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我与朋友一同前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保安村,探访了戴笠旧居。这是一次穿越历史的旅程,走进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建筑,仿佛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踏入保安乡的那一刻,古街的石板路在脚下延伸,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错落有致,墙上“青云旧居”四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岁月的光泽。远处山峦起伏,天空澄澈如洗,仿佛一幅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戴氏旧居建于1943年,由戴笠亲自参与设计,整体外观朴实无华,粉墙灰瓦,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掩映在古街之中。但真正走进去,才知其内藏玄机。屋内设有一明一暗两条楼梯,明梯宽敞,暗梯却藏在壁柜之后,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极为隐蔽。楼上七间房,中间是会客室和书房,四周是卧室,室室相连,门门相通,122扇窗、85扇门交错纵横,宛如一座迷宫。</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一间房间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书柜旁放着一张旧椅,仿佛还能听见戴笠翻阅资料时的沙沙声。地板上隐约可见岁月留下的痕迹,让人不禁想象,这里曾上演过多少密谋与抉择。</p> <p class="ql-block">戴氏家族的历史与江山这片土地密不可分。江山地处钱塘江上游,自古有“东南锁钥”之称,戴氏家族在此扎根繁衍,历经元、明、清多个朝代,家族成员在政治与军事上多有建树。戴安德、戴景鸿、戴笠等人物,皆是家族中举足轻重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一张族谱静静陈列在展馆中,从曾祖到曾孙,生卒年份、官职信息一一列明,字迹工整,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感。站在族谱前,我仿佛看见一个家族的血脉在纸上流淌,代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展板则介绍了戴氏家族的多位成员,如戴春根、戴春操、戴善彰等,他们或从军、或从政、或从商,皆在各自领域留下印记。他们的生平故事,让我对这个传奇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旧居坐落在一条宁静的古街,白墙黑瓦,红灯点缀,古意盎然。进入其中,屋内结构错综复杂,122扇窗、85扇门环环相扣,似迷宫般令人惊叹。屋内还陈列了戴氏家族的历史资料,详尽记录了家族迁徙与成员信息,让我对这个传奇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1932年4月1日,复兴社特务处在南京成立,戴笠自此走上特工之路。特务处本部设在徐府巷,而他的私人办公室则设在鸡鹅巷53号。随着局势变化,特务处逐步扩大,最终演变为军统,戴笠也成为其核心人物。</p> <p class="ql-block">1931年11月,戴笠向蒋介石呈上建议书,强调特工力量的重要性。次年3月,蒋介石正式任命戴笠主持复兴社特务处,从此,戴笠开始在特工领域崭露头角。他不仅组织训练特工,还亲自参与策划多项行动,成为国民党情报系统的灵魂人物。</p> <p class="ql-block">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戴笠一手打造的情报机构。从复兴社特务处到军统局,再到后来的保密局,戴笠始终是其核心人物。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军统随之改组,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一块展板详细介绍了军统的组织架构与发展历程。从南京到上海、从香港到北平,军统的触角遍布全国,设有情报、特务、训练、行政等多个部门。其组织严密,行动迅速,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情报系统之一。</p> <p class="ql-block">戴笠不仅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更是军统组织的缔造者。展板上详尽记载了军统的演变历程,从复兴社特务处到军统局,再到后来的保密局,其组织之庞大、结构之严密,令人震撼。戴笠一生创办上百个特训班,培养了无数特工人才,甚至包括女特工的训练体系。</p> <p class="ql-block">一张展板上陈列着四位军统特工的黑白照片,他们被称为“四大金刚”——陈恭澍、赵理君、沈醉、王天木。他们曾活跃于抗战前线与敌后战场,执行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任务,是军统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墙上挂满了军统人物的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一段传奇。他们或卧底敌营,或刺杀敌酋,或搜集情报,为国家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站在这些照片前,我仿佛听见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与肃杀。</p> <p class="ql-block">戴笠极为重视特工培训,他在全国多地设立训练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特工人员。展馆中展示的训练班资料,记录了他在江山、重庆、南京等地设立的多个训练机构,以及特工训练的内容与方式。这些特工不仅精通谍报技巧,还掌握多种语言与技能,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情报力量。</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陈列的“四大金刚”照片、军统人物肖像、女特工代表以及戴笠视察训练的影像,让我仿佛看到那些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身影。他们或冷峻、或坚毅,每一个眼神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的一间房间布置古朴,木质地板、书柜、书桌与椅子整齐排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室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墙上挂着深红色窗帘,与窗外的红灯笼遥相呼应,仿佛时光倒流,回到那个特工活跃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另一间房间内,木质家具与古董摆件错落有致,屏风与窗帘营造出一种典雅的氛围。阳光从门口洒入,照在桌椅上,仿佛还能看见戴笠在此沉思、书写、密谈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一块展板记录了1950年前后江山地区的剿匪斗争。那段时期,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地方土匪仍在活动,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峻挑战。剿匪部队多次出击,最终将匪患彻底清除,为江山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旧居中的一间卧室保留了当年的生活场景,木质床架、桌椅与柜子静静陈列,墙上挂着窗帘,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屋内还摆放着秤与镜子,墙上贴着“请勿触摸”的标志,提醒人们尊重历史,勿扰旧梦。</p> <p class="ql-block">旧居内部保留了当年的生活场景,木质结构、雕花门窗、斑驳墙面,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书桌、床榻、梳妆台仿佛仍在诉说着主人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展区则将时间线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讲述了江山地区的剿匪斗争与社会重建,为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句点。</p> <p class="ql-block">此次游历,不仅让我领略了江南古建之美,更深入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