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香港一沙田和香港中文大学

兴文

<p class="ql-block">  几次来香港,都住在沙田区。沙田区位于香港新界的东部,紧邻九龙,是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通过填海和旧区改造建设的第二批新市镇之一(沙田、荃湾、屯门)。目前沙田居住人口64万,是香港人口最多的区。香港政府大力发展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中,沙田定位为"国际创新科技枢纽"。</p><p class="ql-block"> 在香港的新市镇中,沙田的旅游资源最丰富多样。这里有全面介绍香港文化的"香港文化博物馆",有展示新市镇风貌的"城门河景观带",有香港民间信仰氛围浓厚的"车公庙",有香港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围屋"曾大屋",还有香港著名的赛马场"沙田马场"等。</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建设起来的市镇,沙田交通便捷,有两条港铁线贯穿,六条隧道连接九龙和其他区域。沙田的教育资源也很丰富,除了私立学校学校和国际学校,区内有数十所高质量的公办中小学,还有两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恒生大学。</p><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依山面海而建,风景秀美恬静,被誉为"亚洲最美的大学校园",也是香港面积最大的大学校园。这所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成立的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近年来的国际排名一直在前50名之内,已成为一所跻身全球前2%之内顶尖大学之列的名校。</p><p class="ql-block"> 沙田少了繁杂的街道和拥挤的钢筋森林,多了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让我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  城门河,是贯穿沙田区的一条人工河道,是沙田区主要的泄洪排水通道,河道上修建了多座桥梁。城门河也是沙田区的一条景观河道。</p> <p class="ql-block">  河道边建有不少多层住宅大厦。</p> <p class="ql-block">  还有宾馆和商业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  两条主要的港铁线一东铁线和屯门线贯穿沙田,并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  千禧年(2000年)建成开放、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的香港文化博物馆,是沙田城门河边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下半叶,香港的流行文化对大陆影响很大。香港的影视、音乐、武侠小说等曾风靡东南亚和世界华人圈。</p> <p class="ql-block">  采用传统舫船设计、带有独特港味,被称为的"海上皇宫"的"明星海鲜舫"。</p> <p class="ql-block">  社区红十字会中心。</p> <p class="ql-block">  教堂。</p> <p class="ql-block">  车公庙,是一座独特的民间信仰庙宇,为纪念南宋末年护驾宋帝南逃的车大元帅而建。现在的建筑为1994年建成。因为传说这座庙是香港最灵验的"转运"庙,因此香火一直很旺盛。</p> <p class="ql-block">  沙田区中心,新市镇有着和老城区不一样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雕塑。那届奥运会香港区火炬接力中,第64位火炬手乘坐龙舟在城门河上传递火炬。</p> <p class="ql-block">  城门河畔的沙田公园,是周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众多菲佣在此聚集休息。香港约有39万外籍家政人员,菲佣占外佣约56%。香港的公众假日和星期日是外佣的休息日,每逢此时,在公园、休闲广场、高架桥下聚会的菲佣成了香港独有的一道风景线。香港的菲佣有较好的口碑,为香港众多中产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其薪资水平远低于内地的保姆市场。</p> <p class="ql-block">  曾大屋,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传统围村之一,始建于1847年,是香港的一级历史建筑。在沙田这个新市镇众多新住宅的合围之中,还保留着有市民居住着的传统围屋,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  曾大屋目前仍住着多户居民。</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访客从港铁大学站出口出来后,不需要预约,凭身份证件可以直接进入校园,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进入校园就可以见到景色优美的"未圆湖"。</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实行独特的学院制和书院制并存的制度,共设8个学院,9所书院。</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筑依山而建,校园内穿梭于各栋建筑的免费巴士供教职员工和学生乘坐。访客可以乘坐有偿的专线巴士,如果徒步参观颇费体力。</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背后的圆形建筑物是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的卫星遥感接受器,绰号"中大菠萝包",是港中大的标识之一。</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馆。</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化研究所,内设文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文物馆内的展陈。</p> <p class="ql-block">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内设有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  香港的新亚书院是组建香港中文大学的三所书院之一,由国学大师钱穆及一群来自内地的学者创办。钱穆、饶宗颐、余光中、余英时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金庸也曾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还曾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董事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高锟,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知名教育家,被称为"光纤之父"和"宽带教父",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7至199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  香港的大学教育可能更加开放,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p>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在香港中文大学闲逛了半天,让我们对香港的大学有了一些粗浅的直观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