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烽山林海景区</p><p class="ql-block"> 林海烽山景区位于南长岛南端,占地154.2公顷,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烽山林海景区</span>分为烽山和林海两部分,烽山为长岛的制高点,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修筑烽火台,现山顶设有雄鹰雕塑,可俯瞰全岛及黄渤海交汇的“长山尾”奇观。林海部分以千亩松林和负氧离子含量高著称,被称为“天然氧吧”。 </p> <p class="ql-block"> 长岛黄渤海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长岛黄渤海分界线位于烽山林海景区中林海部分的最南端,名为长山尾。我们今天专程来到此处,为的就是要目睹这一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 由于烽山林海景区的林海部分距烽山部分较远,往返走路需要1.5小时以上,所以你要去烽山部分游览,选择乘坐景区的电瓶车往返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长山尾为黄海与渤海交汇处的分界标志。该沙滩长约1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宽度由30米渐窄至数米,由珠矶卵石自然堆积形成,</span>呈S形蜿蜒入海,因形似长岛延伸的尾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据说,像这样清晰的海域交汇线,全球仅有两条,一条已在你的脚下,另一条在非洲好望角。</p> <p class="ql-block"> 长山尾由珠矶卵石堆积而成,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长山尾独特的地貌特征。</span>珠矶卵石由长期受海浪冲刷、磨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底岩石而</span>形成;因海底岩石富含铁、铜、锰等多种矿物质,始得珠矶卵石呈现出变化无穷的色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长山尾珠矶卵石的堆积</span>形成过程与黄渤海交汇处的潮汐差异密切相关,大潮时两海潮汐方向相反,加剧了珠矶卵石的搬运和堆积。 </p> <p class="ql-block">景观雕塑</p><p class="ql-block"> 长山尾景观雕塑是以黄渤海交汇融合为主题,创作的一个现代雕塑作品。并融入了一些动感时尚的科技元素在其中,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调,配合纯白素雅的色彩,更加体现都市摩登风格与自然环境碰撞融合的设计之感。</p> <p class="ql-block"> 它让游客借欣赏长山尾自然美景,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际,与壮丽的黄渤海交汇处合影留念、打卡,留下一段美好难忘的旅行记忆。</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海洋湛蓝如玉,波光粼粼。站在海边,你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海平线,感受到大海的浩渺与宏伟。</p> <p class="ql-block"> 渤海的美景如诗如画,每一幅都值得被珍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憧憬。</p> <p class="ql-block"> 长山尾将一碧海分为两个世界,黄海和渤海,两海界限清晰可见,泾渭分明,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长山尾的最前端,在黄渤海分界线上,体验“一脚踏两海”的独特感受。</p> <p class="ql-block"> 此处,因黄渤两海在潮汐、波浪和海水密度的差异,而形成明显的分界现象,黄海水色泛黄、波涛汹涌,渤海水色泛蓝、相对平静,形成“玉滩飞雪”的独特景观。(从高处观看更加明显)</p> <p class="ql-block"> 黄渤海分界线呈S形曲线,但分界线的形状也会受风向、潮汐影响,分界线可能也会呈现直线。另外,海底暗礁和光照角度也会影响人们观赏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领略了长山尾的风采,感受了黄渤海的独特美景,抓紧时间上山,去看看“黄渤海交汇线标志碑”,再从高处全景观赏一下黄渤海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看形成黄渤海分界线的三大特色现象:</p><p class="ql-block"> 1、双色海水:黄海因泥沙含量高呈现浊黄色,渤海因盐度较高呈现深蓝色,两海交汇处形成清晰的分界带。</p><p class="ql-block"> 2、波浪对冲:受不同方向海流影响,两海波浪在分界线处形成对冲飞溅浪花,被称为“玉滩飞雪”。</p><p class="ql-block"> 3、潮汐差异:黄海潮差约2米,渤海潮差约1米,形成分界线两侧水位落差。路过此处的船舶都会颠簸一下,被渔民们称为“过门坎”。</p> <p class="ql-block"> 海螺礁上的贝壳全部由真实、巨大的贝壳镶嵌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渤海交汇线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 在长山尾边的山顶最高处,矗立着一座“黄渤海交汇线标志碑”。黄渤海交汇线,系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灯塔至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灯塔之间的连线。(北纬37°48’、东经120°45’--北纬38°44’、东经120°08’)。</p><p class="ql-block"> 黄渤海交汇线标志碑,坐落在南长山岛礓头交汇线通过的制高点上。1997年7月1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 黄渤海交汇线标志碑的主体为双体白玉龙。龙体高9.7米,寓意香港百年回归:底座四边长12米,预示渔家四季生活富庶,月月平安康泰。双龙对脊,卧首扬尾、欲腾云驾雾。龙脊上,镶嵌的四道铜环金光闪烁,标志着四大领海皆平安,双龙间,相牵的两条铜链紧结连环,显示了黄渤两海交汇相融。</p> <p class="ql-block"> 黄渤海交汇线标志碑下的21阶石阶由珠玑卵石铺砌,象征海岛人民豪迈地奔向21世纪。</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海平台上举目远眺,左侧是海水较蓝的黄海,右侧是海水略黄的渤海。由于潮流和海底地沟的作用,两海的浪潮在此汇聚,呈现出“泾渭分明”、如同“太极图”般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境源</p><p class="ql-block"> 仙境源是位于长岛东海岸王沟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根据海上仙山神话传说而修建的,八仙过海故事家喻户晓,传说八仙是从长岛的仙境源过海到蓬莱成仙的,“仙境何处求,此他是源头”。</span></p><p class="ql-block"> 这里因曾出土一颗距今2500年的人类头骨化石和近百座墓葬而远近闻名,它集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神话传说于一体,尽显自然景观的迷人神韵。景区内海阔天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由于仙境源景区海岸线很长,我们选择了乘坐观光车景区游览,观光车中途只在神龟探海(长寿山)、狮子头(富贵山)的海边观景点停留两次,其于都是车上观览。</p><p class="ql-block"> 仙境源观光车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乘观光车游览仙境源景区,沿途一览,仙境源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观光车一掠而过,看到海岸边摆放着许多现代雕塑,造型很特别,但不知其意。</p> <p class="ql-block">神龟探海(长寿山)</p><p class="ql-block"> 仙境源南部有处名扬古今的石龟湾,因为湾内众多礁石形似海龟而得名。《列子.汤问》中记:“渤海之东有大壑,其深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漂动,上帝使十五巨龟,举首载之五山兀峙不动”。十五神龟完成使命后,得到大帝恩准,择仙境源而居,久之化为石龟。人们常把神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寿和善良,</span>作为幸福和吉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聚仙阁</p><p class="ql-block"> 远眺聚仙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传也是八仙常去的地方。</span>登上聚仙阁,人们可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p> <p class="ql-block">狮子头(富贵山)</p><p class="ql-block"> 相传仙境源是修炼成仙的好地方,不仅很多高人喜欢在这里修炼,就是山中之王的狮子都来此地希望修炼成仙,但是兽类修炼成仙的难度比人大多了,但也不能阻断它们修炼的决心,天长日久,它们在这里慢慢的化成了石头。</p> <p class="ql-block"> 据说只有从仙境源走出去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当一回神仙的逍遥,只有沾着仙境源的仙气儿的人,才能生活幸福、事业有成。</p> <p class="ql-block"> 你看出此山的狮面像了吗?</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