烟波,烟波外又托举起整座城市的蓬勃天际,仿佛把“喧嚣”与“宁静”、“繁华”与“诗意”,都揉进了这帧画面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方静静矗立的是北外滩的灯塔,浅灰色石塔敦实而古朴,顶端圆顶与瞭望台勾勒出简洁线条。它与对岸的陆家嘴隔江相望,并每天迎来送往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船只,见证了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飞速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灯塔旁,可以眺望对岸外滩的景致。外滩的建筑群,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古典风格建筑,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曲线,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而新近拔地而起的现代摩天大楼,玻璃幕墙映射出科技之光,展现出时代的活力。新旧交织,勾勒独特天际线,见证上海的变迁与交融,每一眼,都是时空交织的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外滩作为上海的一颗璀璨明珠 ,有很多迷人之处。众多珍贵的历史建筑,靠着几块反光镜面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魔都镜像”,停靠江边的国际邮轮,道路两侧竞相绽放的海棠花、绣球花、金光菊,共同组成了一幅自然与域市完美融合的生动画卷。漫步其中,每一步都是诗意,每一处皆有风景,令人目不暇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灯塔背后的绿地里种植了10多种色彩鲜艳的花卉植被,结合自然地形,铺设成流动蜿蜒的彩色花带,宛若条条彩带随风舞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画面,展现了上海北外滩滨江最美景致,近景是精心打造的圆形花坛,花坛里色彩斑斓的繁花簇拥着造型松,花坛旁灯塔点缀;背景是江对岸陆家嘴摩天楼林立,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交融,便画面呈现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闲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过灯塔旁的花坛就来到了世界会客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会客厅位于虹口区北外滩路10号,是北外滩的历史风貌建筑群。世界会客厅现主要以保障政务活动为主,同时也兼顾市场化经营,是一个具有会议、宴请、展览和演出等功能的国际会议中心,由三栋楼组成,可分为中庭、星空厅、璇霄台、大会见厅等功能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会客厅原为上海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码头,又称三菱码头,主要建筑有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办公楼(现港务局办公楼位置)、1号仓库、2号仓库和3号仓库等建筑。其中2号仓库和3号仓库两座建筑始建于1902-1903年,其外立面以清水青砖与清水红砖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10月20日,我曾进入世界会客厅参观,里面拥有70余件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雕塑、书法、摄影、篆刻、绒绣、新媒体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包括三个“中国之最”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绘画作品,分别为中国最大的琉璃多媒体艺术装置墙《江南印象·绿水青山》、中国最大的室内风景油画《日出东海》和中国最大的花卉主题马赛克镶嵌艺术作品《满园春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世界会客厅正前方的大平台上,可清晰地看到屹立在黄浦公园内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其位于外滩黄浦公园内,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世界会客厅向东走100米便来到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原称“俄罗斯帝国领事馆”、“苏联领事馆”。1991年改称今名。总领事馆坐落于苏州河口的虹口区黄浦路20号。领事馆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俄罗斯帝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最早于1896年设立,P.A.德米特里耶夫出任首位驻沪总领事。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驻沪总领馆分设于上海各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直到1904年,由于总领馆的一处馆舍发生火灾,众多重要的档案文件在火灾中化为灰烬。当时的俄罗斯驻沪总领馆所负责那时的总领馆外交辖区辖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馆的对面则是浦江饭店也即著名的礼查饭店,现在是中国证券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是中国证监会在上海设立的全国性行业博物馆,是我国证券期货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浦路15号,总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大体可分为黄浦路楼、金山路楼、大名路楼、中楼和孔雀楼。截至2019年底,中国证券博物馆文物藏品总数为8190件,其中珍贵文物5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中国证券博物馆,不需要门票,过安检就能进入。所以我曾多次进入参观过。一楼模拟当年的交易大厅,可以互动体验。整个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涵盖了开市锣、股票凭证、历史文物和其他展品等多个领域的珍贵文物和展品,展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相关历史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式饭店。1906年,进行更新改造,建设了两层的黄浦路楼和三层的金山路楼,成为具有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1920年,礼查饭店形成今天浦江饭店的规模和格局。饭店坐落于上海著名地标外白渡桥东侧,占地面积4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我来上海出差,多次住在浦江饭店。</span></p> 这是浦江饭店的西北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礼查饭店在上海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有人戏说,堪称中国近代史的VIP包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67年,该店最早使用煤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82年,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礼查饭店及花园内就点亮了7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82年,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最早的演出在此登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83年,该店最早使用自来水公司的供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7年5月22日,中国第一场西方电影秀在这家饭店的舞厅上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1年,中国的第一批电话在这里安装(1901年,上海第一本电话名簿礼查饭店电话号码“200”,这是上海最早使用的现代电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第一场交谊舞会在这里举办(1897年11月5日,为恭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礼查饭店举行了隆重舞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8年,西方半有声电影第一次在这里亮相中国(1908年6月9日,声形兼备,光电并茂的半有声电影温文尔雅地首次在礼查饭店花园亮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内开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7年5月22日,中国第一场西方电影秀就是在这家饭店的这个舞厅放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过浦江饭店,便来到了跨越苏州河两岸的上海外白渡桥。这座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它是中国首座全钢结构铆接桥,也是唯一一座不等高桁架结构的桥,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洋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洋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然而,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则规定,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遂称之为“外白渡桥”。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收购后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6年,工部局选择了在原址上造第三代钢结构桥,新桥于光绪33年(1907年)交付使用,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钢材料皆从英国进口,由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整座桥梁的设计和架构。下面这张照片(来自网络)是1856年建的第一代外白渡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08年3月,外白渡桥有轨电车轨道顺利通过验收。我记得小时候乘坐1路有轨电车去南京路时,有轨电车就是从外白渡桥上通过的。据说,1964年,原有木桥面和有轨电车轨道均被拆除,改铺水泥沥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人走的桥面是由1480块印尼龙脑香木制成的,这在1908年时,是顶级防滑材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在蓝天白云下,跨越百年的外白渡桥依旧静静地见证着浦江两岸的发展与繁华。它的存在,也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和充满魅力。初夏,外白渡桥周边花团锦簇,随处可见鲜花和绿化点缀其中,犹如一座气质完全不同的花园。无论是初次到访的游客,还是重温记忆的老上海,都值得在此驻足片刻,感受时光流淌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白渡桥的美感不在造型,而在它的历史凝重性。它既是上海发展历史的见证,又是国际大都市的新上海外滩旅游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城市道路、历史和景观三位一体的功能和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要你去了外滩,走过外白渡桥,就必然会看见这座外墙咖啡色的大楼,这座高77米的上海大厦,曾经是上海外滩第一高楼。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因建造时位于百老汇路(今大名路)顶端,故取名百老汇大厦。该大厦由英商投资,英国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于1934年。大厦纵向立面自11层起,逐层对称收进,像个“山”字一样,为这幢后外滩建筑注入内敛稳重的元素,好似给外滩建筑群“安装”了一个体面的“屏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代,屹立在苏州河出口处的百老汇大厦,19~21层为设备层。据记载,当年汽车可以盘旋开到裙房屋顶,上面可停车100辆,是远东最大的车库,也是当时建筑领域的创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大厦,南靠苏州河,东临黄浦江。大厦高76.7米,22层,气势雄伟挺拔。大厦原址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民国19年动工兴建,民国23年竣工,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上海大厦的大堂,就看见一部1934年OTIS电梯公司生产的电梯,至今仍在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大厦摆放的这架钢琴,系1932年订制的罗切尔钢琴,出自德国著名钢琴制造商罗切尔家族,编号36049的老式三角钢琴,是从德国飘洋过海来到上海,一直完好保留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大厦的二楼有一个珀玏坊餐厅,餐厅取法语“美丽风景”之意命名,这里的用餐环境非常舒适尤其是靠窗的座位可坐拥外滩江景。我和老朋友的见面和午餐就在这里,大家一边品尝 各色新派西餐美食 ,一边回忆60多年前儿时的往事和交流各自的退休生活,一边眺望窗外外白渡桥,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景色。 这一顿吃下来,60多年后重逢的喜悦心情有了,外滩、苏州河的靓丽风景也饱览了,老上海浓厚的海派风情也感受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大厦不少客房内就可以观赏到外滩和苏州河。房间装修典雅又不失温馨,简约又不失品质。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拜访一位住上海大厦小套间的朋友时拍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上海大厦有一个特殊的亮点,那就是17,18,19楼的宴会厅,因为这里是俯瞰浦江两岸的最佳场所。18层有个观景大平台,站在那里,向东望去可以远眺浦东三件套和东方明珠,向下望去,就能看见外白渡桥上的车水马龙,浦江两岸的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相关资料介绍,周恩来总理十分青睐上海大厦十八层观景台,每次陪同访问上海的外国领导人,总是要到上海大厦十八层观景台一赏浦江两岸风光。1964年,敬爱的周总理曾安排一个有末代皇帝溥仪在内的代表团下榻在这里。1973年,周总理曾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登上顶楼露台,俯瞰整个上海。伏罗希洛夫、金日成、西哈努克都曾登上这座大厦的露台。(下面这张照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春天,我曾陪同出差来上海并下榻在上海大厦的年轻女教师,一起登上上海大厦17层露台。此时阳光倾洒,女教师面带微笑站立在露台上,背后是外滩璀璨天际线,东方明珠、摩天楼林立,黄浦江波光粼粼,都市繁华与开阔江景交融,画面满是惬意与浪漫,尽显魔都独特魅力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大厦露台上,可从不同视角,俯瞰浦东陆家嘴、外白渡桥、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馆以及上海邮政大楼等,也可与东方明珠同框,滿眼看到的都是独属于上海的浪漫与磅礴,这城市,永远看不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餐后,我与几位朋友从上海大厦过马路来到苏州河畔,站在跨越百年的外白渡桥前合影留念,并漫步在苏州河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上海大厦,你就会看见外白渡桥周边花团锦簇,随处可见鲜花和绿化点缀其中,犹如一座气质完全不同的花园。无论是初次到访的游客,还是重温记忆的老上海,都值得在此驻足片刻,感受时光流淌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漫步在苏州河畔,你会发现苏州河畔成片种植的绣球花正如约绽放,与远处的陆家嘴“三件套”、外白渡桥、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大厦等地标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独具韵味的城市画卷。当初夏温柔的微风拂过苏州河畔,一股浪漫的情绪氛围会悄然上升 ,难怪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去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乍浦路桥,浦江两岸景致尽揽。对岸陆家嘴,东方明珠塔的球体与塔尖刺破苍穹,环球金融中心的“开瓶器”造型、上海中心大厦的螺旋线条,金茂大厦的经典轮廓,在蓝天映衬下,勾勒出现代建筑的雄浑与精巧。</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初夏温柔的微风拂过苏州河畔,一股浪漫的情绪氛围会悄然上升 ,难怪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去打卡。瞧!这位美女正在乍浦路桥上欣赏四周的景色,没想到自己也成了乍浦路桥上的一道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州河畔,蓝天如洗,云朵悠然飘浮。河水泛着微光,静静流淌。位于外白渡桥和乍浦路桥之间 有一座哥特式风格的老式建筑一一新天安堂。该教堂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道达尔精心设计,并由旅沪英国侨民建于1886年,是当时旅沪英国侨民中,非英国国教信徒(圣公会以外其他教派信徒)的联合礼拜堂。教堂外墙由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高达33米的钟塔格外醒目。如今,这里已成为独特的演艺空间"不止空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乍浦路桥向西的这段苏州河畔,现热闹非凡。人们围坐于河畔露天桌椅,边喝咖啡,边闲聊,边休息。对岸陆家嘴地标建筑林立,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直入云霄,现代建筑与河畔休闲氛围交融,勾勒出上海独特的城市水岸景致,活力与繁华尽显 。假如你不看背景,还以为身处莱茵河畔的欧洲某个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上海邮政博物馆。它坐落于天潼路、苏河和河南北路,建于1924年,是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邮政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楼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融合了巴洛克与罗马式元素,花岗石砌筑,19根通贯上下三层的罗马科林斯柱支撑,顶部有着高大钟楼,建筑外观雄伟壮观,内部的楼梯、灯具、木质地板等保存完好,极具观赏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上海邮政博物馆大门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走进大门,你只要反身回望,大门就能框住具有未来感的陆家嘴风光,苏州河蜿蜒流淌,外白渡桥横跨其上,远处浦东陆家嘴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历史感与现代感在此碰撞,仿佛穿越时光,因此在网上获得了"上海之门"的雅号。"上海之门"的独特取景视角被称为"封神机位"、"出片天花板",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拍照背景,随手一拍都极具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邮政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品,展示了邮政行业的发展变迁,能让参观者一窥从前上海工作、生活图景,满足了人们对邮政历史的探索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离开上海邮政博物馆后,并未继续沿苏州河畔向西走去。在漫步北外滩和苏州河畔的大半天时空里,我们既畅叙了兄妹般之间的友情,又饱览了北外滩和苏州河畔的靓丽景色和浪漫风情,收获满满且回味无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