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座游轮逛三峡》(三峡之巅)

梵人(修地砖家)

<h1><p></p><p> 三峡之巅景区在赤甲山顶。</p> 三峡之巅最高处海拔为1388米,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景观形态的最美处、文化层面的至善处、精神层面的至上处、绿色发展的至臻处。登临此地,云雾缭绕,彩霞弥漫;放眼望去,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凌空俯瞰,玉带长江,蜿蜒飘动。踏上玻璃栈道,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绝世意境,一幅“ 悬、险、惊、奇 ”交错的山水画卷尽收眼底。<p></p><p> 三峡之巅景区位于赤甲山顶,夔门之上,景区北起作坊槽,南眺白盐山,西望白帝诗城,东临巫山机场,绵延10余公里。三峡之巅景区因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的诗句而得名,于2020年5月1日成功开园,2020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本文为继上文《乘坐游轮逛三峡》(雄伟险峻的瞿塘峡) 后呈上的另一篇拙文。本文全称为《乘坐游轮逛三峡》微型连环画(小人书),第二部分(拦河大坝与船闸、长江三大峡谷、三峡之巅及神女溪)第五小部分(三峡之巅),简称则为:《乘座游轮逛三峡》(三峡之巅)。 希望朋友们继续喜欢。</p><p> 本文主要內容就是向朋友们介绍长江三峡的最高处即“ 三峡之巅 ”的部分信息。具体来说就是三峡之巅,赤甲山的多角度图片以及一些徒步登顶的信息。 </p><p> 原本赤甲山应属于瞿塘峡段,阅看资料后感觉非常的震撼,于是便将其抽取出来单独与大家分享。</p> 注:由于本次旅游项中并没有包括三峡之巅景区,因此,本文资料来自网络。</h1> <h1></h1><h1> 游轮驶过瞿塘峡 ”三峡之巅 ”段。</h1><h1> 赤甲山山峰那刺破青天的雄浑身影让大家都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游轮上水行驶)。</h1> <h1> 游轮从三峡之巅脚下驶过(上水)。视频</h1><h1> 视频中能看到雄伟的三峡之巅顶峰、林木葱葱的白帝岛、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岭和奉节长江大桥等。</h1> <h1> 三峡之巅雄姿。</h1><h1> 三峡之巅位于奉节,奉节曾称夔州。</h1><h1> 夔州,古地名,在今重庆奉节一带。古时,夔是三峡地区最古老的方国。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先后为江关都尉、巴东郡、三巴校尉、巴州、信州总管府、夔州总管府、夔州都督府、夔忠涪防御使、夔州路、夔州府等治地。一直为巴蜀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县城永安街道,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h1><h1> 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千百名人旅居或途经奉节,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诗歌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写下“ 天下第一快诗 ”《早发白帝城》,杜甫赋诗“ 天下第一律诗 ”《登高》,刘禹锡吟唱“ 天下第一情诗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康熙题写“ 天下第一景诗 ”《六言诗》……数不胜数的诗人挥毫泼墨,从而铸就了奉节“ 中华诗城 ”的美誉。</h1> <h1></h1><h1> 雄伟的三峡之巅也无法阻挡太阳的冉冉升起。</h1><p><br></p> <h1> 远眺三峡之巅。</h1><h1> 三峡之巅 景区最高处海拔为1388米,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景观形态的最美处、文化层面的至善处、精神层面的至上处、绿色发展的至臻处。登临此地,云雾缭绕,彩霞弥漫;放眼望去,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凌空俯瞰,玉带长江,蜿蜒飘动。踏上玻璃栈道,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绝世意境,一幅“ 悬、险、惊、奇 ”交错的山水画卷尽收眼底。</h1><h1> 三峡之巅景区位于赤甲山顶,夔门之上,景区北起作坊槽,南眺白盐山,西望白帝诗城,东临巫山机场,绵延10余公里。三峡之巅景区因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的诗句而得名,于2020年5月1日成功开园,2020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1> <h1> 游轮从三峡之巅旁边经过。</h1> <h1> 三峡之巅。</h1><h1> 三峡之巅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点,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被赞为“ 江山壮丽 ”的极致体现。以下是具体信息整合:</h1><h1> 地理位置与海拔,三峡之巅地处长江三峡西首瞿塘峡赤甲山顶,海拔1388米,是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景观形态最美,文化内涵最深厚。</h1><h1> 自然景观,俯瞰瞿塘峡夔门、白帝城,可远眺长江三峡壮丽风光,云雾缭绕时呈现“悬、险、惊、奇”交织的山水画卷。</h1><h1> 景区北起作坊槽,南眺白盐山,西望白帝城,东临巫山机场,绵延10余公里。</h1> 文化底蕴,因杜甫诗句“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得名,是夔乐发源地之一,诞生了雅乐鼻祖“ 后夔 ”。<br><h1> 景区内设有夔鼓神坛、四望乐坛、音祖雕像等音乐圣地,融合历史与民俗文化。</h1><h1> 旅游特色,景区占地约2000亩,构建“ 三脉七景 ”结构,包含夔鼓广场、九歌神坛等特色景点。</h1><h1> 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申报5A景区。</h1><h1> 交通与体验,从奉节县城出发,自驾约30分钟,乘坐景区交通车+山路攀登约10分钟可达。</h1><h1> 登临玻璃栈道,感受“ 会当凌绝顶 ”的意境,体验“ 悬、险、惊、奇 ”交错的自然景观。</h1><h1> 总结 :三峡之巅以“ 高山、峡谷、人文 ”为核心,是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魅力。</h1> <h1> 三峡之巅。</h1><h1> 三峡之巅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点,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被赞为“ 江山壮丽 ”的极致体现。以下是具体信息整合:</h1><h1> 地理位置与海拔,三峡之巅地处长江三峡西首瞿塘峡赤甲山顶,海拔1388米,是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景观形态最美,文化内涵最深厚。</h1><h1> 自然景观,俯瞰瞿塘峡夔门、白帝城,可远眺长江三峡壮丽风光,云雾缭绕时呈现“ 悬、险、惊、奇 ”交织的山水画卷。</h1><h1> 景区北起作坊槽,南眺白盐山,西望白帝城,东临巫山机场,绵延10余公里。</h1><h1> 文化底蕴,因杜甫诗句“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得名,是夔乐发源地之一,诞生了雅乐鼻祖“ 后夔 ”。</h1><h1> 景区内设有夔鼓神坛、四望乐坛、音祖雕像等音乐圣地,融合历史与民俗文化。</h1><h1> 旅游特色,景区占地约2000亩,构建“ 三脉七景 ”结构,包含夔鼓广场、九歌神坛等特色景点。</h1><h1> 交通与体验,从奉节县城出发,自驾约30分钟,乘坐景区交通车+山路攀登约10分钟可达。</h1><h1> 登临玻璃栈道,感受“ 会当凌绝顶 ”的意境,体验“ 悬、险、惊、奇 ”交错的自然景观。</h1><h1> 总结 :三峡之巅以“ 高山、峡谷、人文 ”为核心,是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魅力。</h1> <h1> 云雾缭绕的三峡之巅。</h1> <h1> 云雾中偶尔露狰容的三峡之巅。</h1> <h1> 远眺三峡之巅。</h1><h1> 赤岩在阳光照耀下更显壮丽,白盐山翠装素裹,两山对峙如天地间的天然屏障。</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上观三峡。</h1><h1> “ 登三峡之巅忆诗仙 ”。李白轻舟、白帝城的历史意象融入现代登顶体验,曼纱似霜云鬓,碧水环成峻岭川,让人感受到千年诗意的延续。</h1> <h1> 三峡航道瞿塘峡段。</h1> <h1> 三峡之巅雄姿。</h1><h1> “ 赤甲揽全川,夔门锁万山 ”以雄浑笔触勾勒出三峡之巅的险峻与磅礴,夔门似巨龙锁住群山,江水奔腾如白盐对金蟾。</h1> <h1> 远眺三峡之巅。</h1><h1> 赤甲巍峨耸立,江北赤日与江南白盐山对峙,形成天地间绝美画卷,夔门险峻与峡谷秀丽尽收眼底。</h1> <h1> 一览众山小的三峡之巅。</h1><h1> “一江碧水东流去,万仞危崖傲壑渊”通过色彩对比,展现江水与山崖的壮美,夕阳映照下紫翠的山色醉人心魄。</h1> <h1> 三峡之巅上的迎龙观景台。</h1><h1> 脚踏“ 山巅 ”方知世界渺,赤甲、白盐两山尽收眼底,清江如飘带,云海山腰绕,亲临峰巅仿佛置身飘渺的仙境。</h1> <h1> 雄伟的三峡之巅。</h1> <h1><p> 夔门吐月。</p> 夔门吐月,这是赤甲山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形容月亮从赤甲山后升起的壮丽景象,是三峡地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h1><h1> 范成大《赤甲山诗并序》中“ 月生赤甲如金盆,蹲龙呀口吐复吞 ”的描写,精准捕捉了赤甲山在月光下的独特形态:满月跃上山顶又被鼍龙吞吐的动态美,成为“ 夔门吐月 ”最具代表性的画面。</h1><h1> 赤甲山在晴晖、晚霞、明月交相辉映下,形成“ 赤甲晴晖 ”等独特景观,与“ 吐月 ”形成意境上的延伸。</h1> <h1> 10元人民币背景图。</h1> <h1> 瞿塘峡成为10元人民币背景图。网络视频</h1> <h1> 雄伟的三峡之巅。</h1> <h1> 雄伟险峻的三峡之巅。</h1><h1> 李白曾慕名登临,慨叹其高峻险要,赤甲山因此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h1> <h1> 远眺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h1> 岭辉耀碧野,胜景出天然,雾霭簪青发,云霞挂铁肩,鸟鸣松涛交织成和谐乐章。</h1> <h1> 三峡之巅。</h1> <h1> 白盐山观景台看三峡之巅。</h1><h1> ”绿叶漫山时,我们在三峡之巅与夔门撞了个满怀 ”。以动态视角描绘绿植映入江中、江船转弯的诗意画面,江水被绿植映成翠色,夔门剪影与星月相映成趣。</h1> <h1> 三峡之巅及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h1><h1> “ 十公里漫漫登巅阶,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通过攀登过程,串联起刘备托孤、纤夫号子等历史故事,让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交融。</h1> <h1> 三峡之巅及观景景台。</h1><h1> 赤甲高耸刺破天,因高傲雄最近仙,赤甲山已成为名士们寻幽访胜的理想之地。</h1> <h1> 三峡之巅。</h1><h1> " 赤甲山形断缺,如鼍龙坐而张颐 " 。通过比喻将赤甲山比作巨龙盘踞,形象刻画其山体断缺、气势磅礴的特点。</h1> <h1> 三峡之巅及迎龙观景台。</h1><h1> "赤甲山高云接天,苍崖翠壁排重关" 。夸张手法描绘赤甲山高耸入云的险峻地势,云雾缭绕与陡峭崖壁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其雄伟的自然景观。</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及观景台。</h1> <h1> 雄伟险峻的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h1> <h1> 徒步三峡之巅路线之一。网络视频</h1> <h1> 徒步三峡之巅全程。网络视频</h1> <h1><p> 徒步三峡之巅的起点之一,白帝城景区入口。</p><p> 徒步三峡之巅游玩线路。</p><p> 一是从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江峡文化馆至三峡之巅景区迎宾台全程10公里(这条线路需要购白帝城景区门票),用时约5小时,白帝城景区渡船每半小时一班,(半点、整点发船,首班(忠义渡口至江峡文化馆)时间为8:30、收班从江峡馆至忠义渡口时间为18:00)请合理掌握乘船时间,以免误船;</p><p> 二是三峡之巅景区坳口(望夫坳)观景台至迎宾台约7公里,用时约4小时;</p> 三是三峡之巅景区石庙游客接待中心至迎宾台约6公里,用时3小时。徒步需要一定体力和耐力。</h1> <h1> 穿过风雨廊桥。</h1> <h1> 从忠义广场(广场上塑有诸葛丞相塑像)旁经过。</h1> <h1> 来到白帝岛忠义码头。</h1> <h1> 乘渡船到梅溪河对岸的江峡文化馆。</h1> <h1> 绕过江峡馆进入沿江栈道。</h1> <h1> 赤甲楼古炮台。</h1><h1> 赤甲楼古炮台介绍:这里曾是古炮台址,于1996年在旧址上新建而成,临江而立,可观赏夔门雄姿,因位于赤甲山山脚而得名。楼体飞檐翘阁,红墙釉瓦,“ 赤甲楼 ”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楼内外镶嵌的是历代名人咏三峡的诗、词、歌、赋,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被中央电视台誉为“ 中国第一刀 ”的陈复澄先生以刀代笔,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刻制而成,有很高的艺术性。楼下平台处为古炮台遗址,复建有两门硕大铁炮,以凸显夔门天险在古代军事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重要战略地位。</h1> <h1> 赤甲楼古炮台。</h1><h1>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了全国江河湖海的地理注。其中三峡的选段是最早描写三峡的文字。在郦道元的眼中,三峡就是一个世外的桃源。自三峡七百余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峰峦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途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h1><h1>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绝多生怪柏,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渐素,常有高猿长鸣,属引凄异。空俗传响,哀转酒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h1> <h1>依山而建的赤甲楼古炮台。</h1> <h1> 古象博物馆。</h1><h1> 赤甲楼旁还有一个古象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一尊古象化石。夔门古象距今已经有200万年的历史。古象博物馆的后面还有一座老关庙,不言而喻,里面供奉的是忠义化身的关二爷,冲冠一怒为红颜。爱江山不爱美人的皇帝多的是,但为了给兄弟报仇而失去天下的,仅有刘皇叔一人。老关庙还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原始社会晚期遗址,1994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h1> <h1> 登山栈道绕过赤甲炮楼。</h1> <h1> 徒步三峡之巅的检票口。</h1><h1> 这里中午12点以后停止检票,也就是说中午12点以后就不能从此处徒步登山巅了。</h1> <h1> 坳口徒步入口。</h1><h1> 坳口为徒步登山巅的另一入口,进入坳口后的徒步路线就和白帝城徒步入口者的路线统一了。此入口到山巅约七公里,比从白帝城到山巅足足少了三公里,徒步时间则减少了一个半小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下午一点停止检票,错过时间是不允许进入景区的。</h1> <h1> 徒步三峡之巅。网络视频</h1> <h1> 攀登三峡之巅的游人还真不少。</h1> <h1> 攀登三峡之巅的游人还真不少。</h1> <h1> 攀登三峡之巅的游人还真不少。</h1> <h1> 攀登三峡之巅的游人还真不少。</h1> <h1> 徒步三峡之巅。网络视频</h1> <h1> 这里就是520打卡点。</h1><h1> 下面普及一下对520的认知:</h1><h1> 核心含义,520因谐音“ 我爱你 ”成为网络表白暗号,广泛用于情侣间传递爱意,常搭配礼物赠送或纪念日庆祝。</h1><h1> 数字延伸含义 ,5 :代表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象征共同经历生活的起伏; 2 :表示“ 两个人 ”,强调专一爱情,无第三者介入;0 :寓意“ 零距离 ”,象征心灵契合与亲密无间。</h1><h1> 节日背景,该表达起源于2003年台湾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后与《网络情人》共同推动形成网络文化现象,5月20日、21日被定为表白日。</h1><h1> 使用场景,常用于情侣互诉衷肠、登记结婚或纪念日庆祝,数字组合如“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广为流传。</h1><h1> 争议与补充部分解读提出“ 5个坚持 ”“ 2个要 ”等政治或环保含义,但主流仍以“ 我爱你 ”为核心。</h1> <h1> 六十六道拐。</h1> <h1> 到了六十六道拐就正式开始爬山了。</h1> <h1> 攀登三峡之巅的游人。</h1> <h1> 攀登三峡之巅的游人。</h1> <h1> 徒步攀登到了松暝台。</h1> <h1> 这里就是985打卡点。</h1><h1> 还是来普及一下相关认知吧:</h1><h1> 985是指中国政府于1998年启动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重大战略工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尖高校。以下是具体解析:</h1><h1> 目标 :打造中国高等教育“ 航母 ”,提升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服务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h1><h1> 实施进程 : 1999年首批启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入选; 2006年最终确定39所高校名单(如复旦、上交等); 2017年升级为“ 双一流 ”建设,教育部终止原“ 985工程 ”。</h1><h1> 历史价值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攻坚的战略转折; </h1><h1> 现实影响 :仍是企业招聘、人才引进的核心标准(如上海落户对985硕士加分),并持续保持文化影响力。</h1><h1> 现状与争议,当前39所985高校中,部分顶尖211院校(如“两电一邮”)在IT、财经等领域表现突出,引发“ 非985不强 ”的讨论。2025年央企的校招中,92.6%管理培训生岗位仍限定 ”985本科及以上学历 ”,凸显其标签的持久性。</h1> <h1> 这里就是倚穹台。</h1> <h1> 这里就是望云台。</h1> <h1> 徒步三峡之巅。网络视频</h1> <h1> 危石鸟道。</h1> <h1> 危石鸟道。</h1> <h1> 仰观台,除了终点的最后一个观景台。</h1> <h1> 山脊上的险道。</h1> <h1> 这里是到山巅的最后一公里。</h1> <h1> 隐藏在林中的登巅道( 拍摄角度不同 )。</h1> <h1> 隐藏在林中的登巅道。</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网络视频</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h1> 三峡之巅的三个主要观景台名称如下:</h1><h1> 千里目观景台 ,于悬崖绝壁上的两座玻璃平台,可俯瞰瞿塘峡、白帝城及长江,是景区核心观景区域。</h1><h1> 极目台 ,位于山尖的玻璃平台,是三峡之巅最高处,可360度全景俯瞰八千米长的瞿塘峡。</h1><h1> 迎龙台,位于脊梁岩口,左右各有一座玻璃观景台,以“ 龙脊 ”为设计灵感,是观赏夔门和山川的最佳位置。</h1><h1> 补充说明 :三峡之巅观景台整体设计融合自然与人文,包含夔鼓神坛、音祖雕像等音乐文化景点。</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观景台(迎龙台)。</h1><h1> 观景台分为是上、下两层。</h1><h1> 千里台 ,位于观景台上层,以红色“ 夔门 ”字样为标志,是俯瞰瞿塘峡、白帝城的核心观景点。最高海拔1388米,可远眺长江巨龙穿峡的壮丽景色。</h1><h1> 极目台 ,位于观景台下层,通过玻璃栈道与悬崖绝壁相连,需步行攀登。此处可一览整个8公里长的瞿塘峡全貌,是体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豪迈意境的最佳位置。</h1><h1> 补充说明 :两个观景台均需购票进入,门票包含观光车下程费用(40元/人)。登山路线分为“ 拗口 ”和“ 白帝城 ”两条,建议选择“ 拗口 ”路线以直达山顶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网络视频</h1> <h1> 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1388米观景台名为 迎龙台 。</h1><h1> 名称由来,迎龙台因山脊似龙脊、巅顶如龙头,迎接着山川之龙脉而得名,是景区的核心观景平台。</h1><h1> 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赤甲山顶,海拔1388米,是长江三峡最高点,可俯瞰瞿塘峡、夔门及两岸河谷风光。</h1><h1> 特色景观,观景台分上下两层,提供360度全景视野;左右各设玻璃悬空观景台,增强观景体验;周边有天音神道、青云梯等文化景观,结合音乐元素设计互动体验。</h1><h1> 历史背景,自古为文人骚客吟咏之地,杜甫诗句“ 赤甲白盐俱刺天 ”赋予其文化底蕴。</h1><h1> 综上,迎龙台是三峡之巅的核心景点,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是游客体验“ 夔门天下雄 ”的必到之地。</h1> <h1> 三峡之巅上这个带绿草坪的观景台名称叫啥尚不清楚(资料显示含混,无法确认)。</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乐正后夔广场。</h1> <h1> 三峡之巅迎龙观景台。</h1> <h1> 夔鼓广场。</h1><h1> 这里有余秋雨题写的“ 三峡之巅 ”石碑,景区交通车的终点也在这里。</h1> <h1> 夔鼓,我国古代战鼓的鼻祖。<div><p> 夔鼓,最早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由此记载,显而易见,夔鼓是祖先使用较早的战鼓,夔鼓神坛正因为有夔鼓而神圣。</p></div></h1> <h1> 古代夔鼓,我国古代战鼓的鼻祖。 </h1><h1> 传说,黄帝蚩尤大战,久战不下,黄帝在三峡之巅捕获一头夔牛,命将士将夔牛的皮做成战鼓八十面,骨头用作鼓槌,击打可声震五百里。于是,黄帝军队士气大振,很快获得了胜利。后来,秦始皇也效仿轩辕(黄帝名)大帝,获得夔鼓,得以统一六国。唐朝李靖在任夔州行军大总管时,也曾前往三峡之巅,祭拜夔神大鼓,并在此看到了“ 二日争辉 ”的天象,巧妙避开了玄武门之变,之后成为唐太宗时期的戍国大臣,被封为战神。</h1> <h1> 三峡之巅顶上。</h1> <h1> 三峡之巅顶上。</h1> <h1> “ 夔 ”字门。</h1><h1> 音祖后夔雕像的后面不远处,一道以“ 夔 ”字为造型的红色山门高高屹立在道路中间、绿林丛中。原来,这道门就是“ 夔 ”头门,俗称“ 夔 ”字门。</h1><h1> 旁边所立的一块《“ 夔 ”字门》简介,我们了解到,“ 夔 ”是三峡图腾。析其结构,一解便知:字由五个部分组成,即“ 首、止、巳、八、文 ”。这五部分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简单,虽然简单,寓意深厚。</h1><h1> 三峡之“ 首 ”。北魏晚期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万里长江,最美三峡,连绵七百里,瞿塘峡起首,自奉节始,“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1961年9月16日,郭沫若乘江轮穿越三峡,过瞿塘峡时作诗《过瞿塘峡》)。</h1><h1> 高山仰“ 止 ”。现代人文期刊《水与中国》中说,三峡的山是有气魄的,近处是山,远处是山,极目天边山连山、略无阙处水映山。大山大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峡第一景三峡之巅,高峡平湖巅峰仰止;山水第一门夔门,好山好水夔门仰止……</h1><h1> 万物成“ 巳 ”。奉节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名胜景观,心神向往,万人欣赏。古籍《夔州府志》记载:“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山川钟毓秀,万物皆兴盛。</h1><h1> 秋兴赋“八”。“八”字历来受人青睐,悦耳和声。此更意合唐代诗圣杜甫的组诗作品《秋兴八首》。八首诗以一个完整的乐章,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感物伤怀,意境深闳。</h1><h1> 厚重人“ 文 ”。“ 夔 ”字从文,万年文明,千年遗存,流传下夔州竹枝歌舞、瞿塘峡船工号子、花鼓子、夔梳等非遗民俗传统文化,集聚成“ 先贤大忠、移民大义、诗歌大情、为官大节 ”的“ 四大 ”精神……</h1><h1> “ 两点一横长,自字水中央,左止赤甲上,右巳白盐旁,八字如门开,攵行三峡长。”不经意间,听见一位女导游,带领着一批旅客游览经过此地,向大家绘声绘色地以诗说文解字“ 夔 ”。她的释义,不但道出了“ 夔 ”字的写法,还展示了“ 夔 ”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精神的图腾、自然的造化、历史的积淀及人文的风韵。</h1> <h1> 三峡之巅观景台(迎龙台)。</h1><h1> 走过“ 夔 ”字门,接着就走上了三峡之巅最核心的景点——迎龙台,也就是三峡之巅的观景台。它是长江三峡的制高点,海拔1388米,因山脊似龙脊,巅顶如龙头,台迎山川之龙脉,故曰“ 迎龙台 ”。</h1><h1> 这里,是景观形态的至美处,是文化层面的至善处,是精神层面的至上处。凭栏远眺,瞿塘峡、夔门、白帝城、奉节县城皆尽收眼底。四野环视,江水奔腾、群山起伏,长江水脉、三峡地脉、古城文脉历历在目,真有“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语出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删稿》)的情思情长。</h1> <h1> 在南岸白盐山观景台观看三峡之巅。</h1> <h1> 三峡之巅景区示意图。</h1> <h1> 三峡之巅景区全景图。</h1> <h1> 三峡之巅上的车站。</h1> <h1> 三峡之巅上的车站。</h1> <h1> 三峡之巅上的车站。</h1> <h1> 石庙游客接待中心(上山的缆车和观光车站)。</h1> <h1> 这里是车站,可以乘坐缆车或观光车上三峡之巅。网络视频</h1> <h1> 缆车线。</h1> <h1> 缆车下行终点站。</h1> <h1> 缆车上行终点站。</h1> <h1><p></p><p> 史书记载最早的音乐家后夔(不是祥兽“ 夔 ”)。</p><p> 后夔,人名,相传为舜帝掌乐之官。《尚书》记载:舜帝让后夔掌管乐舞,教导年轻人,他就敲起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有书可寻,后夔不但是氏族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且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才能,编导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乐舞《箫韶》。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道“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p> 走夔乐桥路登顶,在夔乐桥上,像是踩踏着激烈的鼓点,去奔赴一场音乐的盛典。果如其然,前方就是音之圣殿——天音神道。这里是寻根音祖问道三峡的胜地,相传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雅乐鼻祖后夔就生活在这里。<p></p><p> " 后夔 "被称为雅乐鼻祖,主要源于其在古代音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卓越贡献,具体原因如下:</p><p> 历史地位与传承,夔是舜帝时期掌管音乐的乐官,被后世尊为雅乐鼻祖。其音乐理念和创作直接影响了周朝雅乐体系的形成。</p><p> 核心贡献与代表作,编创了《大韶》(又称《箫韶》《九韶》),成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提出" 夔一,足矣 " 的创作理念,强调音乐以简约为核心,被后世儒家推崇。</p><p> 文化象征与神话关联,在山海经中,“ 夔 ”被描述为独角兽,象征着神秘与高雅。这种神话色彩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雅乐鼻祖的文化象征意义。</p><p> 后世尊崇与影响,唐代宗时期,韩愈、崔造等 " 四夔 " 继承并发展了夔乐,使其成为唐代音乐文化的代表。后世学者也将夔乐与儒家 " 中正平和 " 的审美标准相联系。</p> 综上,后夔因其在古代音乐创作、理论体系及文化传承中的独特贡献,被后世尊为雅乐鼻祖。</h1> <h1> 乐正后夔广场上,雅乐之祖“ 后夔 ”盘坐于天地之间轻抚琴弦。</h1><h1> 穿行门楣上刻有“ 乐正后夔 ”四个篆字的楼门,通过这道楼门向前看,一尊高5米多、宽4米多、仿汉白玉制成的雅乐鼻祖后夔的塑像端坐在山顶。他居高眺远,面容镇定,正四望乐坛弹奏雅曲,让我们的心境被一串串音符激起涟漪……据传,舜帝执政时,三峡地区发生洪灾,派大禹前去治理。因三峡是乐官后夔的故乡,其主动请缨,要以“ 夔音 ”大法辅佐大禹治水。临行前,后夔与舜帝约定如果三年治水成功,舜帝便亲自游览三峡,并在三峡之巅举办祭奠,以礼拜“ 日月星辰 ”四望。大禹在后夔的帮助下,不辱使命。舜帝也信守承诺前往三峡。后夔在三峡之巅寻到天音磐石,并谱出《九韶》雅乐供祭奠使用。舜帝祭奠四望的地方,后来就叫作四望神坛。多年后,当地人为了纪念后夔为三峡所作的贡献,又在四望神坛一端,设立了他的雕像,供人们朝拜这位音乐的祖先。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优秀的音乐家是不乏其人的。后夔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br> 后夔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代后期。据《尚书》记载,后夔曾担任舜帝的乐官。至于后夔的出身,据《吕氏春秋·察传》记载:“ 昔者,舜欲以 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后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由此可见,后夔原是生活在荒僻边缘地方的有音乐 特长的平民百姓,后被舜“ 破格提拔并重用。后夔担任乐官之后,曾亲自参与著名乐舞《韶乐》的创作和指挥。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 的齐冈,孔子听后赞叹“ 韶尽美突,又冬善也 ”可见后夔音乐技能的高超。<p> </p></h1> <h1><p></p><p> 在三峡之巅举办音乐会现场。</p><p> 三峡之巅还有现场音乐直播,游客也是可以参与的,气氛很欢乐。山河壮阔,巍巍华夏。这个景致真是提神醒脑,让人心胸开阔精神为之一振。</p><p> " 后夔 "被称为雅乐鼻祖,主要源于其在古代音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卓越贡献,具体原因如下:</p><p>历史地位与传承,后夔是舜帝时期掌管音乐的乐官,被后世尊为雅乐鼻祖。其音乐理念和创作直接影响了周朝雅乐体系的形成。</p><p> 核心贡献与代表作,编创了《大韶》(又称《箫韶》《九韶》),成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提出" 夔一,足矣 "的创作理念,强调音乐以简约为核心,被后世儒家推崇。</p><p>文化象征与神话关联,在山海经中,夔被描述为独角兽,象征着神秘与高雅。这种神话色彩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雅乐鼻祖的文化象征意义。</p><p> 后世尊崇与影响,唐代宗时期,韩愈、崔造等"四夔"继承并发展了夔乐,使其成为唐代音乐文化的代表。后世学者也将夔乐与儒家" 中正平和 "的审美标准相联系。</p><p> 综上,后夔因其在古代音乐创作、理论体系及文化传承中的独特贡献,被后世尊为雅乐鼻祖。</p> 儒家尊夔为雅乐鼻祖,主要基于其在音乐创作与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具体原因如下:创作雅乐典范,夔创作了《大韶》(简称《韶》),被公认为雅乐的最高典范。该作品包含《箫韶》《九韶》《九歌》等,以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古代礼乐文化的精髓。<p></p><p> 孔子高度评价,孔子在齐国观赏《韶》后,赞誉其“ 尽美矣,又尽善矣 ”,并感叹“ 三月不如肉味 ”。这一评价将《韶》置于儒家美学与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进一步提升了夔的声望。创立音乐教育机构,夔创办了中华第一所音乐培训学校《大司乐》(又名乐正),担任校长与教师,系统培养了音乐人才1。这一举措为后世雅乐传承奠定了教育基础。</p><p>历史文献记载,《尚书·益稷》记载“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论衡》等古籍也称赞夔“ 性知音乐,调声悲善 ”,这些文献从侧面印证了后夔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p> 综上,后夔因其在雅乐创作、教育实践及历史评价中的突出表现,被儒家尊为雅乐鼻祖,成为后世音乐文化的象征。</h1> <h1> 路上的亭子。</h1><h1> 一路过来好几个亭子,奉节要打造诗城的名气,所以这些亭台楼阁的名字都很有意思。“ 夔鼓神坛 ”、“ 仙乐桥 ”、“ 磬石坡 ”、“ 天音神道 ”、“ 夔音八风亭 ”、“ 夔音门 ”、“ 十二律廊 ”、“ 四望神坛 ”、“ 后夔艺雕 ”、“ 网红音阶 ”、“ 夔头门 ”、“ 竹律雅栏 ”、“ 三峡天池 ”、“ 九歌神坛 ”、“ 六律回廊 ”、“ 乐谱石 ”……。 </h1> <h1> 登三峡之巅后如何下山,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攀登赤甲山这样的大山本身就已经很劳累了,常言道:下山更比上山难。此时,如果再用五个多小时来返回起始点白帝城,那可真的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喔。另外,为了避免徒步栈道拥堵,景区对从三峡之巅原路返回者从时间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也就是并不鼓励登巅者原路返回。本视频会告诉您如何从三峡之巅轻松返回。网络视频频 本拙文《乘坐游轮逛三峡》()就介绍到此。下期将呈与朋友们分享的是美篇《乘坐游轮逛三峡》微型连环画(小人书)第二部分(拦河大坝与船闸、长江三大峡谷、三峡之巅及神女溪)中的第六小部分(险峻幽深的神女溪)。简称:《乘座游轮逛三峡》(险峻幽深的神女溪)。 希望朋友们继续喜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