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山西之二:云岗石窟

郁金花香

<p class="ql-block">6月18日,行程第三天</p> <p class="ql-block">  上午结束华严寺的游览,我们离开大同古城前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从游客中心检票后既步入佛光大道,佛光大道是云冈石窟景区内的主干道,以北魏风格建筑和佛教文化景观著称。 ‌大道两侧分布着13对大象驮塔砂岩造像,石柱上雕刻有佛像和莲花图案。</p> <p class="ql-block">  经过昙曜广场,走过七孔桥,我们来到灵岩寺。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上,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同一文化遗产的不同历史称谓,灵岩寺是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原名,作为云冈石窟的组成部分,既是早期石窟前木结构建筑的代称(如第三窟对应“灵岩洞”),也是现存景区内复建的仿古建筑群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灵岩寺作为云岗石窟的一部分,为2009年复建项目,主要侧重历史文化展示而非宗教仪式。通过人工湖、仿古建筑群再现北魏佛教寺院风貌,成为连接历史遗迹与游客体验的过渡空间,与石窟造像形成“前寺后窟”的完整佛教文化景观体系。‌‌</p> <p class="ql-block">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印证了灵岩寺作为北魏皇家寺院与水陆法会场所的宗教功能。‌‌</p> <p class="ql-block">  走出灵岩寺景区就来到云岗石窟面前了,石窟是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佛龛约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他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  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早期石窟,即昙曜五窟(16-20窟),大窟大像,气势磅礴,具有较强的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昙曜五窟五个石 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主佛像均模拟北魏王朝道武、明元、太武、 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象征北魏皇帝是如来佛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云冈第二十窟的主尊是石窟最有名的大佛, 俗称露天大佛,是最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的代表,开凿于公元460年前后的北魏时期 ,位于云冈石窟中部西隅,在昙曜五窟的最西端 。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 。身着釉坛式袈裟,衣纹如波浪翻卷,质地厚重,较多地保留了中亚犍陀罗艺术的成分,袒右肩式袈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像高鼻深目的面部特征既保留了印度犍陀罗艺术遗风,又融入了鲜卑民族的雄健气质,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其艺术风格深刻影响了龙门、巩县等后续的石窟,堪称中国佛教造像里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以1-13窟为代表),如果说早期的昙曜五窟以造像巨大、雄浑为特征,那么,进入中期阶段,云冈石窟开始进入精美、精细的造像阶段。中期的石窟开凿时,北魏正值孝文帝太和年间(471-494年),是国力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因此有巨大的财力,集合全国最优秀的人 才来造像。当时孝文帝和冯太后二圣并列,所以中期多双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中期的石窟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 窟。中期石窟主要为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呈现出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与早期昙曜五窟的质朴、异域风格有很大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  第3窟又名“灵岩寺洞”,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开凿于北魏中期,但未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后室西壁的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造像被认为属于唐代风格,特征包括宝冠雕刻、衣纹流畅及面相丰满等,也有观点提出第三窟可能存在隋代或辽代的重刻或修补痕迹。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第9-13窟合称“五华洞”,是中期石窟的精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兼具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span>因后世彩绘绚丽得名,是北魏汉化改革时期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晚期石窟,为迁都洛阳后所建数量庞大的小窟,主要分布在20窟以西,以中小窟为主,遍布云冈各处。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衣服下部的衣纹越来越重叠,龛楣、帐饰也越来越复杂。这些洞窟不再是官方开凿,而是由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 余座中小型洞窟。</p> <p class="ql-block">  曾经走过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当我站在云冈“五华洞”几个石窟前的刹那间,还是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那精美的佛像,精致的浮雕,虽经历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美妙绝伦,他们带着历史的辉煌与沧桑跨越时空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让千年后的我们沉醉其中。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的云冈石窟壮景。</p><p class="ql-block"> 历经1500余载,巍峨的云冈石窟依然风华绝伦,静静伫立在山西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这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向世界讲述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传承、开放与包容。如今的云冈石窟,成为一张承载历史之深沉的文化名片,一座赢得全世界赞誉的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云岗石窟,走长城一号公路,行程200多公里,于傍晚抵达偏关老牛湾。</p><p class="ql-block"> 老牛湾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南依山西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老牛湾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核心地段,河谷两岸壁立万仞,河道中碧波万倾,河岸上长城耸立,村落中古迹遍布。这里是长城、黄河唯一交汇的地方,也是人文历史与自然遗迹完美融合之处。斗转星移,岁月流转,滚滚黄河蜿蜒而过,在此留下了千百年来为世人称赞的壮丽奇观。</p><p class="ql-block"> 在老牛湾风景区,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傍晚和清晨,19日早餐后接着游玩下一个行程。</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郁金花香</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间/2025-08-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31hko5" target="_blank">环游山西之一:大同时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8fz9hw" target="_blank">环游山西之三•宁武万年冰洞&雁门关</a></p> 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