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78092221</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徐一民</p><p class="ql-block"> 汪龙美女士,在一家健康老年人活动中心有十年了。她是乐观的、宽容的、有信仰的善于交际的一个女人。中心建立一个群,从开始每天打卡签到,朋友圈是她的健康日记。她不施脂粉,清水出芙蓉的容貌,那双眼睛乌溜溜水灵灵特让人喜欢,她的声音特好听,能歌善舞,圆润柔软。可是,70岁的她,在妈妈面前还是个孩子。下面是汪龙美女士以“我”为主人,记录母亲苦与乐生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1934年出生的。她天庭开润,挺秀的琼鼻直冲印堂。在她自己如此孜孜不倦的保养下,仍是耳聪目明,腰板笔直,脸上的皮肤滋润,颧骨两侧总是飞扬着一层淡淡的红晕。到了晚年,一直保持了苗条的身体,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是那种标准的长寿老人的体型。</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下儿女五个人,一个儿子四个女儿。我是大女儿,带着弟弟三个妹妹和母亲一道上山砍柴,下河摸虾,收割麦子,下田插秧。父亲因病70年就走了,父亲在我们姊妹之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夏天,我们在母亲的背影里乘凉;冬天,我们围着母亲身边抱团取暖,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现母亲能有92多岁高龄,我们姊妹五个对母亲孝顺有佳。</p> <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份,母亲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发烧、浑身酸痛,吃饭不下。待几天后腰部出现疹子,可能是(蛇缠腰)医学上称“带状疱疹”。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当然不是急诊,而入院治疗一时很难治愈。我们姊妹五个人都同意民间单方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就医。</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喉咙里发出细碎的呻吟声,我蘸着药膏在母亲前胸后背涂上药,翻身洗擦,轻轻打圈,就像小时候母亲给我挠痒痒那样,让妈减轻痛苦。二妹捧着个保温杯进来,里面是刚炖好的鸽子汤,“医生说要补蛋白质,我用紫砂锅煨了三个小时。”她小心翼翼地将母亲扶起来,赶紧垫上三层软枕。老母亲吞咽困难,二妹就用小勺一点一点往嘴里送,汤顺着嘴角流下,她掏出来餐巾纸慢慢擦,动作比照顾刚出生的孙子还轻柔。</p> <p class="ql-block"> 最忙的是小弟,他列了张密密麻麻的配方清单贴在冰箱上:“上午九点涂阿昔洛韦软膏,下午三点喝金银花水,晚上七点用艾草煮水泡脚……”每天变着法儿做母亲爱吃的烂面条,煮得糯糯的南瓜粥,连水果都要蒸软了才给母亲吃。</p> <p class="ql-block"> 三妹看母亲这几天精神好点,买来新鲜莲蓬籽,这个母亲多少年没吃过了,肯定喜欢吃,挑了最紫最软的紫葡萄。回来坐在小板凳上剥皮去籽,剥好的果肉码在白瓷盘里,像一颗颗紫色的珍珠。“妈,您尝尝,这是无籽的,这新鲜莲籽肉,嫩嫩的。”她喂母亲吃了一颗,自己也塞一颗,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湖里打来莲蓬籽,留着给我们姐妹弟弟,把最大的葡萄总是给我们留着。</p> <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母亲背上的带状疱疹消失了,母亲高兴得笑着合不拢嘴,想到外面去旅游。在北京的小女听到了,拎着行李箱出现在母亲面前。“妈,我带您去北京。”早给您订好了无障碍酒店,规划了平缓的路线。天安门广场上,母亲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颤巍巍地举起手来想敬礼;颐和园的长廊里,母亲指着梁上的彩绘,跟小女儿讲年轻的听来的故事。小女儿牵着母亲的手,一步一步走的很慢,像牵着一整个沉甸甸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亲情,把一家人串在一起,无论谁痛,都有感觉,即便不表达,那些疼痛都在心里。这个世界上,最早教会我们柔软和爱的人,是我们的父母;最迟一个向我们求助和倾诉,最不好意思烦麻我们的,也是父母。他们是向我们贡献最多而索取最少的人。亲爱的妈妈,让我们有更多机会陪您细数过往,共享美好。愿您眼角带笑,永远被幸福与健康环绕,我们爱您,不止今天,更在岁岁年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