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模范书局诗空间

令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西城区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一边与宣武门西大街连接,一边与西长安大街相通。这条街道原来有一所基督教堂,1907年由英国人即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史嘉乐主持建造,教堂坐北朝南,平面图形为拉丁十字形。建筑顶部有两个八角亭,实为天窗和钟楼。立面门窗仿哥特式,山墙和屋面又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清式风格,教堂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上世纪五十年代圣公会退出中国后,教堂改为北京电视技术研究所库房,改革开放后又设为外企办公场所。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该建筑腾出约640平方米,由当代艺术家、诗人、古籍收藏家姜寻设计改造成为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名曰模范书局诗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我从朋友发来的一组新闻图片中看见教堂改建为书馆后,由专业摄影师在室内拍摄的几张彩色照片。我被那富丽堂皇,许多块彩色玻璃整齐排列高耸穹顶之中,在阳光透射下形成五光十色的光斑,倾泻而下撒落在木柱、书架、桌面、沙发、木地板、和一群读书人的头上、身上,美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超华丽景象折服。惊讶、赞叹、羡慕中萌生一个念头,一定要去那里瞧一瞧,一定要在那里好好看几本书,一定要在那里享受安静、舒适、自在的阅读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初夏,正是“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周六周日休息不上班不上学,本想一家人就只有这两天全都集中在家,我们两老做些可口饭菜一家人在一块享受,即体现浓浓的家庭和谐氛围,又卫生、经济、还节约、实惠。可孩子们长大啦!年青人越来越有想法,而且每遇休息总想一觉睡到自然醒,还热衷于有朋友邀请外出野郊,吃烧烤、煮火锅,或者点外卖吃炸鸡腿、汉堡、薯条和披萨。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这种消费方式更让我们咋舌难以接受和理解。是啊!我们与他们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可能一样。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他们也烦,罢了。改变不了现状,我们俩老就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何不利用这个时间,去梦寐以求的书馆体验一番。决心一下我们即可出发,乘公交车来到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佟麟阅路口,下车步行寻觅85号模范书局诗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佟麟阁街道路面不宽,路口边金属牌上介绍佟麟阁路命名原由。即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名子命名。路两边大都停有车辆,可来往的行人并不多,走一会儿就可看见绿树掩映下,高墙内特色灰瓦屋顶,走近可见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建筑外形为中国传统风格,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面。南立面入口人字形山墙上有一圆形透光亮窗,周边一圈灰砖凹凸有致排列,往下灰砖墙面上有一刷白长方形框,框内雕刻着模范书局诗空间七个大字,这是由书局创始人姜寻从宋版古籍中复原而来,笔画分明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再往下是两扇暗棕红色中国传统大门。大门上方有一排遮雨半圆形瓦当,两头翘起的飞檐如鸟展翅即体现传统民族风格又简单好看。顺手推启大门,即是久盼初见的模范书局诗空间内部全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门,我迫不及待走到大厅中央抬头看,穿斗式纯木制结构,采用柱、梁、檩条网状榫卯连接形成建筑穹顶,尽显中国传统建筑核心结构形式。中间木梁排列呈四角星形,四角星内由白色檩条排列形成八角面,内圆并分为四层,最外层玻璃亮窗上绘有几何彩图形,里三层为白色檩条均匀递进排列,檩条一端均指向穹顶中心圆点。檩条两端整齐镶嵌,窗框内不同颜色彩绘玻璃,五颜六色映衬着西式哥特风情。木柱支撑上方为三角桁架。厚实木条榫卯结构整齐艺术排列,连着两端下方竖着的木柱,由穹顶到木地板笔直有规则矗立。一排人字形横梁中间各悬挂着一盏工艺灯具,每组由十小盏水晶灯组成的圆圈形照明吊灯,晶莹剔透的光影效果柔和且璀璨。大厅中央前半部分,摆放着宽大的书桌分两边靠着木柱直到台阶,桌上绿色灯罩下柔和光源温暖而明亮。沿台阶而上就是穹顶正下方,这里摆放一架三角钢琴,虽然没看见有人弹奏,但分明可听见温柔的钢琴曲声。再往后台阶下方是休闲小憩区,真皮沙发和小方桌木椅各自独立成一统,散坐着喝咖啡、品茶香低声细语的交流学习读者。细听耳边播放着英国钢琴诗人戴维希肯《滴落》那柔和荡涤心灵的唯美钢琴曲,顺着音乐声再往后看,是由洗礼池改造成的半园形书墙,一排排书架由上而下摆放着不同书籍,每层书架横称边缘布满不时闪亮的暖色荧光灯,为书墙增添层次感和视觉延伸感,显露出独特艺术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堂两则各木柱间,悬挂着一幅幅巨大而精美漏空雕刻装饰画。木柱与穹顶相连上半部分墙体上的大格亮窗框,不同颜色绘画的玻璃排列整齐,阳光穿透彩绘玻璃照进大厅,也将缤纷灿烂留在空间。巨幅漏空雕刻装饰画的背后,是大堂两则不同的阅读空间。这里分别摆放着一排排独立书柜,书柜之间有供查阅者选看书籍时必许用的条桌和靠背椅。每个小空间靠墙面上方必有一扇或两扇亮窗,而亮窗玻璃上均布滿十分好看的几何彩图,室外的光亮照得彩图鲜艳亮堂,朦胧漫射而来使室内光亮更加柔美。书柜里存放着政治、经济、散文、艺术等书籍。更有市面难觅踪迹的绝版书籍、和在世稀有的线装本、文史哲、学术研究类、艺术类、特定历史记录文稿等收藏珍品,比如这里收藏有以明代为主的中国古代印刷雕版3万多块。一处书桌上摆放有早年雕版印刷小机器,手痒痒者可花30元,亲自动手感受千年前古人印刷流程,体会中华民族文字的传承、延续和发展。大厅左则设有售卖书籍字画和咖啡柜台,处处乍见惊艳百看不厌,室内整体装饰华丽雅致,同时又给人以宽敝、明亮、安静、舒适之感。选一本书静静的坐在大书桌前默看,是一次文化知识学习熏陶,更是一种文明高级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馆服务生说,这里以诗歌和音乐为主题,常年举办藏书展、音乐会及公益性文化沙龙。每季度会有文化与艺术设计类系列讲座、创意文化展览、旅行游学、乡野调查、文化研究、诗歌、阅读、读书会等活动。吸引众多爱好民族文学、研究中华历史、喜欢古籍、收藏的朋友们。前两年书局设计者猝然长逝让人哀感中年,但他的智慧让这座百年建筑复苏,正见证历史与当代文化再次交融,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城市社会文化多元形式繁荣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公共书架上寻着一本喜爱的书,向大厅靠前的书桌走去,扩音器里播放的恰似雨滴轻敲心坎的轻音乐声在耳边微风般飘荡,在这难以言喻的静逸之美中,我坐在柔和灯光下,一边品尝浓酽佳茗,一边手捧着《人海栖迟》一段一段看着作者叙述民国时期老北京城的街道、胡同、学府、建筑、人物、民俗烟火风情尽忘了时间。直到服务生来到桌边轻声提醒:先生闭馆时间到啦!我才如梦初醒,按停惬意暂停键,轻轻合上书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和速度越来越快,比如抖音、小视频、讲座、对话、论坛等信息知识爆炸性汇入脑海,一时感动,但不曾留下深刻印象,得到的容易忘记得就快。在互联网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始终认为读书仍然是世人扎实获取知识的最佳选择。认真读书,沉浸在书海里常常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常常会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感知世界,常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启迪。在深度思考过程中丰富内涵、脱离浅薄,使自己活得更明白。非常留念模范书局诗空间,出门又计划着下周六只要不下雨,我们还会再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乙巳蛇年荷月(6)芒种时节写于北京名佳花园居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桂月(8)发表于美篇平台</span></p> <p class="ql-block">百年教堂外景一角</p> <p class="ql-block">百年建筑灰瓦顶上钟楼</p> <p class="ql-block">书馆中央大厅阅读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