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5月初的一个傍晚,李元强打来电话,接通的一刹那,“队长”两个字响在耳旁,还是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那个时候,我正在和新认识的两个朋友在网吧切磋实况足球,结识新朋友,当然也不能忘记老战友,更何况,他还是我的师父。</p> 不知不觉,李元强已经退伍七年了。退役之后的他转业到家乡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继续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保障,标准的退役不褪色。我们虽然多年未见,但一直保持联系,不时也会通通电话。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两个人还闲扯了一阵子,时隔不久又打电话过来,显然不是问候这么简单。李元强说长征前段时间和他联系时发出疑问,他和队长关系也很好,为什么没有写一写他。李元强听了以后安慰了他,然后这次打电话特意把这件事告诉我。<br><br>我当然熟悉长征,他是我很好的朋友。但是写“作文”不仅仅是敲几个字那么简单,没有灵感,关系再好也没有用。有的战友只和我有数面之缘,但简单了解后便有写作的灵感。有的战友和我朝夕相处,熟的不能再熟了,比如罗建业,都是一起去澡堂子,光着屁股相互搓澡的人,早早列了写作提纲,却等了好几年后才有了灵感。再比如刘志军,我的战友加小兄弟,是我最后几年军旅生涯最为贴近的人,早在他退伍前两年,我就计划写一写,但他都退伍回家了,我连如何开头都还没想好。真是天意弄人,不遂人愿。我把以上这些话讲给李元强听,他说非常理解我,我说那就好,但挂断了电话,我知道,这通电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李元强之心,我这个队长知悉了。<br><br>2006年的初秋,我军校毕业分配到交通部队的一个连队任职排长。通知书上标注的驻地在鹿泉的南顾城,我从石家庄下火车后乘车到鹿泉,出了汽车站,遇上一位拉客的摩的。我认为南顾城里有一个“城”字,这个地方应该不算小,所以自豪的对摩的师傅说去南顾城。那师傅说可以,车费20块。于是我便坐着摩的先是出了县城,又经过乡镇,越走越偏僻,直至把我拉到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地方就叫南顾城村。哎,你说你一个村为啥非要叫个“城”。进了村找到了连队进了班,背囊还未放下,班里的老兵便问我哪里人?我回答山东。马上便有人说:哎呀,参谋长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妄自猜想,我当然否认,但于事无补,无人相信,只有我自己心里默默念叨:要是参谋长的关系,我会千里迢迢跑来村里当兵?我当然不认识参谋长,也为这事感到好笑,山东有近一亿的人口,我和参谋长沾亲带故的几率微乎其微。<br><br>2008年的冬天,还真有参谋长的亲戚到村里来当兵了。有喜欢研究人际关系的战友特意跑过来对我讲:新调来的有个叫李元强的,是参谋长的外甥,你是首长的关系,应该认识他吧。我又一次否认,但好事者仍然不信。就这样,我顶着“参谋长的关系户”这样一个光环和李元强开启了同在一个村里工作的日子。我和李元强不认识,工作也没有交集,他当他的真亲戚,我当我的小排长,各干各的,互不打扰。有那么一天,我向上级打结婚报告,有个士官找到我,请我一同把他的结婚报告提交上去。我看了一眼,上面写着申请人:李元强。<br><br>2009年的12月份,我带着车队和部分人员物资从张家口的沙城移防到秦皇岛的青龙。这是我第一次带队执行长途机动任务,又加上都是山区蜿蜒曲折的道路,内心非常忐忑。进入青龙地域时已是傍晚,有辆自卸车大灯还坏了,驾驶员们团结互助,把这辆车安排在车队中间位置,通过前后车辆的照明引导前进,最终安全抵达青龙驻地。也就是在这次任务中,我和很多驾驶员结下了友谊,增进了了解,李元强就是其中一位。我觉得,这个人还不错,质朴忠厚,值得交往。<br><br>连队在青龙驻扎期间,我和李元强交往多了起来,也熟识起来,无论是在日常连队劳动,还是执行路基清表伐树任务,以及连队组织的各项活动,李元强头顶着参谋长亲戚的名号全身心参与其中,不骄不躁,为身边的战友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连队的路基施工生产紧张繁忙,承担的任务战线很长,从水泉沟到草房庄,从干沟店子到响水沟,当地民风剽悍,路况也非常复杂。有的驾驶员和当地老百姓发生矛盾,有的驾驶员发生了碰撞事故,有的驾驶员行驶在急难险重路段时发生险情,但李元强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的驾驶员,他和车辆不论在哪里都让我这个连长非常的放心,就凭这点,我得向他表达我的敬佩,他是驾驶排和连队里默默无闻的英雄。 连队在青龙驻防期间正赶上应急救援国家队建设,这项任务把我搞得焦头烂额,压力极大。有一次,我这边手头很多事情要处理,参谋长正巧打电话过来安排一些工作。说来奇怪,同为山东人,参谋长的老家与我的老家也不过两百公里的距离,他说的普通话很多不是山东人的战友能听明白,我却总听不清楚。那天,首长说的很细,反复叮嘱。我听的有点烦,也有点懵圈,情绪一激动,脑子一抽,直接把电话摔地上了。两个小时后,参谋长带着副参谋长杀到了连队。我以为会是一场暴风骤雨,结果关起门来的批斗会只是和风细雨。首长没有过多的批评,更多的是询问关爱和鼓励。这事过了不久,正赶上老兵退伍,有几位士官是连队倚重的人才,我把李元强找来试图让他给参谋长传个话,把这几个人特殊照顾一下,能留尽留。李元强说连队直接汇报就好了,何必绕这么个弯。我说前段时间不是刚发生了摔手机事件么,不敢向首长开口。李元强说以他对参谋长的了解,在首长的眼里,我这个连长的身份比他这个亲戚的分量要重的多,更何况,参谋长多次交代,只管让他干好本职开好车,不能打着领导的名号干扰连队工作。<br><br>我相信李元强的为人,也认可他给我的建议,于是就直接给参谋长打了电话,说了要为连队留住人才的事情。电话那头,首长照例讲了一通我听不太懂的山东普通话,然后说干好连长的分内事,做好连队人才的培养工作。幸好,这最后一句我听懂了。连队后来在抚宁驻防的时候,有一年风闻士官晋级名额紧缺,我又一次把几位骨干的名字编辑好发给首长,首长很快就回复:嗯,我知道了。这一次,参谋长没有交代我要干好本职工作。我知道,经过我这几年的努力,在连队管理、施工生产和应急救援建设等方面所作的工作得到了首长的认可。<br><br>参谋长都认可我的工作了,李元强必须也得认可了。我当连长那几年,毁誉参半,有些人说我好,有些人当面或背面也没少骂了我。我想,李元强应该没有说过我的坏话。哈哈,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和李元强共事以来,他对我很是尊重,每次碰到了,他都用特有的东阿普通话声调喊我“队长”,即便我后来升了职,即便我们都脱下了军装,他给我联系时,开口第一句话仍是那声听了可以让人中毒的“队长”。<br><br>连队2012年移防到抚宁以后,我和李元强的关系更进一步。于公,他遵守纪律,从不违规。在新营区施工期间,他开好车辆,为新营区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他还带出了徒弟,为连队培养了新鲜血液。于私,我还经常给他交代一些个人的事情去帮我解决。比如家属来队期间,都是他带着我们一家出去游玩。有一年我父亲来队探望,我由于工作繁忙脱不开身,借了地方朋友的一辆车,李元强开车带着老人家在周边玩了两天。所以,那几年,无论我是以队长的身份安排工作还是用朋友的身份请他帮忙,李元强都是毫无怨言,不讲条件的支持我,帮助我。 李元强是我信赖和尊重的战友,我们的关系也很亲密,但他却不是我这个小圈子的人。我和一些老兵特别是四级警士长们关系很好,周末有时会在一起吃吃喝喝,打打小牌画画王八,算是一个小圈子。但李元强不参加这样的活动,当然也就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他性格稳重,忠厚诚实,不喜欢和包括我在内的战友拉关系套近乎,共事这些年,李元强没有从我这个连长手里得到任何好处。不仅如此,这么多年相处,我和李元强没有吵过架,没有斗过嘴,没有红过脸,他老老实实当他的兵,组织纪律强,服从意识强,连队交代的任何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不会给连队找麻烦谈条件。当然李元强也不是脱离三界之外的圣人,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得一个三等功。有那么一两次,他找到我说有没有希望立功。我说不行,有些同志干的比你出色,而且还是骨干,你就不要多想了。我说的直接,他也能愉快接受,然后一声:好嘞,队长!就没有怨言的接受现实了。<br><br>2014年的年底,他和三辉一起到队部找我。三辉是李元强的“闺蜜”,是他在连队为数不多谈的来的战友。三辉说:队长,老祁也退伍了,徒弟我也带两个了,中队机械排我也算扛把子了,去年得三等功是驾驶排的,这一次该轮到我了吧,更何况上次你说立功人员都是在四级警士长里面选,现在我也警士两年了……。我说:三辉啊,老祁是走了,你带的徒弟李银亮和陈载州也很不错,新营区施工也出了力,但这两年连队评选三等功的标准又加了一条,就是必须是连队管理骨干才行,要不你先当个班长试一试。三辉一听,叹了一口气又要出门。我把他叫住说,这一次,连队重点推书富立功,这些年又当班长又开机械,还积极为连队管理和施工生产出主意想办法,为这个连队,为我这个主官付出了很多,他上士最后一年,不转警士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希望你发扬一下风格,先忍一忍,还能再警士两年,有机会的。三辉听了我的话说,队长,我服从安排。说罢这就要走,但李元强还没有走的意思。我说:怎么了?你也想干个班长啊。他听了赶紧说,别,队长,我哪里是干班长的料,三等功我不争了。 <p class="ql-block">虽然在三等功的问题上,我总是轻轻松松就把李元强的想法给浇灭了,但在我的心里,总是担心他会通过参谋长给我施压,毕竟,我也是战友们口中所谓的“参谋长的人”。但这种担心一直没有发生,李元强的确老老实实地执行了参谋长对他的要求,那就是不要打着领导的名号干扰连队的工作。对于这一点,李元强就是值得我钦佩的人,因为很多有关系和背景的同志是做不到这一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天津发生震惊全国的爆炸事故,连队奉命开进爆炸中心点清理现场。当时,中心点危险系数高,有毒气体和材料还未详细探明,参战的战友们心中多少有点担忧,也就是这点担忧,让李元强失去了立功的机会。虽然该干的工作一点没少干,但毕竟他开着自卸车原本是可以第一个冲进现场的,也就是这犹豫的一刹那,他没有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2016年7月,邢台突遇洪水,李元强随队前出救援。终于,在这一次抗洪抢险救援行动中,他表现突出立了功,实现了多年的心愿,不至于军旅生涯留下什么遗憾。李元强从军多年,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踏实内敛,在连队的口碑也不错,这次能够立功只是表象,在这背后是上天不负有心人的圆满,是多年辛苦工作后的水到渠成。至于天津那次面对未知危险时的犹豫,李元强后来对我说,那一刻,他心里是有牵挂的,那就是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夫人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她曾带着一诺到连队探亲,我便有幸结识。“一诺”是李元强女儿的名字。一诺值千金,李元强对于这个宝贝女儿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李夫人学的是会记专业,做财务工作是一丝一毫也不能犯错,必须把账算的明明白白。她性格开朗,所以遇事便不会慌张,碰到困难就会主动的尝试去战胜,所以,李元强在部队服役的日子里,李夫人对于丈夫对家庭几乎为零的付出一点也不计较,把账算的稀里糊涂,从来不会让家庭的困难牵扯丈夫的精力,是李元强在部队干好工作的坚强后盾。有那么一年,李夫人想让李元强转业,但听说部队又要提高福利待遇,马上转变了思想,支持李元强继续服役,真真是小事装糊涂,大事一点也不糊涂,不愧是搞财务的,把家里的经济账算的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伊始,李元强和我一起从秦皇岛移防到合肥。不久,他随大队到湖州驻训,我带着各连队的一些老弱病残留守营区。9月份的时候,李元强退役前夕也从湖州回来处理一些个人事务。在营区留守的这段时间里,一些外连队的留守人员和我不熟悉,在一些工作安排上颇不顺利,只有李元强算是我的老熟人。他一回来,我便给他安排了岗哨和卫生区,他二话不说,兢兢业业地站岗,认认真真地扫地。有那么几次,我们两个就那么闲聊着,手拿大剪刀修剪营区办公楼周边的灌木,然后一个人推着大垃圾桶一个人清扫地面的落叶,军旅生涯的最后时光就在那一剪一扫中流逝,宁静而美好,仿佛扫着扫着,那个很多年前的自己,那个青涩害羞胆怯的新兵蛋子又回来了。就在李元强退伍离开营区的前一天,他仍然和我及志军把营区的卫生仔仔细细清扫了一遍,这些美好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仍是温暖如昨,满满的一片基情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元强退伍之前的半个月,我们偶然聊到他曾带的徒弟。我说你带的徒弟宋文强很出色,你也当我师父,把我也教会了吧。他说师父不敢当,教开车没问题。我曾好多年前学了驾照,但一天车也没开过,基本等于从头开始。说教就教,当天,李元强就开着我的车带着我从城市的东头跑到西头,从南头跑到北头。就这样跑了两天,他说:好了,你出师了。然后,他退伍离开营区那天,我这个徒弟开着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能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一位老兵送别,是我的荣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到车站的路上,李元强说接到可以预定离队火车票通知的时候,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盼望着,盼望着,遥不可及的这一天终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了,但又依依不舍,不舍那些曾经的军旅岁月,不舍这身习以为常的军装。李元强发出这些感慨的时候,我的内心一样的波涛翻涌,可情绪到了,却没有过多的送别话语,只是感觉他只是休假回家一样,过不了多久,便又回来。只是这许多年来,送走的这么多老兵,我都这样告诉自己,但我知道,这一别,便是天南海北,即便交通越来越发达,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羁绊,相见也是不易,好吧,那就各自安好,一切随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2007年到红三连工作,陆陆续续熟识了一大批技能过硬的操作手驾驶员,李元强则是这批操作手驾驶员当中最后一个退伍的。在这之前,从较早退役的老郭郭素刚到晚些年离开部队的老郭郭三辉,一年又一年的退伍季,一茬又一茬优秀的老兵离开连队,细细回想起来,记住名字,记不住名字的,记得相貌,记不得相貌的,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了。也许不用很多年,也许只是几年之后,不会再有人记得立过大功的郭素刚,不会有人记得普普通通的郭三辉,当然也不会记得这个一口东阿普通话,一直平凡十六年直至退伍的李元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吧,虽然有些苦涩,但我们不能忘了自己,不能忘了自己也曾是一个会呼喊一二一的士兵,不能忘了自己也曾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为军队建设做出过平凡的贡献。当然,不能忘了的还有那本厚厚的连史,如果将来有一天,有那么一位有心的新兵打开它,仔细阅读它,那么,这位平凡的士兵便会从中看到许许多多像他一样平凡的名字,如果运气好,他会发现有位叫李元强的士兵出现了9次,2014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荣立三等功,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荣获优秀士兵,2015年、2018年得到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仅以此文送给李师父、老李、李元强,祝他建军节快乐!三餐四季,喜乐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