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广西轮战地

郑小平

<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北空高炮19团奉命开往广西宁明中越边境,遂行边防轮战任务,接受实境轮训,经受实战检验,驻守边境防空御敌共14个月,于1985年3月,胜利完成任务,重返北京驻防祖国首都。</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四十年过去,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军人,而今已是鬓白发秃的古稀老人。悠悠往事,淡忘了很多记忆,但轮战这段珍贵经历和那些战地旧事,依然是铭心刻骨的。正是对轮战的情怀不舍和念记不忘。我与老战友李平于2024年3月,开启了一趟重访轮战旧地的旅行,追寻当年的营地旧址和阵地遗迹。</p> <p class="ql-block">  二人3月6日由家乡玉山出发,晚上乘T318次夜间22:46发车,先到上饶转乘T25加1的绿皮车软卧再继行。这里要添加一件趣事的是,本以为购买上了软卧双下铺,已经是很爽很爽的事了,哪知道这间软卧4个铺,自我俩进入卧室后,再也没有进来其他乘客,全程只有我们兄弟俩享用,如是首长专列专卧的待遇,真以为是被隆重“拥军”了。不禁兴奋地打开了随携的一瓶老酒,揭开预先备好的几个卤菜,还特意架上自拍,哥俩对座,频频举杯,洋洋自得地畅饮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3月7日下午6时抵达南宁站,因为当日已没有去宁明方向的列车,只好先在南宁站边一个便捷酒店住了一晚,次日3月8号的8:45,再乘南宁通往宁明全天唯一的普客5511次列车, “吭轧、吭轧”了近4个小时,才于12:31到达了宁明。</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按预先攻略规划,呼网约车去预定的花山宾馆住宿,谁知却又遇趣事一桩。花山宾馆竟然是宁明县委政府的接待中心,座于宁明县四套班子的办公楼丛中,围墙环抱,门卫森严,绿荫导路,给人以机关整肃,却又曲径通幽的感觉,服务员也是那种政务接待的神态模式,我俩原本也是公务员,在这里虽然是消费旅客,却被唤起了熟悉的以往,萌生有点享受政府接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花山宾馆办好落宿手续,已是中午1点多钟了,赶至餐厅时已是客走人稀,我俩点了几个残剩的菜,草草用完中餐后,就急急踏上寻找团部旧址的路。</p><p class="ql-block"> 轮战初期,我与李平都还在团机关工作,清淅地记得当时团部设在宁明县城南部一个山坡的岗坪上。可是四十年过去,祖国处处大发展大变化,宁明也一样,虽然没有内地县城繁荣,但与当年对照,也已今非昔比了,已经找不到记忆中的那街、那坡、那房、那路了。几经寻问和热心人指路,才在一片高耸的楼群背后,找到了那个名叫“那垒”的村子,也就在村子的旁边山丘上,找到了熟悉且又陌生的团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那条连接着郊区的上坡路还在,只是已变成水泥路了;上坡处的那家邮政所也还在,门前还挂着一只绿漆邮箱,只是没有当年排队等着寄信的人啦。</p><p class="ql-block"> 走到坡顶上,营院的整体观感还是记忆中的,只是环建了一道围墙,在当年进出营院的那个口子上,加了一道钢管焊接成的大铁门。一位88岁的退休老军人和他的老伴,住在大门边上的矮屋里,把持着进出许可。</p><p class="ql-block"> 经说明来意,老俩口有些惊喜状地允许我们走进了铁门,眼见那一幢幢矮小的黄房子还在,但已是破败失修,房子周边杂草丛生,一片凋敝萧凉,看得出早已无人进出了,零星地块上,不知何方人种了一些蔬菜。</p> <p class="ql-block"> 遛转环视了所有营房,情感很亲切,但心境很沉重,当年的辉映,眼下的清冷,心绪非常复杂。特别是拨开茅草丛,猫身穿入团政治处当年的营房跟前时,记起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工作和战备等活动情景,更是心潮涌动而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观看完营院和老军人交谈时才知道,他原先是宁明场站的营房股退役军官,日出日落,服役退役,见来往多少人,唯剩下他和老伴还在这里养老,并代行看管着这营院。</p><p class="ql-block"> 老军人说,轮战结束后,这里一度成为宁明场站的随军家属院,后来逐渐地人走房空,就租用给地方经营商业。军队禁止从商后,收回了租用权利,这里就处于这种荒废状态了。又因为是军产,土地报批手续很复杂,地方就绕开这块地而开发四周,使得这块地产又变成无人过问了。</p> <p class="ql-block">  3月9日7:30,按头天晚上网约好的时间,二人乘上滴滴车向一线阵地板亮找激动去了。</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板亮离宁明县城蛮远的,蜿蜒起伏,颠簸不堪,沙尘飞扬的泥土路,吉普车要跑上个把小时,才能到达二营阵地。而现在这条路,已拓建加宽成等级战备路,全都浇铺上黑黢黢的柏油,这就便捷轻快多了。</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也是迷迷糊糊,找不到当年的感觉,直到滴滴车跑到离阵地不远的板亮桥上时,这才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找到了南北。</p><p class="ql-block"> 我们让司机直接把车开到四连阵地的那个山头路边,下车后踩着泥滑的山路登上了阵地。现在这里已被开垦成了甘蔗地了,被火烧烤过的山地,满是季节性的绿色甘蔗苗。但从那高洼不平,梯层起伏的地形看,还依稀可辨当年四连阵地和营房的座落位置。当年的四连指挥所处,当地农民已建成两幢还没有装饰外墙的楼房。还恰巧遇上一位62岁的房屋女主人,询问聊天中,知道她正是当年当地的一位姑娘,对当年四连驻在这里的战训情况,还存留着清晰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高炮二营在板亮的阵地摆布,是沿着一条战备路的三个山头,成纵向一字型展开的,四连阵地摆在边境最前沿,顺着山路弯曲的走向,依序布下五连、六连和营部指挥所的阵地,各阵地之间,可以隔山相望。</p><p class="ql-block"> 俩人从四连阵地下来后,让司机直接把车开到营部阵地的路口上等候,我们则逐个阵地的走着看着。五连阵地上种的也是甘蔗苗,只是坡上长着一棵孤独的绿树,给人以风景树的意想。而六连和营部的阵地已成了密集的桉树林,而桉树丛中的山体,仍可以看出当年留下的战壕和猫耳洞。</p><p class="ql-block"> 那天时雨时停,泥土特别沾鞋,走不了一点路,就走成了“朝靴”,黄泥厚厚地沾在旅游鞋底上,提脚走路,坠着沉重的泥坨,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好在心中有信念情趣,我们没有一点懈退,依然专情地打量着每块老阵地,细细地辨别着当年营房驻地和高炮雷达的安置点,甚至还找出了当年自己驻扎的蓆棚位置。</p><p class="ql-block"> 看完阵地后回到滴滴车边,整双鞋和裤管脚尽是黄泥巴,眼前没有办法清除干净,只好连连向司机道歉。好在司机特别拥军,不但没有半点责怪,而且依然好心好言好服务地把我们送回县城。</p> <p class="ql-block">(以上4图,依序为4连、5连、6连、营部阵地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  回到县城赶上了12:31去凭祥的5511次蓝皮快客。说到这,又是一件稀奇事,宁明火车站貌似不小,可这站全天只往返一趟列车。中午一趟是南宁到凭祥的5511次,途经宁明12:31,下午一趟是凭祥返回南宁的5512次,途经宁明15:26,所以站门前挂着“候车室工作时间11:50至15:45”。我俩赶到车站时还没有到开门时间,只好傻傻地立在站门前阳台下,自嘲地看着正下着的瓢盆大雨,默默等候着“11:50”。</p> <p class="ql-block">  不足两个小时的车程,就抵达了凭祥。下车在临近车站200米的“喜相逢酒店”办理好住宿手续后,就网呼了一辆滴滴车,跑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友谊关。</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的模样。当年是烽火关隘,关楼门洞内放着重重的铁丝栅栏,阻隔着中越间的民间交往。对望越境山头上一间小木屋,算是他国的边防站,门前旗杆上有气无力地晃着一面他国国旗,那时的友谊关并不友谊。</p><p class="ql-block"> 而今这里,满眼都是文旅景观,友谊关楼阁的前后内外,都是崭新的旅游建筑,“零公里”处隔路相耸是两国海关及旅游边贸设置,关楼的西南面是一条又宽又长的台阶路,气势豪迈地通往衔接越境。现观两国边境,路相接,旗相近,人相往,贸相通,烽烟已远去,友谊重复来。</p><p class="ql-block"> 我俩穿楼过“关”,来往走了个够,四周看了个足。见时间尚许,索性爬了近一小时的金鸡山,却因雨湿路太滑,行走挺艰难,没有登上山顶就下山了,赶上末班公交车,回到了凭祥住地。</p> <p class="ql-block">  3月10日,依然是阴雨天气。早上8点,约了滴滴车直奔座落于下石镇的“法卡山烈士纪念碑园”。</p><p class="ql-block"> 但见山顶的烈士碑高耸入云,从山脚宏伟的碑园大门拾级而上,要经过5个平台近千级石阶,才能登到烈士碑前。碑的西侧是烈士墓地,安葬着154名法卡山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从一座座墓碑细细看来,大多数是81年刚入伍的新战士,普遍在19-20岁之间,最年长的是29岁的连长。看着这些血洒边防、身葬南疆的英灵墓碑,不禁心潮翻滚,充满敬仰,未有半点迟疑,二人在碑前脱帽鞠躬,表达对英烈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法卡山实战地距“烈士碑园”有30多公里,位于上黎屯村板旺自然村。瞻仰“碑园”下山来,就租用了下石镇当地的一辆“黑车”,急急赶去法卡山实战旧址。</p><p class="ql-block"> 81年的硝烟虽已去,但那场血战的痕迹仍然屡屡可见,防炮洞,猫耳洞,暗堡,雷区,战壕等激战旧迹,依然透射着当年那激烈的战斗情景,闪射着那英勇的壮烈场面。还有84年时任总书记胡耀帮冒着危险视察慰问法卡山连队的线路,也依然标注着,体现出党中央对人民军队的无限关怀。</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里民居整洁,青山翠绿,通往法卡山顶的山路两旁,更是郁郁葱葱。山顶仍然驻有我英雄的连队,牢牢掌握着这方边境的主权。在冒雨徒步登山途中时,恰遇山上下来一位军人,骑一辆军用摩托,全束迷彩武装,裹着军用雨衣,透出一脸英气,从我俩身边飞驰而过,觉得他太帅了,真为他们骄傲,真向他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瞻仰旧战地返途中,我俩又去桂林和德天走了走,在桂林除了游漓江,主要是重访“桂林高炮学校”,80年我在学校的“指导员班”学习了一年,现在这里已成为黄继光老部队(空降兵)的训练基地了;去德天是慕名观览德天瀑布,一瀑飞泄两国,一河横跨两境。这两地景色都很美,但“退役军人优待证”在广西的实用,给我俩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所行之处,景区景点都获得免门票,这不仅仅是省下了几块钱,而是对退役军人的触心抚慰。由此联想起这些年党对军队的高看厚待,想起政府和人民对军人拥戴关怀,不禁要由衷地发出一声:人民军队很伟大,中国军人真可爱!</p> <p class="ql-block"> 附后:献给永久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在全团开进广西轮战誓师大会会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随第一梯队顺义火车站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与战友李平合影于宁明县郊团部驻地</p> <p class="ql-block">在部队推进一线阵地时,随同二营四连抢占阵地</p> <p class="ql-block">任职于二营时,在营连阵地上的战勤活动留影</p> 与战友李平、李正芳的合影 <p class="ql-block">陪同北空刘玉堤司令员及随行首长视察我营四连阵地</p> <p class="ql-block">师团两级政工首长和机关政工干部视察金鸡山边境后在友谊关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王义海营长同在营指挥所战勤值班</p> <p class="ql-block">时任团长陈振诗挂点我二营,出席指导营党委会后与委员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营长王义海在营指挥所与战士同值守</p> 与营部军事干部等合影 <p class="ql-block">团政治处首长与机关政工干部在宁明团部驻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  特注:有人问我在轮战期间,怎么留有这么多战地照片?就此要特别感谢时任团电影组长王玉明战友,他与我情厚谊深,时常会对我举起他独有的相机。再谢了!</p>