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到深圳:一个老兵的光荣与梦想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军唯一和建军节同一天成立的兵种</span>基建工程兵组建59周年。当明媚的晨曦洒向大地,我满怀喜悦地站在深圳高楼林立的街头,仰望这座由无数建设者汗水和智慧凝铸而成的现代化都市,思绪不禁穿越到四十七年前那个冬日。1978年12月21日,我响应祖国征召,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00026部队的一名军人。那时我做梦都不曾想到,自己将亲身参与两件改写中国当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唐山震后重建和深圳特区建设,用青春和热血在共和国的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印记。</p> <p class="ql-block">  入伍来到唐山,满目疮痍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1976年7月28日那场7.8级的大地震,将这座100多万人口的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有242769人遇难,164851人重伤。当时西方媒体断言:唐山已成为废墟,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我们部队奉命开赴灾区时,虽然距离地震已过去两年多,但断壁残垣依然随处可见,为防止震后瘟疫,飞机频繁在空中洒药。作为新兵,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军营生活,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重建工作中。在唐山部家庄70号小区、丰润4号和8号小区等重点工程,我和战友们发扬吃苦耐劳、奋勇争先的军人作风,日以继夜地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在“京津唐”震后重建竞赛中,我们连队完成了一个月兴建二十六个单元层的惊人纪录,创造了建设新唐山的奇迹。尽管我们为加快工程进度,经常是通宵达旦、三班倒连轴转,汗水浸透了军装,手掌磨出了血泡,但看到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灾民们喜迁新居时的笑脸,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自豪。我们团在建设新唐山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全优团”,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银质奖。这份荣誉不仅属于部队,更属于所有为唐山重生付出努力的建设者。1990年,联合国将“人居荣誉奖”颁发给唐山,获奖理由——“科学而热忱地解决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杰出典范”。这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是重建唐山的一个标志性荣誉。</p> <p class="ql-block">  1982年11月9日,历史的机遇再次降临。我们部队奉命移防深圳,次年9月15日,两万名基建工程兵将士集体转业深圳,成为国有建筑企业,从此掀开了人生新篇章。那时的深圳,还只是一个荒凉的边陲小渔村,包括基建工程兵在内的早期建设者,不惧艰难,无畏险阻,拉开了轰轰烈烈创建特区的序幕,被誉为“拓荒牛”。</p><p class="ql-block"> 我们亲手建设了市委办公楼、电子大厦、国贸大厦等许多标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世界为之震惊。尤其是在国贸大厦的施工中,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span>被评为深圳特区成立25周年十大历史标志建筑之一,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国贸大厦是产生神话的地方,国贸大厦的伫立就是神话”。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发表“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又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潮。2018年,国贸大厦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它的价值早已超越物理空间,升华为一座精神丰碑。到目前为上,国贸大厦已接待了600多位世界各国政要。</p><p class="ql-block"> 工程兵转业的建筑企业铁血忠魂,敢打硬拼,平时信得过靠得住,危难之际冲得上打得赢,在深圳市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时,总能看到基建工程兵的身影:1993年清水河“8·5”大爆炸事故抢险,我们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第一线;2011年大运会场馆建设攻坚,我们以军人的铁血担当,承建的大运工程保质保量保安全如期完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深圳基建工程兵转业的企业紧急驰援。四十多年过去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我和战友们的青春,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如今站在深圳看深圳,是翻天覆地的巨变;站在全国看深圳,是快速崛起的典范;站在世界看深圳,是不可思议的传奇!而作为亲历者,我们更懂得这份辉煌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深圳市退役军人荣誉室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基建工程兵转业企业兴建的高层楼宇达690栋,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社区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国际国内最高建筑奖项86项。这些数字背后,是两万名转业军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建设史诗。同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深圳特区这片沃土上,战友们当中锻炼成长了一大批优秀党政干部、杰出企业家和慈善公益贤达,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楷模,廖成林、段亚兵、任正非、刘坤德、黄干达、沈远彪、靳传勇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顾军旅生涯和转业后的建设历程,我心中充满感恩。感恩部队这个大熔炉锻造了我坚韧不拔的品格,感恩时代给予我们参与国家重大建设的历史机遇。建设新唐山让我们坚信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希望,建设深圳特区则让我们笃信改革创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会因从事一份辉煌的事业而闪光。作为转业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中的普通一员,我为自己能参与这两项影响深远的国家工程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这不是简单的个人经历,而是一代建设者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集体记忆。当年轻一代惊叹于深圳的现代化成就时,我们会自豪地指着某栋建筑说:“看,这是我们亲手建设的优质工程。”这种参与历史的满足感,是任何物质回报都无法代替的。.</p> <p class="ql-block">  从唐山到深圳,从军人到建设者,卸去戎装,将军人本色化作精益求精的坚守,用双手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无论是唐山一个月完成二十六个单元层,还是深圳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或者是投身慈善公益, 这些早已淬炼成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底色,滋养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深圳人。让我们用拓荒者的篝火,照亮前行的道路,用历史的脚印,延伸时代的步伐,这是我们对“八一”军旗最好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声明:文中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