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视界: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恰逢潘玉良画展

小郑

<p class="ql-block">北京的中伏总是带着几分慵懒的诗意,我趁着在北京期间去了一趟鲁迅博物馆。原是想感受先生笔下的那份冷峻与深思,没想到却邂逅了一场温柔的视觉盛宴——潘玉良画展。这位中国近代最早走出国门的女画家,用她一生的坚持与热爱,绘出了一幅幅充满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作品。展览中,她的年表静静陈列,从1895年出生到1977年逝世,每一个节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抬头便是一幅潘玉良的画作展板映入眼帘。她的画作签名仿佛一支乐器,线条简洁却充满生命力。那一刻,仿佛能听见琴声在耳边轻响,与博物馆的静谧形成奇妙的和鸣。展板上“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画展”的字样,让人不禁对这位旅法四十余载的艺术家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展作分成2个展区,一个是油画,一个是水墨展区。</p> <p class="ql-block">映入我眼帘第一幅画作就是她的自画像,及第二幅自画像。这些作品通过不同时期的创作,反映了潘玉良在艺术探索中的自我表达与风格演变。</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这幅自画像吸引了我的目光。她发髻高挽,神情平静,身着黑色旗袍,整个人物仿佛从时光深处走出,带着东方艺术的温婉与沉静。画作的质感细腻,色彩柔和,仿佛能触摸到她内心的坚韧与温柔,融合东方韵味与情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中国不过三个画家,其中一个便是潘玉良”‌:徐悲鸿将潘玉良列为当时中国画坛的顶尖画家之一,充分肯定她的艺术地位。‌‌</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静物画让我驻足良久。画面中,一束粉色与白色的花朵静静插在深色花瓶中,绿叶点缀其间,桌布洁白,几片花瓣轻轻散落。背景是深蓝色的墙壁,仿佛夜色温柔地包围着这束花。整幅画色调柔和,却透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让人想起潘玉良一生的坚持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画中,花瓶里插着色彩斑斓的花卉,旁边放着一副扑克牌与一盘糖果,背景是温暖的紫色。这幅画少了些庄重,多了几分生活的趣味,仿佛在告诉我们,艺术不只是高高在上的表达,也可以是日常中的点滴温暖。</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的画面中几位女性形象错落有致,背景是柔和的粉色与紫色,花卉装饰点缀其间,仿佛在诉说着女性之间细腻的情感与联系。这幅画让我想到,潘玉良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用画笔讲述女性故事的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场是玉良女士的“彩墨”画展,因为我去提前没有做攻略,差点儿这个展场被错过。</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女子手捧郁金香的画作让我心头一动。她侧身而坐,神情宁静,发髻高挽,衣着淡雅,仿佛与手中的花朵融为一体。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画中,黄色的菊花插在一只蓝色花纹花瓶中,花朵密集,绿叶繁茂,背景是浅色的墙壁,显得明亮而温暖。这幅画让我想起生活中的小确幸,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生机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签名设计非常用心。</p> <p class="ql-block">展厅最深处,一幅描绘裸体女性的画作让我有些意外。她坐在小桌前,桌上放着书与花,背景是淡粉色,仿佛整个画面都被温柔包裹。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一种坦然与自由,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一幅画中,一位人物静静地躺着,线条简洁,身体轮廓清晰,背景是浅色的,画面上方有些模糊的文字。这幅画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另一种状态——宁静、放松,甚至有些梦幻。它让我想起潘玉良一生的旅程,从扬州的贫苦少女,到巴黎的艺术大家,她用画笔记录了自己,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声音。</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更让我深深感受到潘玉良那奋斗、进取的精神。她的画作,是她人生的注脚,也是她留给世界的温柔印记。</p> <p class="ql-block">本次‘潘玉良’画展打动我的还有其布展方式,通过空间序列、灯光氛围和精选的辅助展品,不仅呈现了画作之美,更清晰地勾勒出她艺术探索的轨迹与坚韧的生命力,让观众得以深度走进这位伟大女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整个展览沉浸感极强,是对这位艺术大师一次深刻而动人的致敬。布展细节尽显专业与用心,强烈推荐!北京又一个女性打卡拍照地。</p> <p class="ql-block">展览结束时间:2025年8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