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春:师德修养与教育家精神践行

笑傲苍穹

刘大春,何许人也?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学特级教师,四川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校长培训专家组成员…… 看到这一大串的头衔,让我顿生仰慕之心,对他的报告充满了期待。真正现场聆听他的报告,更让我钦佩不已。他是唯一一个站满全程,并且走下主席台和现场互动的专家。虽然他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虽然他不够英俊潇洒,但他却点燃了全场,因为他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还因为他的真实、真诚、真情。他的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又有丰富具体的事例解析;既有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也有全国各地各校发生的违反师德的事例具体分析;既有现代学校中存在的各类教育问题,又有他总结的实操方法……他的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犹如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师德的内涵以及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有了更为深刻且全新的认识。 刘大春教授将教育家精神践行清晰概括为“爱”“人”“学”三个方面,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指明了精准方向。 刘大春教授所强调的“爱”,涵盖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维度,这是教育家精神的根本准则。刘教授要求老师们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的情感之根”。<br> 爱国守法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爱岗敬业则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教师要将教书育人视为毕生追求,在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倾注心血,不敷衍、不懈怠。而关爱学生更是“爱”的核心体现。这意味着教师要毫无保留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点滴、心理健康与成长需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耐心的辅导、一句温暖的问候,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动力。这种爱并非盲目的宠溺,而是严慈相济,在关爱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br> “人”的维度聚焦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育家精神在育人实践中的核心体现。刘教授要求老师们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是教育家精神的艺术之门”;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是教育家精神的立教之本”。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健全人格。在日常教学里,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精心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br> 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即终身学习,是教师保持教育活力、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刘教授要求老师们要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教育家精神的行知之道”,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高远之境”。 当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学习专业知识,而是转向提升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理念与深化师德修养。教育领域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持续发展,教师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成长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刘大春教授的报告《师德修养与教育家精神践行》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的心灵。“爱”“人”“学”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时刻牢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带动身边的同事们,注重自身成长,提升专业水平,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