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临床心理一病区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见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这里的故事,关于伤痛,更关于希望;关于黑夜,更关于黎明。而护理,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更是用一颗温暖的心,陪伴患者走过最艰难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小A刚入院时的状态令人揪心——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捆缚全身,连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滞涩。第三次离职的打击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她紧绷的神经:情绪坠到谷底,整日蜷缩在病房角落,拒绝任何交流,连眼神接触都带着抗拒;夜里瞪着天花板到天明,总呢喃“睡着了就抓不住自己了”,眼泪混着哭声砸在地板上时,连抬手擦拭的力气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她不是‘病人’,是暂时被困住的普通人。”护士长在晨会上反复强调,科主任也常叮嘱大家,对这类患者要兼顾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用专业与耐心帮他们走出困境。我们深知,对于小A这样的患者,药物是骨架,而科主任、护士长和全体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才是让生命重新舒展的血肉。</p> <p class="ql-block">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中,我们的努力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她冰封的心田。医护们在查房时总是多留片刻倾听,治疗时也用眼神传递鼓励。她开始尝试团体治疗——正念冥想时专注的呼吸,音乐治疗中轻轻哼唱的旋律,每一次参与都伴随着我们肯定的声音:“你看,今天又比昨天更舒展了些。”</p> <p class="ql-block">变化悄然生长:从拒绝交流到主动问候,从彻夜无眠到规律作息,从自我否定到会说“我想出去走走”。药物筑牢了根基,而被理解、被呵护的暖意,让她眼里的光一点点复苏,那是重新舒展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出院那天,她捧着画夹挨个走到我们面前。给每位医护人员递上一幅肖像画,又献上一张集体照:“谢谢你们,让我找回了自己。”红着眼眶的她,声音里满是真诚。我们接过画作时,指尖触到纸页的温度,心里翻涌着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看她能挣脱阴霾、独立走向生活,才是这份职业最珍贵的馈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