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音乐🎼🎻- 萨尔茨堡Salzburg

双双

<p class="ql-block">萨尔茨堡,这座历史与音乐交融的莫扎特之城,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峰之中,随处可见的教堂塔楼和色彩柔和的联排别墅,熙熙攘攘的小巷和琳琅满目的店铺,更有音乐大师们在这里留下的深刻印记,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出现在城市的版图上。</p><p class="ql-block">萨尔茨堡的地标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始建于11世纪,它坐落在城中的要塞山(Festungsberg)上,要塞山向西北延伸至僧侣山(Mönchsberg),东侧是侬山(Nonnberg),穿城而过的萨尔查赫河的对岸是卡普齐纳山(Kapuzinerberg)。这几个小山头把老城夹在中间,每个山头都有欣赏萨尔茨堡美丽风光的观景台🤩</p><p class="ql-block">从僧侣山观景台看萨尔茨堡要塞,还有萨尔查赫河对岸掩映在绿色山坡上黄墙红顶的卡普齐纳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从玛利亚喷泉(Marienbrunne 建于17世纪末的受保护建筑, 怀抱圣婴的圣母玛利亚大理石雕像,守护神般凝视着可能崩塌的岩壁)可以乘僧侣山电梯( MönchsbergAufzug)到达僧侣山观景台,电梯的终点就在僧侣山现代艺术博物馆。</p> <h3>童话般的僧侣山水塔(自2014年起更名为阿玛莉·雷德利希塔)是一座建于19世纪末的水塔,现在也成为艺术博物馆的一部分。</h3> <p class="ql-block">僧侣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水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从卡普齐纳山(Kapuzinerberg)观景台看萨尔茨堡要塞和对面僧侣山。 沿着从老城区起始的斯特凡·茨威格小径(Stefan-Zweig-Weg),穿过方济各门,途经中世纪防御城墙和城门,开始向卡普齐纳修道院(Kapuzinerkloster)攀登。正如茨威格所述:“绿树成荫的小丘陵,汽车不能进入,要爬一百多级台阶(才能到观景台)”。爬山的艰辛不是没有回报,在观景台上能欣赏到如痴如醉的风景:山下的萨尔茨堡老城、河对面的萨尔茨堡要塞和右边僧侣山的美丽景色,与茨威格的回忆依然相符:耸立的教堂钟楼、旧楼的屋顶、萨尔茨堡要塞的城墙、远处的阿尔卑斯山。</p> <h3>上山的斯特凡·茨威格小径</h3> <h3>从萨尔茨堡要塞看右岸的卡普齐纳修道院、僧侣山上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俯瞰萨尔茨堡老城区,钟楼林立,给人宁静美好的感觉。</h3> <h3>老城中心的主教广场</h3> <h3>大教堂西立面采用白色大理石,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大教堂前面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露天剧院</h3>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修道院教堂(Stift Sankt Peter)看萨尔茨堡要塞</p> <p class="ql-block">从老城中心的卡皮特广场(Kapitelplatz)看萨尔茨堡要塞。卡皮特广场上由德国雕塑家斯蒂芬·巴尔肯霍尔(Stephan Balkenhol)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球上之人》雕塑非常引人注目:一位男性站立在一个巨大的金色球体上,光彩夺目的球体与男性朴素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p> <h3>在萨尔察赫河边的萨赫酒店前看萨尔茨堡要塞</h3> <h3>1832年开业的老店萨赫除了著名的萨赫蛋糕(Sachertorte)还有另一个奥地利绝色甜品“萨尔茨堡Nockerln”(不知道该怎么翻译,是一种特制的海绵蛋糕),服务生端上来的时候太惊艳了,以至于邻桌一家慕名前来品尝萨赫蛋糕的日本太太惊得合不拢嘴,很高兴分送了一盘给他们品尝,日本太太最后告别的时候一直鞠躬道谢😊</h3> <h3>从萨尔茨堡音乐节看萨尔茨堡要塞</h3> <p class="ql-block">转过身来看僧侣山和上面的水塔</p> <h3>萨尔茨堡有很多用音乐家命名的地方,相隔不远,顺路走一走🤩</h3> <p class="ql-block">赫伯特·冯·卡拉扬广场上的宫廷马池(Hofmarstallschwemme)是建于17世纪末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离卡拉扬广场不远的一条小巷里,我的脚🦶不经意间踏在了这块石板上:“富特文格勒公园通道”(DURCHGANG ZUM FURTWANGLER GARTEN),忍不住好奇走过了通道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指挥家威廉·富特文格勒于1954年11月去世(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v0du1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音乐之旅 — 一个老火车站的前世今生</a>),他去世前两年还担任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艺术总监,福特文格勒公园正是萨尔茨堡对这位指挥家的纪念🙏🙏🙏 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黄瓜》(Gurken)雕像,五座约两米高的黄瓜, “每根黄瓜都独一无二,却又能立即被识别为黄瓜,并归属于一个整体……就像人类一样。”🥒😂</p> <h3>福特文格勒公园斜对过是莫扎特剧院(Haus für Mozart),昔日的皇家马厩改建为神秘舞台,最终成就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第一座节日音乐大厅。</h3> <h3>莫扎特剧院外表朴实无华,方方正正,内部设计非常精美,低调高端大气,一如萨尔茨堡👍</h3> <p class="ql-block">剧院里的“金墙”,犹如流动的音符🎵金色板条的后面是用施华洛世奇水晶拼成的莫扎特肖像🤩</p> <h3>费斯托门厅(Faisteuer-Foyer)里有奥地利画家费斯托1927年精心设计的壁画,它被认为是奥地利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壁画描绘了200多个人物。</h3> <h3>莫扎特剧院外墙上的管风琴,正面朝向托斯卡尼尼庭院。管风琴下面有通向莫扎特剧院后台的铁门和左右两侧戴着面具的混凝土浮雕。</h3> <h3>托斯卡尼尼庭院</h3> <p class="ql-block">德国雕塑家斯蒂芬·巴尔肯霍尔创作的另一个雕塑《岩石中的女人》矗立在托斯卡尼尼庭院的岩石壁龛中,非常适合静谧的时刻和沉思🧘</p> <p class="ql-block">在莫扎特剧院听了一场阿姐Argerich和法国小提琴家卡普松Capuçon的音乐会,戴着口罩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绷紧的内心慢慢变得的柔软而松弛下来,给疫情中单调的生活留下一段色彩缤纷的温馨记忆。阿姐和卡普松在演奏完贝多芬,舒曼和Prokofjew的小提琴奏鸣曲后又加了返场曲 - 克莱斯勒(Kreisler)的《爱之悲伤》(Liebesleid)💐</p> <p class="ql-block">恰逢百年盛典的萨尔斯堡音乐节,亲历了一次不老的神话 - 萨尔茨堡音乐节弥漫在空气中!🎶🎷老城区商家的期盼,就像孩童对圣诞节的热切期盼一样,这是一年中最开心最繁忙的时节。人们翘首以盼新欢和巨星的到来,商店橱窗琳琅满目,换了季的新礼服,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激动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新冠即便可怕,日子终归还是要继续好好过下去🙏🌟🎼</p> <h3>莫扎特出生屋前的小美女乐队💐</h3> <h3>非常喜欢这种活色生香的小弄堂,大师傅煮累了出来坐在台阶上喝口水吹吹风歇歇气😅</h3> <h3>走下去就来到老市场(AlterMarkt), 一座19世纪精美华丽的气象站矗立在角落里,准确记录着每天的气温、气压和湿度。这座气象站由斯图加特❤️建筑师彼得•劳瑟(Peter Lauser)设计,堪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金色的巴洛克风格装饰点缀着底座、侧面和顶部,精致的小雕塑和风向标都是这座气象站的点睛之笔。</h3> <h3>老市场不远处是莫扎特广场,上面矗立着1842年落成的莫扎特纪念碑,身披斗篷的莫扎特铜像站在大理石基座上。这座纪念碑至今依然意义非凡,它是德语系国家在公共广场上为一位音乐家设立的第一座纪念碑🪦</h3> <h3>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帕帕吉诺广场上的帕帕吉诺喷泉(Papagenobrunnen),喷泉上的青铜雕塑“身材苗条,略显孩子气,优雅,带一点阿尔卑斯山的气质”,正如莫扎特《魔笛》中对捕鸟人帕帕吉诺的描述😅</h3> <p class="ql-block">萨尔茨堡要塞的背后,黄墙黑瓦红顶塔楼的建筑群是侬柏格修道院(Stift Nonnberg)</p> <p class="ql-block">通往后山腰侬柏格修道院的小路,修道院的红顶塔楼指引着方向</p> <h3>修女圣埃伦特鲁迪斯(St. Erentrudis von Salzburg)是萨尔茨堡侬贝格修道院的首任院长,也是萨尔茨堡的守护神。侬柏格修道院(创建于公元8世纪)是德语系最古老的女子修道院,电影《音乐之声》也在此拍摄。墙里开花墙外香,修女院因此在英语世界名声大噪😂走近修道院细看,它仍旧是一副好自为之与世无争的格局🙏🙏🙏</h3> <p class="ql-block">前山腰上有观赏老城风光的最佳地 - 施蒂格尔啤酒屋(Stiegl-Keller )。背阴的啤酒花园,巨大的无敌露台,夕阳西下,在那里就着啤酒🍺沉醉在萨尔茨堡屋顶和教堂尖顶的无限风光之中。</p> <h3>从右到左:萨尔茨堡大教堂(Dom)后面的圆顶和西立面的两个尖顶、方济各会教堂(Franziskanerkirche)的哥特式钟楼、圣彼得修道院教堂(Stift Sankt Peter)的尖顶和圆顶。</h3> <h3>从米拉贝尔宫(Schloss Mirabell)花园远眺萨尔茨堡要塞,这里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br></h3> <p class="ql-block">萨尔茨堡南郊阿尼夫镇(Anif)的阿尼夫宫(Schloss Anif)也成为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阿尼夫宫是奥地利浪漫主义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至今仍为私人家族所有,不对外开放。在毗邻阿尼夫宫的中世纪城堡酒店(Schlosswirt) 度过了几天惬意的假期,扒拉开篱笆墙一睹阿尼夫宫的风采😂</p> <h3>阿尼夫宫隔壁古色古香的中世纪城堡酒店(Schlosswirt) 得天独厚,在那里可以尽情享受萨尔茨堡乡下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和美食美酒🍷</h3> <h3>阿尼夫镇的长久居民卡拉扬<br></h3> <p class="ql-block">卡拉扬在阿尼夫镇的最后安息之地,他的家人仍然住在那里。去过卡拉扬墓地两次,一次杂草丛生🤫一次鲜花盛开🤓</p> <h3>赫伯特·冯·卡拉扬一座真人大小的雕像被安放在他父母位于萨尔茨堡家的花园里,如同卡拉扬在乐团排练时的情景:身着休闲服加高领毛衣,右手握着指挥棒,双臂向前伸展。</h3> <h3>位于阿尼夫镇和萨尔茨堡之间的清泉宫(Schloss Hellbrunn)是一座建于17世纪初的游乐宫殿,宫殿周围环绕着广阔的园林景观公园,公园里有从别处搬去的原版《音乐之声》的凉亭道具。让清泉宫出名的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文艺复兴晚期水景,拥有众多水上游戏、各种活动人物以及众多雕塑石窟。</h3> <h3>古罗马剧场,带有有王子餐桌和池塘</h3> <p class="ql-block">18世纪中期精心设计的“机械剧场”,小人儿们仍然恪守职责,该上场的时候就上场,准时为游客们表演😅</p> <h3>石窟中奥菲欧为沉睡中的尤丽荻茜拉琴❤️<br></h3> <h3>清泉宫游乐场要归功于四百多年前萨尔茨堡的大主教马库斯·西蒂库斯(Markus Sittikus)。西蒂库斯对音乐和戏剧的投入对萨尔茨堡的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清泉宫赞助上演了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这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首场歌剧演出。 <br>清泉宫里西蒂库斯展厅</h3> <p class="ql-block">❤️照片选自2017-2023年间多次往返萨尔茨堡的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