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新疆塔城的巴尔鲁克山脚下,有一座与哈萨克斯坦仅隔着一道铁丝网的小小哨所——塔斯提哨所,它的面积不足两个足球场大,却因为一棵树,一首歌,火遍军营,火遍全国,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坐标。</p> <p class="ql-block">塔斯提哨所,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满山遍野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寸草不生,一年四季,难见绿色,环境极端恶劣。</p> <p class="ql-block">1980年,19岁的锡伯族青年程富胜应征入伍,来到塔斯提哨所驻守。</p><p class="ql-block">1982年春天,程富胜回家探亲时,将哨所的恶劣环境和官兵们的守边事迹讲给了母亲听,母亲听后,一夜未眠。</p> <p class="ql-block">程富胜假满回部队时,母亲为了激励儿子安心戍边,特地从自家院子里精心挑选了十棵白杨树苗,让他带回哨所栽种,并鼓励他,要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想家,要让白杨树的根扎在边防线上,树在,人在;人在,国家的领土就在。</p> <p class="ql-block">程富胜带着小树苗回到塔斯提哨所,战友们如获至宝,为了让这些小树苗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战友们小心翼翼护理这些树苗,他们轮流从10多公里外背来黑土,这里严重缺水,他们甚至刷牙都不用牙膏、洗脸洗澡不用肥皂,就是为了把这些用过的无化学添加剂的水来浇灌树苗。然而,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实在太恶劣,十棵树最终只有一棵顽强地活了下来。这棵小白杨与官兵们一同成长、一起站岗,成为了哨所的唯一绿色,也是战友们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1983年夏天,著名词作家梁上泉受战友之邀,到新疆边防部队采风,当他来到塔斯提哨所时,远远就看见一个战士在小心翼翼地为一棵白杨树浇水,那位战士正是程富胜,梁上泉从程富胜的口中得知这棵小白杨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他望着在北风中挺立的小白杨,灵感忽如泉涌,回到营房后,挥笔写下了《小白杨》的歌词,并发表在《解放军歌曲》上。</p> 作曲家士心看到歌词后深受感动,专程来到哨所体验生活,最终,为其谱写出了激昂、深情的旋律。 1984年8月1日,歌唱家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八一”建军57周年的晚会上,首次深情演唱了这首《小白杨》,博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几个月之后,他又带着这首歌,登上了1985年春晚的舞台,这样,《小白杨》的旋律,一下子传遍了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同时也激励着无数的戍边战士。 随着《小白杨》的传播,塔斯提哨所也渐渐被人们所知,于2002年,更名为“小白杨哨所”。<br><br> 四十余载光阴流转,当年的小白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这首歌,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又是一年建军节,让我们在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致敬每一位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祖国边防的英雄们。 <p class="ql-block">图文均摘自网络。</p> 2025年8月1日13:24 湖北 巴东 弘海·江南城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