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之童年记忆

大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生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坚果,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一道下酒菜,用以下饭也是不错的选择——儿时粮食没实现自由,常吃稀饭,油酥花生米下稀饭是绝配。也是制作汤圆、糕点、凉拌菜、蘸水的原料。它们有了花生的加持,会格外的香。一般农家里,花生还可生吃、炒着吃、煮盐水花生吃,都很美味。童年的我还“发明”了花生的另类吃法,就是将生花生用火钳夹住,放进烧着火的灶塘里让火苗烧烤,把烧得黑乎乎焦炭一般的外壳剥去,吃半生不熟的花生米粒,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在老家木屋门前,有一块临江河冲积形成的洲坝,生产队为了养蚕,在洲坝上种上了成行的桑树,初夏时节,桑树紫红的果实落在花生丛里,像散落的玛瑙珠子,我们猫腰偷花生时,总故意摇动桑枝让果实簌簌落下,当作掩护。桑树下套种着土豆、胡萝卜、花生,一年四季一片碧绿。这碧绿的来源,是土豆、胡萝卜、花生的植株。胡萝卜和花生是儿童们所乐见的,因为,到了收获的季节可以先于大人们尝鲜。而那桑葚的甜蜜,则是土地馈赠给孩子们的另一种补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为什么,这不起眼的土壤里长出的东西无一例外的比其它土壤生长的东西好吃许多——胡萝卜格外甜,生花生香中带着甜。后来间或听大人们讲,那是因为这土壤是“油沙土”的原因。再进一步问,为啥油沙土种出的东西就好吃,大人们则不知其所以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份美味背后藏着大自然的秘密——油沙土具有透气性与排水性佳、保水保肥平衡的特性,虽然沙质土保水性较弱,但油沙土中常混有黏粒或有机质,形成“上松下紧”的结构,既能快速吸收雨水,又能缓慢释放水分和养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故,油沙土通过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生态协同的组合优势,为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这种土壤既能满足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的需求,又能通过昼夜温差和光照条件促进有机物积累,最终使农产品在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上表现优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孩的味蕾比大人们灵敏得多,对食物口感方面的体验来得直接,好吃与否,一尝便知。我时常与玩伴结伙在洲坝上嬉戏、去河里游泳,我们非常“关心”油沙地里的庄稼是什么,生长进度。不时扯起一株胡萝卜或掏去花生根部的泥土,来“检查”其长势。直到能食用时,便享用一番。如此行为,自然会遭来生产队大人们的咒骂。骂归骂,只要没被发现或捉到,家里大人不知道,禁不住手还是会“发痒”——那胡萝卜的甜蜜、花生的清香是怎么也抵抗不住的。当小伙伴的手伸向目标物时,我常充当望风者的角色。花生从土壤里掏出时,大家把沾满沙土的外壳直接剥开,取出里面的花生粒就开吃,嘴角带着泥沙也不管不顾。我们把一颗花生中只有一粒花生的叫独豆咡,两粒“装”的叫两豆咡,壳里“装着”三粒的叫三豆咡。三豆咡较少见,谁吃到它都会很兴奋。这些土名字像花生壳上的纹路,只有那片土地的孩子才懂它们的密码。如今的花生,四豆咡已不鲜见。若放在当时,不知会稀罕、高兴成哪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沙土种出的胡萝卜和花生,还有蔬菜类,那特殊的口感,到长大成人后也无法忘怀。现在,当每年的胡萝卜、花生、白萝卜应市,我去农贸市场买菜时会问问卖菜人,东西是沙地里产的,还是泥地里产的,我会首选油沙地产的。现在,每当在菜场挑选油沙土花生时,总忍不住当场剥开一颗。当指尖沾上细沙的瞬间,忽然期待能尝到当年的味道——可终究差了些什么。后来明白,差的不是土壤,是那个愿意把泥沙和笑声一起咽下去的童年。我深深知道,那味蕾的记忆,不仅仅是作物品质,更是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它们掇串起那剪不断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