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兵父亲

胡茂文

<p class="ql-block">昵称:胡茂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9120434</p> <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胡子良是革命烈士,爸爸胡华纯是"解放战士".多年来,爸爸总是感慨万分地对我们说:"新旧社会两重天,新旧军队也是两重天呵!"</p><p class="ql-block">爸爸年轻的时候有过两段当兵的经历,一是在1948年春被抓壮丁,当了一年多国民党兵,二是在1949年8月1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到1955年夏复员到西南边陲,有六年军龄。</p> <p class="ql-block">爸爸对于新旧军队感触特别深,在国民党军队中,一个贫苦出身的人,而且还是"共产崽",就只能是充当炮灰,当官的自己都是贪生怕死,他们只会在后面用枪顶着这些炮灰们,向阵地前冲,根本就不顾手下的死活安危,只管自己升官发财,荣华富贵。</p><p class="ql-block">那些反动军官经常搞营私舞弊冒领军饷,爸爸就顶了半年“孙水根”的假名,那时候,国民党军队是以人头数发饷,一些士兵或死了或开了小差,下面也不除名,上头派人来核查名册时,便派人弄虚作假搞冒名顶替蒙混过关骗取军饷以饱私囊。</p><p class="ql-block">更可气的是当国民党兵,连饭也吃不饱,当官的克扣粮饷,在米中掺沙子,爸爸当新兵的时候,开饭了,大家一人盛一碗饭,老兵有经验,不管饭里沙子,也迅速将一碗吃完,再吃第二碗,而新兵哪里知道,等你拨弄碗里的沙子,行军锅里的饭早没了,一会儿,当官的过来,问大家吃饱没,新兵齐声道:没吃饱。当官的说:你们还想吃几碗饭,自己报过数,新兵们高兴了,真的一碗两碗三碗的报上,这时当官的便让他们到操场上排队,说是去领饭,结果是给他们这些新兵报一碗饭的赏一皮鞭,饭没补到,却受了皮肉之苦,爸爸报的一碗,吃了一皮鞭,随爸爸一起被抓壮丁的,大个子孙灰中则被抽了四皮鞭,一时间皮开肉绽,痛苦不堪。</p><p class="ql-block">在旧军队,官打兵是家常便饭,稍不顺眼甚至会随意枪毙你,爸爸就曾经经历过这一生死险境。</p><p class="ql-block">那是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乘勇追穷寇。国民党军队向南溃败,爸爸那时还在国民党部队当兵,他也紧随部队急急南逃,那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连日的降雨,使得道路更加泥泞湿滑,行军十分困难,又是连日的饥餐露宿。加上几天前他就患了感冒,爸爸实在是全身无力,只能勉强随军前行。部队行至南昌莲塘时,爸爸实在走不动了,渐渐地开始掉队,平时的好友,班里的理发员高金彪见状,急忙过来搀扶着爸爸追赶着队伍,这时,一匹白马飞驰而来,马上坐着正是营长冯大麻子,只见他手里扬着马鞭,劈头盖脸朝俩人抽来,嘴里凶狠地骂道:“他娘的,还不快走”。高金彪忙说:“报告营长!华纯他得了重病,实在走不快。”“走不了,老子就一枪崩了他,别便宜了共产党”,说着冯大麻子便掏出手枪,张开机头,枪口对准重病中的爸爸,高金彪赶忙在马前跪地,向着冯大麻子营长磕头,为爸爸求情,“报告营长!我保证将华纯带上追到队伍,求你别枪毙他。”经高金彪苦苦哀求,冯大麻子才收回手枪,凶狠说道:“你们若是再跟不上来,老子连你一块枪毙。”说着骑马便扬长而去了。对于高金彪的救命之恩,爸爸最后将新买的一把洋伞送给了他,算是知恩图报。</p><p class="ql-block">听说解放军打过来了,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士兵们,早就想反水投诚,弃暗投明,不再为蒋家王朝反动派卖命。他们合计着,等解放大军打过来了,大家朝天上放空枪。1949年8月1日这一天,爸爸在江西遂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陈赓的二野四兵团,他在十四军李成芳军长麾下当兵,解放军官兵平等,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一切让像爸爸一样的解放新兵,耳目一新,感受到人民军队像家一样温暖,战友们就是自己的亲人。</p><p class="ql-block">在参加解放军的第二天,团部组织新兵忆苦思甜,首长们和蔼地要新兵们说出心里话,控诉旧社会旧军队的黑暗腐败,揭露反动派压迫剥削劳苦大众的种种罪恶行径,爸爸第一个上台发言,他充满阶级感情,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苦难的家史和在旧军队的苦难遭遇,让在场的所有新老战士们受到极大的感染。</p><p class="ql-block">当连里指导员得知我爷爷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的革命烈士,以及几天来观察到爸爸的阶级觉悟和现实表现,第三天,便让爸爸到连里做了通信员。</p><p class="ql-block">在连部,也体现了官兵平等,每星期开民主生活会,连长指导员总是带头作自我批评,还要通信员们向他们提意见,打仗时,战士们也参加讨论作战方案和战斗后总结会,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全体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走群众路线,这正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制胜法宝。</p><p class="ql-block">部队官兵亲如兄弟,行军打仗时,党员干部们总是帮助体质较差的战士背枪和背包,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以鼓舞战士的斗志。</p><p class="ql-block">那时部队也有津贴,不过少的可怜,到了发津贴的时候,连长指导员便将他们的津贴,交给当通信员的爸爸,让他到驻地的老百姓那里,买些炒熟的花生来,晚上打牙祭,一个月的津贴就全部报销了,这样却加深了战友情,密切了干群关系。</p><p class="ql-block">部队实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帮助老乡们做好事,部队经常在野外宿营,到老百姓家驻扎,总是抢着为他们干活,挑水,劈柴,扫院子,把老百姓当自己的亲人,建立了军民鱼水情,得到了人民群众拥护。</p><p class="ql-block">部队与兄弟部队的关系特别友爱,在南下广东追歼余汉谋残部时,二野和四野的部队相互穿插前进,爸爸的二野总是将自己的铺位让给四野林彪部队的战友们休息,他们则美其名曰是打野外,实际是发扬高风格,在野外露宿,从这点可以看到,我军的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精神,是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p><p class="ql-block">最让爸爸感动的是在1949年冬,爸爸在解放广西南宁的外围战中,部队发起了冲锋,连长指导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爸爸同战友们一起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阵地,这时,“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在爸爸的身边不远处爆炸了,爸爸一个踉跄,栽倒了,战友们把他救起,一块弹片已将他的手掌母指与食指间,划了一个大口子,白森森的指骨现出来,鲜血直往外涌,班长将爸爸的枪背到自己肩上,并赶紧叫来卫生员小刘为父亲止血包扎,战斗很快结束,爸爸手挎着绷带,走在胜利的队伍中,同战友们一起欢笑着,押送着俘虏朝营地前进,这时,团长孙永福骑一匹枣红马过来了,当来到爸爸面前时,他跳下了马,和蔼可亲的对爸爸说:“小鬼,受伤了,英雄呀,来骑我上的马。”说着不容分说,便将爸爸扶上了枣红马,孙团长却在马前拉着缰绳步行。</p><p class="ql-block">到了部队驻地,老百姓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子弟兵,热情地将糖水和熟鸡蛋递给战士们,有乡亲们给爸爸胸前挂上大红花,又往衣兜里塞鸡蛋,看到这样激动人心让人感动的场面,又看看身前的孙团长,爸爸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在这次战斗中爸爸光荣的荣立了二等战功,成为了英雄。</p><p class="ql-block">爸爸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还学习了文化,1953年经过半年时间的文化大练兵,一下子摘除了文盲的帽子,达到了高小文化,以前家信要请人写,现在自己随手便可以写两三张信签纸,后来到了陇川农场,那些农工都称赞说:胡支书的文化程度很高,能说回写。</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们姐弟们长大成人了,远离家乡,出来工作,爸爸总写来充满慈爱的家书,鼓励我们在异地好好安心工作,字里行间显露着人间大爱,让我们感到特别温馨温暖。</p> <p class="ql-block">爸爸现在已九十六岁高龄了,他对部队还充满着浓厚的情感,他常说是咱们的部队培养和锻炼了他,至今他还保持着部队留下的好习惯,身体力行,无不良嗜好,早睡早起,作息时间很有规律,虽说年事已高,却身板硬朗思路敏捷,他热衷于关心国家大事,每当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冲锋在救灾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他就激动不已,直夸指战员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咱们的军队没变,还是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军队。</p><p class="ql-block">这正是:新旧军队两重天,对比人生苦与甜,人民军队人民爱,平安中华万万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