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条帖子。写了甘肃省会宁县柳岔乡村,柳岔小学,有孤儿,单亲,留守儿童,需要旧衣服,旧棉鞋。发贴人留有联系电话号码。那时我对会宁一点印象也沒有,可就是被帖子上的内容深深牵挂。向发贴人打电话,无人接听。发短信无人回音。写了挂号信说明原因,可是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几个月来我一直脑子里放不下这件事。脑子一热决定亲自跑一趟。</p>
<p class="ql-block">家里人不同意我去,说路途遥远,又不知道地方……。但我还是一意孤行出发,去寻找会宁县柳岔村……</p>
<p class="ql-block">多次换车到会宁县县城汽车站。寻寻觅觅;再次乘上车去寻找柳岔村。想不到一路上展现在眼前的是光秃秃灰蒙蒙,黄土山丘,没有一点绿色景象,小面包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蹦蹦跳跳运行……。坐在我身边的一位老人嘴里含着汗烟袋,我看他慈睸善眼,就问他,这地方这么干燥,路面还是石子土路,灰尘飞扬。老人看看我,慢条斯理地说,这里长年干旱缺水,不长树木,地里只能种土豆玉米,这两种抗旱,碰上好的天气,偶尔能下点雨,秋季收成还行,如果整个夏天不下雨,秋季收成很差,就要索紧裤腰带过日子…… 。 我望着车窗外光秃秃的黄土地,心里想想,上天给了我怜悯之心,却没有给我解救自然干旱的能力。明明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妙小,很妙小,跑到这里来能做什么?纠结之后,我决定既然来了,还是去柳岔村看看,了解一下微信里所发的贴子俱体情况,实际验证体验一下也行……。</p>
<p class="ql-block">面包车到柳岔村站。老人告诉我,路边不远处那个房子是村委会,书记这时可能在里面工作,你去找村委 书记了解一下情况,也算没有白来会宁。我在会宁汽车站买一些水果疏菜,听司机说,柳岔人吃疏菜水果都要到会宁县城来买外地运来的菜。所以我买了一些。我拎着二包东西走进了村委会,见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办公室,我想应该是老人介绍的那位王书记。你好! 先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书记听完,热情向我打招呼!我放下手里拎的东西。王书记急忙拿出他的一瓶水,说这里缺水,这瓶装水是政府送来的。招待来村检查工作干部留下的。我与书记聊了一会,然后书记了解我的来意后,带我去柳岔小学。一路上,灰尘飞扬,到柳岔小学,展现面在我面前的是土操场,操场边上几间简易的教室。书记给校长简单介绍了我的来意。校长很不好意思地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连自己共三位老师。上下年级连班在一个教室上课。环境很差,我无法想象这里学校这么差……我观察一下,很不好意思,因为自己无能为力为这个学校做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之后书记带我来到孤儿(郭宝议)家,孩子爷爷说,孩子父亲生病无钱医治去世了。母亲因为家里太穷丢下三岁宝议跑了。奶奶几年前在山坡坡上拉宝米杆子,架子车翻车,二条腿摔断没有治好,不能走路,常年躺在炕上不能自理。爷爷身体也不好,</p>
<p class="ql-block">家里实际情况我看在眼里,心里非常难受。决定帮助这个苦命孩子。我能做点微不足道帮助,献一点心意。因为自己也是靠不高的退休工资养老过生活。对于她们家庭的困难,我无能解决她们家全部困难。但既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记得老师讲过,献爱心有行动,量力而行能帮多少就帮多少。</p>
<p class="ql-block">当时身上带的现金留下回去的车费。剩余的留给他们。我年老的哥哥随我去的,也拿出几百块给了她们。当天晚上我和哥哥在王书家吃的晚饭,书记妻子炒的土豆丝,也许是会宁的土质,也许是我心急火燎的奔走,肚子饿了,总之土豆丝真的好吃。感谢王书记夫妻的招待。饭桌上,王书记提供几亇单亲家庭的孩子信息,留守孩子信息,我记在本子上。晚上我和哥哥在村委会的木床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乘汽车到兰州,兰州再乘火车返回上海。顾不上休息,立马联系几位退休朋友,一起讨论资助孩子的行动… …</p> <p class="ql-block">那间教室的窗框有些歪斜,阳光斜斜地切进来,落在孩子们摊开的书本上。他们低头写字,笔尖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桑叶。墙皮有些剥落,但后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文明在我心中”标语,字迹工整,颜色鲜亮。我站在门口,没敢大声呼吸——怕惊扰了这份专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希望,并不需要宏大的舞台,它就藏在这一张张小脸的认真里,在这间简陋却充满光亮的教室中,静静生长。</p> <p class="ql-block">我们退休老师,年轻村干部,退休息姐姝们凝聚一起献爱心!资助会宁柳岔乡贫困家庭孩子,还有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们,虽然说资助款不多,但我们献一份爱心,尽一份小小责任,给他们一点希望,一束阳光让那些孩子在阳光里完成学业。将来毕业走上社会,让爱心传承下去,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充满责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好,越来越强❤️❤️❤️❤️❤️❤️❤️❤️❤️❤️</p> <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27日开学前,我将资助(郭宝议)的学杂费打过去。由柳岔村委书记传交,图片中校长带着郭宝议接收。村委书记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那天,阳光正好,黄墙的村委会前,几张笑脸在风里显得格外温暖。那位穿灰色短袖的男人,把一张纸币轻轻放进小女孩手里,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孩子低头看着,嘴角慢慢扬起,那笑容像是从干涸的土地里钻出的一株嫩芽。没有人说话,但空气里流动着一种无声的承诺——有人来了,有人记得,有人愿意走很远的路,只为递出这一张薄薄的纸。</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牌子写着“会宁县老君坡镇柳岔”,红底白字,在风里微微晃动。几个大人围着一个穿蓝外套的小男孩,他们举着一块红布,上面写着字,像是某种仪式的见证。男孩手里攥着一个本子,眼睛亮亮的。我仿佛看见,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交接,而是一次远方与土地的握手,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回应。他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记住:有人曾独行千里,只为看看你是否安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柳岔村委书记,有梦想的村干部,给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张纸,墙上贴着通知和扶贫名单,桌上堆着文件和一只旧水壶。他的背有些微驼,但眼神坚定。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却是这片土地上最踏实的守夜人。他知道每一户人家的难处,记得每个孩子的名字。正是他,牵起了我与郭宝议之间的那根线,让一次冲动的远行,变成了持续多年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郭宝议在课堂上</p>
<p class="ql-block">她坐在课桌前,蓝外套洗得发白,但叠得整整齐齐。她笑着翻开书,紫色文具盒打开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那笑容干净得像山间清晨的风。我忽然想起她爷爷说的话:“她爹走时,她才三岁。”可她现在读四年级了,字写得一笔一划,像在雕刻希望。她不知道,千里之外有个人,曾为她辗转难眠,只因看到一条无人回应的帖子。</p> <p class="ql-block">2016年已远去!我们努力做好2017年助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上半年学期费用,收款图片……</p>
<p class="ql-block">红布条在风中展开,像一团不灭的火。小女孩穿着红外套,手里捏着粉色的信封,眼睛亮得像星星。她不知道这背后有多少个退休教师在饭桌上讨论、算账、凑钱,只知道自己又能上学了。我们给的不多,但足够让她多买几本练习册,多交几个月的杂费。这封信,不只是钱,是一句“别怕,有人在”。</p> <p class="ql-block">2019年爱心活动继续♥♥</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金石心小组迎进(干水观先生加入爱心小组,资助甘肃省陇南大河镇上山村山社,李芯月贫困生,一年2000元</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2日,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