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个四月下旬的阴雨天,我随温州市老干部摄影社与浙商银行温州瓯海支行的采风队伍,漫步于紫阳街的青石板路时,偶然发现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中国人民银行临海支行旧址。阴天的微光中,斑驳的灰砖墙与木雕门楣更显肃穆,仿佛在低语着半个多世纪前的金融往事。 <p class="ql-block"> 步入银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方悬挂的毛主席手书"为人民服务"的牌匾,在阴雨的天气中泛着温润的暗光。柜台铁栅栏内整齐陈列着旧算盘、煤油灯、台灯、电话机以及各类票据柜抽屉,这些器物静静停驻在时光里。墙上一张盖有"中国人民银行临海支行、中央金库临海支金库、及现金付讫、现金收讫等印章"的展板格外醒目,旁边的小黑板上记录着1951年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折实单位牌价"。那张1951年5月首届放款会议的珍贵合影,以及诸多记录金融发展历程的老照片,都无声地诉说着金融事业的初创岁月。</p> 二楼"大通钱庄"的柜台静静矗立,与两侧的“钱银兑换、票汇流通”牌匾构建出完整的金融场景。柜台内的旧天平虽不能触碰,但折射出的微光让陈年的铜制秤盘泛着幽光,仿佛仍在等待称量的重量。我独自俯身拍摄柜台细节,柔和灯光让木质纹理更显古朴深沉。 临海支行旧址不仅记录着货币制度的演进,更承载着几代人的金融智慧。当数字支付成为日常,回望这些静默的展品,愈发感到金融发展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以敬畏之心铭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清晰视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