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17日,我们踏上了一块穿越历史与自然的土地——探访位于中朝边界的虎山长城。这段长城虽历经风雨,却依旧蜿蜒于山岭之间,诉说着昔日的边关烽火与民族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山长城作为明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这里曾一度被历史遗忘,直到考古发现重新标注了长城的东端坐标。置身在虎山,我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用于抵御外敌的军事防线背后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景区大门入口到虎山长城入口约有500米路程,我们在一座大型的石雕前驻足、观赏、拍照,这是景区丹东虎山长城的“虎踞龙盘”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塑的主体底部是汹涌的波涛,它象征着鸭绿江和叆河。水的上面是山,山的一侧是一只虎头,这座山便是虎山;山的右侧站着一个留着长发的东方巨人~他代表着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东方巨人右手托起一条巨龙,龙头在巨人掌中,龙尾幻化为长城坐落于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着初升的太阳,寓意为这里是世界的东方是太阳最早生起的地方。整个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龙、日等造型浑然一体,突出了虎山长城是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这一重要地位,同时也显示出只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修建出这样伟大的建筑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景区简介:虎山景区位于辽宁丹东市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为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与"朝鲜八景"之一的统军亭隔江相望。景区内有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一虎山长城、中朝边境"一步跨"、睡观音、古栈道遗 址等国内外知名景点,是一处以古代军事文化旅游为主题,以中朝边境旅游和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景区。景区内的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然而历经几百年虎山长城几 乎是濒于湮没了,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误认为是"天下第一关"一山海关。其实早在《明 史.兵志》中就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就已明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上世纪90年代初,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出虎山南北连绵不断的长城墙体和墙基,经过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 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50延长米,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十 二景,恢复了当年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景区景点埃尔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景区简介牌前驻足,了解了虎山从明代马耳山到今日虎山的名称演变,以及它作为红色军事文化旅游地的重要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长城从山海关开始,但此行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经过考古确认,虎山长城才是明万里长城真正的东端起点,它静静地坐落在鸭绿江畔,见证着数百年的烽火与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景区入口广场左边,一块巨石之上刻着“虎山”二字,苍劲有力。虎山长城依山势而建,蜿蜒于绿江之畔。山势如虎蹲踞,难怪此地有如此命名。远处山峦起伏,长城如龙盘桓。石墙之上绿意盎然,植物与古墙共生共荣,历史与自然在此和谐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景区入口广场,映入眼帘的是掛着“虎山长城”的标志牌的雄伟城楼。城楼与远处的城墙遥相呼应,昭示着这里的历史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座古朴的城楼的侧面,城楼正面掛着“虎山长城”四个大字的标志牌。城楼修缮一新又古意盎然,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两侧绿意盎然朝气蓬勃,城墙却已被岁月染上了青苔与藤蔓,但依旧坚固挺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山长城入口红色大门边的一付对联吸引我驻足认真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联:踞虎山沧海同鉴千年华厦今永固兴我中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联:望鸭江明月初照万里长城始于此壮我神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副对联写得何等雄壮,气势磅礴贯山河,作者以长城和虎山为背景,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既描绘了虎山长城的雄伟气势,强调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地位;又将目光投向未来,寄托了对中华复兴的期许。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山长这里入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下雨游客无几,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爬长城到视线看得到的山顶共有十个隘口、锋火台。一般游客都只到第十个隘口就原路返回。谢过工作人员后,我们开始往上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天气变化莫测,时而下着小雨或象样的大雨、时而转晴还出了太阳。老天造化自然,如比这般气温宜人、旅客稀少使我们徒步长城倍感轻松和宁静享受一种别样的心境。下雨时雨水形成飘渺云海,山体轮廓若隐若现,如水墨画卷般流动,每一步如踏云而行,隘口、城楼、山体笼罩一层轻纱,影影绰绰,似秘境般神秘,别有一番情趣。雨后天晴,经雨水冲刷后台阶湿漉漉的但干干净净,空气十分干净清新。太阳照谢着大地,绿植翠绿欲滴,叶片挂满的水珠如璀璨珍珠,与蔚蓝天空、朦胧远山形成鲜明层次,虎山雨后更显纯净,绿意盎然。旅人置身其中心旷神怡、精神倍爽、怡然自得十分愜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长城缓步前行,湿漉漉的石板路映照出刚刚的细雨。两侧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城墙,青砖斑驳,诉说着数百年的风雨沧桑。途中偶遇几位同样撑伞而行的旅人,彼此点头微笑,雨中的长城显得格外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走在修复后的长城之上,炮楼、烽火台依然巍然挺立,耳边仿佛响起明代将士的号角。史料记载,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当时防御朝鲜和女真族的重要军事工程。如今,它不仅是一段城墙,更是历史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山路难走,台价徒俏遇见天降甘露,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是必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步跨”出国门的石碑立于中朝边境,铁丝网与警示牌提醒着我们,这里是国家边防的重要节点,还提醒我们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边界,更是现实中的国境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边界线上,“有国就有边 有边必固防”的标语,我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庄严的力量,让人顿生敬畏之心,也更理解了这段长城的军事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山长城虽不及八达岭般雄伟陡峭,但每一步都充满敬意与感动。长城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中华文明坚韧不拔的象征。却让我深刻感受到长城不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虎山长城因它的边陲身份与历史沉淀,成为我旅途中最难忘的一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偶遇228起点 (景区门口随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28国道(丹东—东兴公路)是中国沿东部海岸线南北纵贯的普通国道,全长约6916公里,串联10个省级行政区44座沿海城市,兼具交通干线、经济走廊与生态景观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遇见331 (景区门口随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31国道(丹东一阿勒泰公路)是中国最长的边境公路之一,也是中国三条边境公路之一,全长9333公里,横跨东北至西北,沿途经过6个省区,串联中国北境所有口岸和自然景观,兼具国防、交道和旅游价值,其起点明确设立于辽宁省丹东市丹东站广场。2024年9月30日,该处正式揭幕了零公里起点标识,成为自驾游和公路文化的重要打卡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