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的回响

童言无忌

<p class="ql-block">  昵 称:童言无忌</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92500451</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当我翻开尘封的旧物,一张泛黄的《应征青年入伍登记表》映入眼帘。看着表格上自己的名字——童致远,出生于1962年9月16日,籍贯浙江永康,出身工人家庭,那时还是一名初中文化程度的学生。1979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 <p class="ql-block">  当收到了这份沉甸甸的入伍通知书,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不仅是一张纸,更是我军旅生涯的崭新起点,是青春岁月里最光荣的使命召唤。</p> <p class="ql-block">  回想当初决定报名参军,内心满是憧憬与忐忑。憧憬着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军人,守护祖国的山河。忐忑着未知的军旅生活,自己是否能适应那份艰苦的环境与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当看到“入伍通知书”这几个字时,所有的不安都被强烈的使命感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  从军,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小时候,看着电影里军人英姿飒爽的模样,听着军歌嘹亮的旋律,心中便埋下了一颗军旅梦的种子。如今,种子终于生根发芽,我即将踏入军营,去亲身感受军人的热血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入伍出征那天,天还没亮,我就起床整理行囊。父母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到了部队要听指挥,好好干。”我带着家人的期望,和其他新兵一起,坐上了前往军营的汽车。</p> <p class="ql-block">  来到军营里,我告别舒适的百姓生活,迎接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我知道,这些都是成长的磨砺。我会努力锤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身体素质,学习军事技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p> <p class="ql-block">  军营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也是充实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出操,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汗水浸湿了军装,手掌磨出了血泡,但我从未退缩。在这里,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担当。</p> <p class="ql-block">  我明白,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的需要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  军营的日子,是汗水浸泡的诗行。在那两排砖混结构的房子叫——营房。印着我成长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大通铺,几块长长的木板,平整地架在厚实的砖垛之上,从屋子这头延伸到那头,朴素而又简洁。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有着最纯粹的军旅气息。我把被褥整齐地铺在大通铺上,原本单调的床铺,瞬间有了家的模样。从此,这里便成了我在部队的小天地,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欢笑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大通铺,别有一番韵味。熄灯号吹响后,整个房间渐渐安静下来。但偶尔也会传来低声的交谈,那是战友们在分享心事。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大通铺上,映出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伴随着轻微的鼾声,大家在大通铺的怀抱中进入梦乡,梦里或许是家乡的亲人,或许是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第一次紧急集合的哨声,是大通铺生活中紧张又刺激的音符。漆黑的夜晚,“紧急集合打背包——手忙脚乱”,背包带缠成了“麻花状”。在这一次次的紧急集合中,我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团队协作也越来越默契,在战友的笑声里学会了利落。</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饭前的场景。当集合的哨声响起,战友们迅速整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饭堂。在饭堂前,队伍站得笔直,像是等待出征的战士。“饭堂前唱歌——士气高昂。歌声中,唱出了对祖国的忠诚,唱出了战友之间的情谊,唱出了身为军人的骄傲与担当 。</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烈日下的正步走得脚掌起泡,寒风中的站岗冻得鼻尖发红,可只要一声“稍息”,转身看到身边战友同样坚毅的眼神,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嘴角的倔强。</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戈壁滩上站岗,望着漫天的繁星,思念着远方的家人。也曾在施工中受伤,是战友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重新站了起来。那些一起吃苦、一起欢笑的日子,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操场上练刺杀,枪托抵着肩窝的酸痛成了最熟悉的触感。我曾在烈日下学战术,地图上的等高线在脑海里变成了真实的山川。也曾在拉练途中互相搀扶,一壶水解成几缸分着喝,一块压缩饼干掰成两半分享。那些一起哭过、笑过、拼过的日子,让“战友”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那是过命的交情,是无论时隔多久,一声“老班长”就能瞬间拉回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1981年8月1日,新疆天山南北的各族官兵聚集在乌鲁木齐人民广场。我荣幸参加,代表“三团八连方队——整整齐齐”威武雄壮通过主席台,接受着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领导及各族人民群众代表的检阅。我在为军人的尊严而走, 为军人的荣誉而走,为赢得新疆各族人民的尊敬而走,为增进军民感情而走。</p> <p class="ql-block">  阅兵场景虽不及北京国庆阅兵的举世瞩目,不及天安门城楼前阅兵的气势恢弘,但三个多月风吹日晒的训练、汗洒操场的付出、接受检阅的振奋,以及阅兵所展示的军威军魂是相近相同的。 我为一生中有过此次阅兵经历而骄傲,为曾经作为一名边疆士兵而自豪,为有这些亲爱的战友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休息号刚落,战友们席地而坐,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报纸,指尖夹着一小撮金黄的莫合烟,三两下就卷出一支歪歪扭扭的“喇叭筒”。当年的条件也就“报纸卷莫合烟——将就着抽”。报纸的油墨香混着烟叶的醇厚,在阳光里轻轻漾开。</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退伍返乡的头天晚上,熄灯号已响过很久、许久,大家还在铺上翻来覆去……有人开始埋怨起来:“童同志,你不打呼噜,怎么能睡着觉”。另一个也开腔了:“听不到呼噜声,就睡不着,赶快睡”。</p> <p class="ql-block">  其实,睡不着觉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长期生活在一起建立的战友情,兄弟谊,难以割舍。这一分别或许将是今生的永别……</p> <p class="ql-block">  那些一起扛过枪、一起流过汗的战友,“部队退伍返乡——各奔东西”散落天涯,却总在梦里相见。有了微信对话框,用一句“老战友,最近还好吗”,瞬间拉回那个热血沸腾的时光。原来,有些情谊,早已超越了时间和距离,成为心底最温暖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脱下军装,却总在某个瞬间与过去重逢。看到整齐的队伍会下意识挺直腰板,听到激昂的旋律会忍不住跟着哼唱,遇到困难时,脑海里总会响起班长那句:“咬紧牙,啥坎儿过不去”。军旅生涯像一场深刻的洗礼,它教会我,平凡的日子里藏着不凡的坚守,简单的重复中孕育着钢铁的意志。</p> <p class="ql-block">  我的八连,我的家,营房建设你干过,连防御战术地对空你演练过,81年建军54周年你代表三团荣幸参加乌鲁木齐部队在天山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你的成绩杠杠的,宋家沟师通讯坑道开钻建设成绩你斐然……这一件件,一桩桩,钢铁般的硬骨头你啃下来,钢八连的丰碑你树起来了。永远的八连足已让我荣耀一生!</p> <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部队40多年,但军人的情怀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每当看到军旅生涯的老物件,我都会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虽已脱下军装,可骨子里的军人底色从未改变。听到军号仍会心头一震,看到军旗仍会眼含热泪,遇到困难时,那句“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依然是最有力的支撑。军营教会我的,不只是过硬的本领,更是担当与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担当,对生活的热忱。</p> <p class="ql-block">  在建军节之际,我想对所有的战友说一声:“节日快乐!”也想对祖国说一声:“请放心,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持军人的本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这个八一,遥敬昔日的营房,敬并肩作战的战友,敬那段燃烧着青春与理想的岁月。军装虽卸,军魂永驻。岁月流转,初心不改。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我一个老兵,写给八一最滚烫的誓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