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文丨吴刚</b></p><p class="ql-block"> 建军9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携老婆、女儿及外孙女,带着从重庆、湖北两地来青岛旅游的5名亲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致敬人民海军。作为一名有着27年海军军龄的转业干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舰一艇都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海军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8号,这个区域正好在青岛城市的山海之间,其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它东邻鲁迅公园,西接小青岛公园,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北面是著名的青岛信号山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陆地面积141.1亩,海域面积225亩,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span>2021年新馆建成后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镶嵌在山海之间的博物馆,如同一艘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巨舰,静静地停泊在胶州湾畔,等待着人们的探寻。</span></p><p class="ql-block"> “八一”前夕的青岛,正处于“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青岛的天气呈现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等</span>特点。白天最高气温大多在30℃上下,整体昼夜温差小,人体舒适度较差。空气相对湿度最大,市区平均相对湿度多在80%以上,沿海一带的平均相对湿度甚至可达100%,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气温更高,闷热感强烈。尽管天气异常,但我们一行九人不畏严热,还是执意到海军博物馆去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游览海军博物馆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如果想要较为全面地参观,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室内主展区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共设四个展厅,按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部分展示海军的发展历程。如果仔细观看展品、阅读展板介绍等,需要2-3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陆上展区:陆上展区有40余架飞机、坦克、岸防导弹等重型装备阵列。参观陆上展区,包括在各个装备前停留观看、拍照等,大概需要1-2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海上展区:海上展区建有3座码头6个泊位,主要展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功勋舰艇,如“长江舰”“鞍山舰”“济南舰”“鹰潭舰”等。如果要登上军舰参观内部,每个军舰的参观时间可能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加上在海上展区的其他参观,大约需要2-3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我们按照事先预定的时间,准备了一天的游览时间。我们从北面而入,站在博物馆的门口,回望这座承载着海军荣耀的建筑,心中满是敬意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青岛海军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海军装备和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座传承海军精神的丰碑。它会让我们看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海军将士们为保卫祖国海疆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海军的荣耀,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向海图强”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 在海军博物馆前,我们九人依次排开一字队形在此拍照,合影留念。照完相后,突然一阵海风拂面而来,带着咸咸的气息,仿佛在诉说这片海域的沧桑与荣耀,也让人不禁对海军的壮志豪情心生敬意。</p><p class="ql-block"> 踏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宏伟的“亮剑深蓝”雕塑群。汉剑造型的主桅杆刺破苍穹,底座的世界地图上,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的航迹如金色丝线缠绕着全球。这不仅是一处雕塑,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象征,它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中国海军,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世界海洋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沿着刻定着中国海军大事记的金色甬道前行,鞋底叩击花岗岩的脆响与远处栈桥的汽笛声交织成韵。左侧浮雕“坚决听党指挥”中水兵的坚毅面庞,右侧“加快转型发展”里导弹腾空的烈焰,将抽象的历史具象为可触的温度。转角处,一株枯槁的木桩突兀矗立,那是一根来自上甘岭战场的“87厘米弹痕木”,有35块弹片星辰般嵌于其上,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今日的碧海蓝天,原是血与火淬炼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我们一行九人从金色甬道前行到室内展馆处开始参观。室内主展馆设多个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雕塑、多媒体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展现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前进历程。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于主展馆一、二层,面积达10400平方米,按照三个历史阶段展示人民海军的辉煌历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九人一进展馆,那气势恢宏的舰艇模型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便扑面而来,仿佛将我们带入了波澜壮阔的海军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入主展馆,也就是“艰苦创业、扬帆启航”第一展厅,展示的是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的这段历史,这是人民海军的诞生之日。展厅内陈列着毛主席视察长江舰的相关文物和图片,1953年2月,毛主席乘坐长江舰在长江航行四天三夜,并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句题词成为人民海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看着这些展品,我仿佛看到了人民海军在艰苦条件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起步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在“改革开放、乘风破浪”第二展厅,展示了人民海军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第一、二代高脚屋场景还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南沙守礁官兵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与奉献。西沙海战功臣舰“274”艇的模型,让我想起了人民海军在西沙海战中英勇作战、捍卫国家主权的壮举。展厅中还展示了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歼侦五型歼击机、轰侦五型轰炸机,到后来的超黄蜂直升机、直-5直升机等,体现了人民海军航空兵的不断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四“强国强军、挺进深蓝”展厅,则展现了人民海军在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新式主战装备模型,如航母、新型驱逐舰、潜艇、战斗机等,彰显了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p><p class="ql-block"> 在核潜艇内部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核潜艇之中,感受到了核潜艇的神秘与强大。</p><p class="ql-block"> 穿过幽暗的舱室甬道,核潜艇“长征一号”的身躯威严得令人屏息。直径不足两米的鱼雷发射舱内,凝结着三代官兵露霜般的汗渍;狭小的轮机舱里,仪表盘上的划痕记录着深潜时雷霆般的震颤。讲解员揭开某舱室“禁止拍摄”的封条,锈蚀的床架上赫然可见用罐头瓶改制的夜光闹钟,让这艘钢铁巨兽显露出温热的肌理,昭示着什么是“一寸舱室一寸血”。</p> <p class="ql-block"> 《伟大新航程》环幕影院通过震撼的影像和音效,展示了人民海军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和风采,让我对人民海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在海上装备展区,我们见证了钢铁长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承载着无数英雄的热血与荣耀,如今更彰显着我国海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海疆,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海军的威武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长江舰:作为毛主席第一次视察人民海军时乘坐的舰艇,长江舰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原名“民权”号,1930年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1949年11月在重庆起义加入人民海军,1950年4月更名为长江舰。1968年2月15日,为纪念毛主席视察海军部队15周年,长江舰被授予“53-219”号荣誉称号。如今,长江舰静静地停泊在海上装备展区,仿佛在诉说着人民海军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临“长江舰”甲板的一刹那,1953年的海风似乎穿透时光向我们扑面而来。这艘当年曾载着毛主席视察长江的功勋舰艇,如今锈迹斑驳的舰桥上仍留存着伟人题写“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舱室。透过被海水侵蚀的舷窗,恍然看见当年水兵们伏案绘制海图的身影,仿佛听见电报机“嘀嗒”音与浪涛“轰隆”声的共鸣,而舷侧弹痕累累的105毫米舰炮,正以45度仰角指向苍穹,恍若凝固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 鞍山舰是中国从苏联引进的07型驱逐舰,1954年抵达青岛,命名为鞍山舰,是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的“四大金刚”驱逐舰之一。作为人民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鞍山舰在服役的38年间多次执行重大战备和训练任务,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乘坐鞍山舰检阅海军部队,它见证了人民海军早期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济南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首舰济南舰,1968年开工建造,1971年入列。济南舰服役期间多次完成重大战备训练和试验任务,被誉为“国防现代化装备建设的开路先锋”。1979年8月2日,邓小平视察该舰并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2007年退役后,济南舰驻泊于海军博物馆,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在海军博物馆陆上装备展区,全域作战的展示,彰显着人民海军强大的综合防御与进攻能力。我们近距离看到各种先进的陆上装备,如zlt05式两栖装甲突击车、鹰击-62岸舰导弹发射车以及海红旗-7舰空导弹、180mm岸防炮、sy-1反舰导弹发射车等岸防装备,展示了人民海军岸防部队的强大实力。这些装备曾装备在052型驱逐舰“哈尔滨”舰等主力舰艇上,为保卫祖国海疆发挥了重要作用。感受到中国海军强大的全域作战能力,为国家拥有这样的国防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眼光落在“巨浪一号”潜地导弹上,不由得驻足。这个重达20吨的“深海利剑”表面布满蜂窝状结构,1982年在渤海湾40米深的水下成功发射时,弹头在预定海域绽放出的灿烂蘑菇云,让西方军事观察家惊呼——“中国一夜之间跨入核大国行列。”此刻,展柜里泛黄的研制手稿与全息投影中腾空的导弹形成奇妙对话,诉说着从仿制苏联p-15导弹到自主研制巨浪家族的40年突围。</p><p class="ql-block"> 展示的航空装备,如:伊尔-14运输机、直-5直升机、歼-8ii战斗机等航空装备,体现了人民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历程。伊尔-14运输机是毛主席1958年赠予肖劲光司令员的专机,舱内保留皮质座椅与航图;直-5直升机是中国首款国产通用直升机,1963年服役,执行过南极科考任务;歼-8ii战斗机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制双发超音速截击机,曾参与台海空战。了解到这些装备在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以及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人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充满信心,相信在强大的海军力量保护下,国家能够抵御任何外部挑战。</p><p class="ql-block"> ztd-05两栖突击车、63a水陆坦克等陆战装备,展示了人民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ztd-05两栖突击车配备105mm线膛炮,具备浮渡能力;63a水陆坦克1960年代研制,曾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滩头突破。</p><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陆上装备展区,了解到海军在历史上的战斗历程和所做出的牺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感恩那些为和平付出努力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室外展区,陈列的ztd-05两栖突击车在模拟浪涛中起伏,车顶机枪的准星始终锁定虚拟目标。触摸屏显示着2016年也门撤侨影像——“临沂舰”在炮火中划出弧线,甲板上的海军陆战队员持枪警戒,与身后难民感激的泪眼构成人间最动人的海景画,让人不由得想起1955年万山群岛海战中,水兵们用木帆船搭载陆军登陆时甲板上那句“人在阵地在”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沉时,广场上的“亮剑深蓝”雕塑群再次披上金色,汉剑造型的主桅杆刺破晚霞,底座的世界地图上,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的航迹如金色丝线缠绕着全球。一位年轻的母亲指着雕塑基座上的“舰行万里不迷航”向孩子解说,那孩子手指划过“辽宁舰”甲板清洁工的卡通形象,天真地发问——“这个叔叔天天擦甲板不累吗?”</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后,从3号门出馆,已经是傍晚时分,一天的参观游览就结束了。当我们出馆回望,海湾中“银川舰”的轮廓与博物馆的剪影渐次重叠,恰似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望。海风送来汽笛悠扬,恍惚间,1950年“长江舰”的汽笛、1970年核潜艇下水的轰鸣、2019年“山东舰”入列的礼炮,在时空长廊里交织成磅礴的历史交响。此刻终于懂得——所谓水上钢铁长城,不仅是冰冷的舰体与导弹,更是人民子弟兵用青春热血浇筑的精神堤坝。</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有着27年海军军龄的转业干部,结束在海军博物馆的参观游览,我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看着博物馆里展示的从早期的木船、小型炮舰,到如今的航母、核潜艇等现代化舰艇,深刻感受到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从最初只能依靠缴获、起义接收的装备,到如今自主研发、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海军装备,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许多历史事件的展品和图片,如“八六海战”“西沙海战”“南沙海战”等,让我回忆起当时海军官兵们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战斗的场景。那些为了保卫国家海疆、捍卫国家主权而牺牲的战友,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看到那些在战斗中受损但仍坚守岗位的舰艇、武器,以及英雄们的事迹,无不让人感受到海军官兵英勇无畏的精神。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环境,他们都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这种精神是海军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海军博物馆里展示的众多功勋舰艇和英雄人物,都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保卫祖国的海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而不懈努力。这种忠诚使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海军官兵。</p> <p class="ql-block"> 从早期的火炮、鱼雷,到如今的导弹、雷达等先进装备,海军的武器装备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装备的更新换代,不仅提高了海军的战斗力,也展示了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p><p class="ql-block"> 许多展品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如“中华神盾”舰、国产航母等。这些装备的成功研制和服役,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也体现了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参观海军博物馆后,更加坚定了对海军未来发展的信心。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海军将继续沿着强军之路前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的军人,我为人民海军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有责任将海军的精神和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军、支持海军。同时,也希望年轻一代的海军官兵能够继续发扬海军的优良传统,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建军98周年之际,我祝愿人民海军继续乘风破浪,走向深蓝,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该文写于2025年7月30日家中卧室,8月1日在京都闻道阁公众号发布后,相继被百度、QQ、豆瓣、知乎、微博、UC、一点资讯、华人头条、个人图书馆、网易、搜狐等平台推送发布。同时在美篇发表,被美篇评为“精选”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先后毕业于大连海军政治学院人事管理大专班、大连舰艇学院人事管理本科班、解放军理工大学(现改为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班。从军27载,海军上校军衔。行政正团级转业到地方公安局工作后,被公安部授予公安三级警监警衔。闲暇时喜欢写一些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等作品。数十年来,先后有3000余篇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刊物发表,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在部队和公安工作期间, 先后七次荣立三等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