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邱颂,邱体诗,</p><p class="ql-block">城市主题诗,成都主题诗。</p><p class="ql-block">《成都颂》</p><p class="ql-block">作者:邱承彬</p><p class="ql-block">宝墩文化,光辉独树。</p><p class="ql-block">蜀王蚕丛,柏灌鱼凫。</p><p class="ql-block">开明王朝,迁筑成都。</p><p class="ql-block">先主刘备,称帝建蜀。</p><p class="ql-block">武侯祠兮,壮美玉宇。</p><p class="ql-block">望江楼兮,标志建筑。</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兮,为民造福。</p><p class="ql-block">青城山兮,云窗月户。</p><p class="ql-block">罨画池兮,陆游衙署。</p><p class="ql-block">春熙路兮,星罗商铺。</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诗圣故居。</p><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内涵丰富。</p><p class="ql-block">邛崃石窟,构图繁复。</p><p class="ql-block">西岭雪山,宛若方壶。</p><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太极云图。</p><p class="ql-block">熊猫基地,国宝珍物。</p><p class="ql-block">司马相如,第一汉赋。</p><p class="ql-block">文君当垆,褒传千古。</p><p class="ql-block">西蜀子云,太玄鸿著。</p><p class="ql-block">相书天纲,堪舆鼻祖。</p><p class="ql-block">锦江薛涛,精诗妙书。</p><p class="ql-block">花蕊夫人,诗雅如珠。</p><p class="ql-block">浣花夫人,花貌英武。</p><p class="ql-block">升庵杨慎,诗词曲剧。</p><p class="ql-block">美观皮影,高超艺术。</p><p class="ql-block">五腔川剧,文字脸谱。</p><p class="ql-block">明丽蜀绣,精湛鬼斧。</p><p class="ql-block">瑰宝蜀锦,彩艳卓姝。</p><p class="ql-block">郫县豆瓣,色香味俱。</p><p class="ql-block">夫妻肺片,嫩鲜麻足。</p><p class="ql-block">坚韧悠然,善友风趣。</p><p class="ql-block">潜力动力,创守并举。</p><p class="ql-block">二〇二五年一月二十三日</p><p class="ql-block">部分注释</p><p class="ql-block"> 1.宝墩文化,光辉独树:宝墩文化,光辉灿烂,独树一帜。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学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是蜀文化的源头。</p><p class="ql-block">2.蜀王蚕丛,柏灌鱼凫:蚕丛、柏灌、鱼凫都是神话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他们都是带领部族迁徙到成都一带生活的部落首领。</p><p class="ql-block">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他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今四川茂县北叠溪)中。后来蚕丛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p><p class="ql-block">柏灌,亦称柏濩。传说,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羌人随着一位青年重新进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的柏树林(今成都市彭州市)落脚,那里有丰富的铜矿、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着像白鹤那样飞离战争,于是在青年的倡议下改称部族为柏灌氏,那位带领大家安家的青年人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领地范围涵盖今成都市彭州市、德阳市什邡市、成都市郫都区一带。</p><p class="ql-block">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建都今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和柳城街道一带。</p><p class="ql-block">3.开明王朝,迁筑成都:大约在前4世纪中叶(前367年)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p><p class="ql-block">4.先主刘备,称帝建蜀:先主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p><p class="ql-block">5.武侯祠兮,壮美玉宇:成都武侯祠景区,建筑雄壮美好,就像用玉砌成的仙界建筑。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肇始于魏文帝黄初三年,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p><p class="ql-block">6.望江楼兮,标志建筑:望江楼是成都的标志性建筑。望江楼传为唐代女诗人薛涛(759年—831年)旧居,现存望江楼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其建筑群以崇丽阁为主,取晋代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之意命名,还有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等,总称望江楼。望江楼是民间对崇丽阁的俗称,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屹立于锦江畔,高39米,共4层,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建筑。</p><p class="ql-block">7.都江堰兮,为民造福:都江堰是为民造福的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在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p><p class="ql-block">8.青城山兮,云窗月户:青城山就像华美幽静的神仙居所。青城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山路,距成都市区68千米,距都江堰市区16千米,属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组成部分。景区有36峰、72洞、108处胜景。它处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峰峦叠嶂,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壮如城郭,故名青城,意为青色的城。景区幽深清静,故又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p><p class="ql-block">9.罨画池兮,陆游衙署:罨画池曾经是陆游等人做官的官署衙门。罨画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市中心。其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春,陆游出任蜀州(今成都崇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南岸的恰斋。</p><p class="ql-block">10.春熙路兮,星罗商铺:春熙路商业街商铺星罗棋布。春熙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覆盖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临街区域,面积大约20公顷。春熙路热闹繁华,现大约有商业网点700家,网点面积大约220000㎡,被业内誉为中国特色商业街。</p><p class="ql-block">11.杜甫草堂,诗圣故居: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的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p><p class="ql-block">12.宽窄巷子,内涵丰富:宽窄巷子,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片区蜀都大道西段,曾是年羹尧修筑的满城,现今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p><p class="ql-block">13.邛崃石窟,构图繁复:邛崃石窟,造像构图多而复杂。邛崃石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共有50余龛摩崖造像,是唐朝至宋朝时期的文物遗存。邛崃石窟多为方窟,构图繁复,造型丰满,面相端庄,题材多为华严三圣、西方三圣、净土变、观音经变、千佛等。</p><p class="ql-block">14.西岭雪山,宛若方壶:西岭雪山,好似传说中的仙山方壶一样美。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西部边缘,地处邛崃山脉中段。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53米,为成都第一峰。杜甫有诗:“窗含西岭千秋雪”,就是指的西岭雪山。</p><p class="ql-block">15.天府广场,太极云图:天府广场有太极云图、太阳神鸟、鱼眼龙腾喷泉、黄龙云形水瀑、乌木雕刻立碑等景观。太极云图是道教阴阳太极的体现,巨大的太阳神鸟造型位于太极图案中心。天府广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一段86号,建成于2007年,是四川省及成都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16.熊猫基地,国宝珍物:熊猫基地养殖的大熊猫是国宝级的珍贵动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又名熊猫乐园,位处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怀中路。</p><p class="ql-block">17.司马相如,第一汉赋:司马相如是汉赋四大家之首,被誉为汉赋第一人。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一说蜀郡成都人,一说巴郡安汉(今四川省蓬安县)人。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才女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与扬雄、班固、张衡并称汉赋四大家。</p><p class="ql-block">18.文君当垆,褒传千古:卓文君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的爱情故事,歌颂传扬了千年。据传,司马相如贫贱之时,与卓文君私奔,二人相濡以沫,共度艰难。文君不惜抛头露面,当垆卖酒,而相如亦不辞劳苦,亲自涤器。此事传为佳话,后人每以“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喻夫妻恩爱,共克时艰之典范。</p><p class="ql-block">19.西蜀子云,太玄鸿著:杨雄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他著的《太玄经》是一部鸿篇巨著。扬雄(前53—18年),又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名士严君平弟子,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中国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思想家。扬雄与司马相如、班固、张衡并称汉赋四大家。</p><p class="ql-block">20.相书天纲,堪舆鼻祖:著有《相书》的袁天纲是堪舆学的鼻祖。袁天纲(生卒年不详),又叫作袁天罡,益州成都人。中国隋唐时期官员、相卜师,唐代天文学家,中国堪舆学的鼻祖之一。著有《相书》《要诀》《人伦龟鉴赋》《气神经》《骨法》等。</p><p class="ql-block">21.锦江薛涛,精诗妙书:著有《锦江集》的才女薛涛,诗和书法都精妙绝伦。薛涛(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幼时随父薛郧仕宦入蜀(今四川成都)。唐代诗人、歌伎、清客,薛涛与李冶、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峨并称蜀中四大才女。</p><p class="ql-block">22.花蕊夫人,诗雅如珠:花蕊夫人诗词高雅,字字珠玑。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昶的妃子,生于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幼能文,擅宫词,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与薛涛、卓文君、黄峨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其《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至今广泛流传。</p><p class="ql-block">23.浣花夫人,花貌英武:浣花夫人,美貌如花,英武非凡。浣花夫人,蜀郡成都(四川成都市)人,女,姓任,出生于农历四月十九日,喜弓马,善骑射,后嫁崔盱。唐大历二年(767年),崔旰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次年崔旰入朝奏事,留其弟崔宽镇蜀。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浣花夫人任氏英勇出战,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p><p class="ql-block">24.升庵杨慎,诗词曲剧:著有《升庵集》的才子杨慎,诗词曲剧都是精品之作。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及徐渭)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其诗、词、散曲、散文、杂剧、书法、绘画等样样精通,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诗词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其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流传甚广。</p><p class="ql-block">25.美观皮影,高超艺术:美观的成都皮影戏,是手上功夫高超的民间艺术。成都皮影,又称灯影戏,是四川皮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26.五腔川剧,文字脸谱: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的川剧,其脸谱由篆、隶、楷、行、草等文字书法组成。</p><p class="ql-block">27.明丽蜀绣,精湛鬼斧:明丽的蜀绣,技艺精湛,堪称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28.瑰宝蜀锦,彩艳卓姝:与蜀绣并称为瑰宝的蜀锦,色彩艳丽卓越美好。</p><p class="ql-block">29.郫县豆瓣,色香味俱:郫县豆瓣色香味俱佳。郫县豆瓣是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旧称郫县)的特产,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其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郫县豆瓣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p><p class="ql-block">30.夫妻肺片,嫩鲜麻足:夫妻肺片,质嫩味鲜麻辣,香美十足。夫妻肺片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其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p><p class="ql-block">31.善友:善良友好。</p><p class="ql-block">32.创守:创新与守成。</p><p class="ql-block">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山东济南人。诗人、作家、天珠学家、书法家、传统文化学者、《山海经》学者、天珠学创始人、邱体(万岁体)字隶书创始人、邱体诗创始人,创作了国家主题诗《中国颂》、省区主题诗《西藏颂》《山东颂》、城市主题诗《重庆颂》《苏州颂》等。图书著作有《解密天珠》、《邱承彬诗集》,均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邱承彬诗集》录有二十四节气诗四十八首。《中国颂》《泰山颂》《黄河颂》《山东颂》《西藏颂》《济南颂》《苏州颂》《淄博颂》《哈尔滨颂》《天水颂》《开封颂》《南阳颂》《商丘颂》《洛阳颂》《章丘颂》《沈阳颂》《昆明颂》《成都颂》《贵阳颂》《重庆颂》《西安颂》《兰州颂》《银川颂》《乌鲁木齐颂》《西宁颂》《石家庄颂》《太原颂》《天津颂》《孔子颂》《伏羲颂》《黄帝颂》《黄山颂》《长白山颂》《热海颂》《石林颂》《父亲颂》《母亲颂》《妇女颂》《四季颂》《千佛山颂》《老师颂》《同学颂》《五一颂》《雪山圣湖颂》《聊斋颂》《春天颂》《北王庄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等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