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宜昌鲟园 感长江保护行

李安梅

<p class="ql-block">七月的末梢,女儿热心我们预约了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基地的门票,我们踏上自驾之旅,驶向点军区艾家村,走进宜昌中华鲟保护科普展览馆。入馆需提前预约规划,当我们步入其中,馆内静谧安宁,人迹并不繁杂。</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方讲述着保护区故事的巨石前,看那些关于守护的文字,像在翻阅一部无声却厚重的生态史诗。从葛洲坝下的产卵场说起,中华鲟的命运,就和这片水域、这座科普展览馆紧紧缠在一起。展览馆的建筑线条简洁,玻璃幕墙映着蓝天与绿植,内里却藏着无数生命的密码。我们走进去,看中华鲟的过往、现在,看人类为守护它们一次次调整保护区范围——这哪里只是行政规划的变动,分明是对生命敬重的刻度,一点点加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儿,“保护”不是口号,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是展览馆里游动的生灵,是我们站在阳光下,突然懂了的、与长江共生的温柔责任 。</p> 穿越时光的守护者 <p class="ql-block">在这安静又神秘的展台边,灯光柔和地洒下,照亮了展台上的这一条中华鲟标本。</p> <p class="ql-block">每一年,成年的中华鲟都会开启一场壮丽的洄游之旅。它们从辽阔的海洋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历经重重险阻,回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一路上,要躲避捕食者的袭击,还要克服水流湍急、暗礁密布的艰难水道。但为了延续生命的火种,它们义无反顾。</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修建的水坝拦住了它们洄游的道路,水质污染威胁着它们的生存,过度捕捞更是让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这条成为标本的中华鲟,据工作人员介绍是枝江中发现的,它也许是洄游大军中的一员猛将,奋力冲破水流,逆流而上。可最终,它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倒在了残酷的现实面前。如今,它静静地待在博物馆,像是一位穿越时光的守护者,用沉默的身躯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自己的过去,警示着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珍稀物种的重要性。当人们驻足凝视,仿佛能听到它在心底发出的呼唤,那是对曾经自由家园的眷恋,也是对未来生态和谐的殷切期盼 。</p> 触摸中华鲟的痕迹 <p class="ql-block">在馆内工作人员的热忱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水族馆中,10条中华鲟、10条长江鲟和40条胭脂鱼正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弋。</p> <p class="ql-block">它们每一次轻盈摆尾,每一回灵动游动,都仿佛是在悠悠诉说着长江那历经岁月沉淀的往昔故事。四周陈列着各类鱼的标本,尤其是枝江段发现的那条长江鲟标本,虽无言静默,却以其独特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着生命的多样形态,令人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发出由衷赞叹。</p> <p class="ql-block">亲眼目睹这些被誉为“长江国宝”的珍稀生物,内心瞬间被深深触动。就在这一刻,我们真切地领悟到,保护长江,绝不是一句空泛无物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它们于长江之中繁衍生息,是岁月长河传承至今的鲜活见证,更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直观的体现。我们目光所及,绝非仅仅是一群游动的鱼,而是长江流域千万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脉动,是大自然以灵动笔触精心谱写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走出科普展览馆,夏日阳光依旧明媚灿烂,然而我们的心境已截然不同,心中悄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保护长江,理应成为深植于每个人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唯有如此,这些可爱的水中精灵,才能世世代代将长江的动人故事,一直娓娓讲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