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推卸责任与自我开脱</p><p class="ql-block">许多日本民众将自己视为战争的受害者,而非加害者。他们把责任归咎于日本军队和帝国主义,认为是他们挑起了战争,而日本平民是无辜的。这种“甩锅”行为使得部分民众逃避道德谴责,甚至淡化侵华战争的罪行。</p><p class="ql-block">2. 对历史的无知与否认</p><p class="ql-block">部分日本民众对侵华战争的历史了解不足,甚至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暴行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战争是“过去的事情”,纠结于此是浪费时间;还有人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认为“战争难免有伤亡”,或认为相关历史在日本课本中未被详细讲解。</p><p class="ql-block">3. 对战争的美化与英雄崇拜</p><p class="ql-block">受“樱花文化”影响,部分日本人崇拜二战中牺牲的侵略者,将他们供奉在靖国神社。这种文化导致日本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忽视邻国感受,进一步激化了历史问题。</p><p class="ql-block">4. 既得利益者的回避</p><p class="ql-block">日本民众在侵华战争中受益,例如通过掠夺中国资源实现经济繁荣。这种既得利益使得许多人回避讨论侵华战争,因为承认历史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羞耻或不安。 </p><p class="ql-block">5. 有识之士的反思与呼吁</p><p class="ql-block">一些日本有识之士,如日本广播协会前译员神崎多实子和《朝日新闻》前记者上丸洋一,通过讲述亲身经历或研究成果,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呼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他们的努力为日本社会提供了反思的声音。 </p><p class="ql-block">总体而言,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看法复杂多样,既有否认与回避,也有反思与呼吁。这种分歧反映了历史教育的不足和民族情感的复杂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